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企业观察

山东福胶集团拟迁总部 重谋三分天下

来源:转载
摘要:近日,导报记者了解到,四年多以前“马皮代驴皮”生产阿胶事件的主角———山东福胶集团,已经成功摆脱了阴影,正雄心勃勃地准备东山再起。11月底,据其总经理杨福安透露,该公司已经在济南市槐荫区购买了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计划明年年初正式“进城”——把总部迁到省城。东山再起福胶“进城”据了解,杨福安是在......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导报记者了解到,四年多以前“马皮代驴皮”生产阿胶事件的主角———山东福胶集团,已经成功摆脱了阴影,正雄心勃勃地准备东山再起。

  11月底,据其总经理杨福安透露,该公司已经在济南市槐荫区购买了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计划明年年初正式“进城”——把总部迁到省城。  
 

  东山再起 福胶“进城”

  据了解,杨福安是在11月底的一次新产品发布会上表示福胶集团总部将迁至济南的。当时,福胶集团向市场推出了自己新研制的两种阿胶产品———参茸阿胶、即食阿胶。杨福安显然对这两种产品寄予厚望,希望以此彻底翻身。“这两项产品目前来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已经为参茸阿胶独特的制作工艺申请了专利保护,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市场销量。”杨表示。

  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的重组路,“马皮代驴皮”阿胶事件后,山东福胶集团经过三年卧薪尝胆,已经今非昔比,去年销售额达2亿元,在全国5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的阿胶市场中占30%的份额。“中国阿胶未来的发展,福胶集团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已经有了三成的市场份额,杨福安显然底气十足。

  实际上,在2002年遭遇重创之后,福胶集团采取“以攻为守”的市场战略,成功开拓了华南市场,品牌美誉度也大幅上升。但杨福安对此并不满意,他的阿胶产品销售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区域阿胶产品的消费量极大,而山东的消费者很少。

  “从长远来看,迁址济南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济南相比平阴,人才优势明显,更适合具有创新精神的福胶集团发展。”杨福安说。

  回顾“生死劫” 看空“养驴基地”

  12月2日,记者在济南市平阴县山东福胶集团总部,见到了杨福安。他的办公室里,陈列着福胶集团历年来生产的50多种产品。

  “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当时我们都懵了,而且害怕企业经受不住如此大的打击,会跨掉。”回忆起“马皮代驴皮”事件时,杨福安现在已经很平静,虽然那是一场“生死劫”。

  2002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山东福胶集团的“马皮代驴皮”的造假行为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和阿胶市场的强烈震动。事后,国家药监局联合山东药监局进行调查后宣布:福胶没有造假,是媒体误报福胶“掺假事件”。虽然造假事件得到澄清,但年销售额曾达2.3亿元的福胶产品,当年就下滑至不到6000万元,同时也引发了阿胶产品的全行业信任危机。

  “马皮代驴皮”事件后,福胶一度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而就此引发的阿胶原料问题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我们不可能用马皮代替驴皮来制造阿胶,一是马皮比驴皮贵,二是即使驴皮供应商提供的原料中可能会夹杂马皮,但经过分捡、泡皮、刮毛、切皮、洗皮等几道工序,这些杂皮会被剔除。一般驴皮、马皮分辨起来没有什么困难。”杨福安十分内行地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误用马皮制造阿胶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对于目前某些阿胶企业提出的阿胶原料短缺的问题,杨福安也进行了反驳。他说,福胶目前年产阿胶1000多吨,需用2000多吨驴皮。这些驴皮的供应来自全国四个规模很大的驴皮交易市场。由供应商将驴皮直接送到福胶的生产基地,然后经验收合格后,方被采购。据他了解,国内的驴皮供应基本能满足阿胶的生产能力,不存在原料短缺问题,也没有必要到国外去购买驴皮。

  另外,杨福安对自己养驴能节省成本的说法也嗤之以鼻,“买一头驴要花2000多元,而买一张驴皮才200多元。而且建立‘养驴基地’后,如何成功拉长驴的产业化链条,进行深加工实现驴肉的市场化消费,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据我了解,目前国内的阿胶企业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两度重组 两度失败

  “在福胶的发展史上,经历过两次痛苦的联姻,对福胶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杨福安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两次失败的联姻,福胶的的发展速度及成果将远远超过现在。

  福胶集团的前身是山东平阴阿胶厂,成立于1950年,是集东阿镇诸家作坊,由政府指令合并组建的第一家国营阿胶专业生产厂。到1995年,阿胶厂年销售额已经达到6000万。

  1995年,在济南市医药局的要求下,平阴阿胶厂与平阴医药公司改制合并成立山东福胶集团。但直到1997年医药公司剥离出局,双方在企业文化和经营思路上一直都难以融合。“医药公司是做商业,我们是做工业,这种分歧一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和市场。”杨福安说,双方的债务纠纷至今未了,平阴医药公司欠福胶集团470多万元,迟不归还。

  真正给福胶造成重创的是1996年与济南三株公司的合资。当时,三株公司是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达80多亿,发展正如日中天。在济南市医药局的撮合下,双方决定成立合资公司,三株控股58%。“三株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当时我们与他们合作的重要原因。”杨福安说。

  合作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并不尽人意。失去控股权的福胶在接下来的3年合资中吃尽苦头,企业的独立决策权、产品销售权相继被三株掌控。同时,双方发展思路难以融合,三株公司的保健品销售网络渠道并不适合阿胶,上千吨阿胶囤积在压,公司经营举步维艰。

  虽然1999年福胶终于与三株一拍两散,但双方的债务纠纷直至去年年底才了结。三株公司还抢注了“福胶”保健品商标,对早已拥有“福胶”药品商标的福胶集团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商标问题双方至今尚未谈拢。

  至此,1999年福胶集团的阿胶年销售额已经跌至2000万。

  在三株之后,2003年济南市化学医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曾力促福胶集团与山东力诺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与三株一样,力诺是当时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其主业为玻璃制品、太阳能系列产品、油漆涂料等,在入主的产业方面没有太大优势。后因济南市经委的干预,重组不了了之。(水母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