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企业观察

石药集团转型升级带动结构优化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摘要:石药集团积极推动“从原料到制剂、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升级战略,避开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走出了一条更健康和更持续的发展道路。据悉,2011年,石药集团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实现120亿元。7亿元和10亿元。...

点击显示 收起

      2011年,受抗生素限用、基本药物最低价中标、药品政策性降价等宏观调控的影响,医药行业利润出现整体下跌,原料药企业遭遇重创。石药集团积极推动“从原料到制剂、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升级战略,避开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走出了一条更健康和更持续的发展道路。据悉,2011年,石药集团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实现120亿元;利润、利税分别预计实现7.7亿元和10亿元;上缴各类税金7.5亿元;直接出口创汇达到5.5亿美元,继续位居国内医药行业最前列。



        新品研发实现利润结构的优化



        为了摆脱原料药“有利时蜂拥而上、无利时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十一五”期间,石药集团开始实施转型升级。2011年,转型战略效果凸显。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制剂的销售比重增加了25%,摆脱了以原料药为主的经营模式,竞争力大幅提升。



        支持转型实现快速发展的,是石药集团依托强大研发实力培育的一批重磅级新药。2011年,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个销售过亿的原研药,也成为我国原研药发展路径的典范,“恩必普软胶囊及其制备工艺”项目还在去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石药集团还培育出治疗高血压的玄宁(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痴呆的奥拉西坦胶囊(欧来宁)、治疗骨质疏松的固邦(阿仑膦酸钠片)等单品种销售过亿的新药“明星”,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制剂品种已达16个。目前,石药集团在研的新药项目有170项,仅国家一类新药就有25个,涉及心脑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七大领域。



        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是石药集团转型发展的另一条出路。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酶制剂,对阿莫西林、7-ACA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主导产品的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是石药集团技术革新的成功案例。



        2011年,国内最先采用一步酶法工艺的7-ACA产品,在石药集团试生产。相比之前的化学法工艺,酶法工艺缩短了生产工序,由原来的五步反应减少为一步反应,而且不再产生大量有害废气和废水,生产环境更加清洁环保,能耗降低20%以上,预计全年可创造效益超亿元。石药集团有30多种头孢产品上市,其中70%以上用7-ACA作中间体,这意味着,随着酶法7-ACA的应用,将带动下游产品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在成功实现7-ACA一步酶法改造的同时,石药的“酶”技术还应用到阿莫西林生产上,将绿色环保理念在企业内部不断延伸推广。



        围绕科技创新战略,石药建立了集团、子公司和车间三级研发体系,不断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膜分离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并带来丰厚的回报。在膜分离技术应用中,7-ACA产品采用了超滤技术,滤液质量明显提高;VC产品采用超滤技术,优级品率提高10%;VB12产品采用好氧发酵工艺,产品能耗降低57%。如今,石药7-ACA、维生素C、咖啡因、阿莫西林等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2011年岁末,伴随着各项经营数据的出台,权威报道分析称,我国大型医药企业利润出现滑坡。抗生素限用、基本药物最低价中标、药品政策性降价等宏观调控的深入推行,使2011年成为多数制药企业的“寒冬”。



        作为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石药集团契合医药行业改革大势,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开发高附加值的新药制剂和新兴原料,取得了突出成绩。2011年,全集团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实现120亿元;利润、利税分别预计实现7.7亿元和10亿元;上缴各类税金7.5亿元;直接出口创汇达到5.5亿美元,继续位居国内医药行业最前列。



        新药研发破解转型难题



        抗生素原料药的规模和产业优势曾一直是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引以为豪的资本,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大,一“素”独大的局面越来越不能被市场接受。如何尽早破解这些难题,石药集团做出了自己的解题方法,那就是尽快实行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石药集团开始实施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转型动作。2011年,转型战略效果凸显。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制剂的销售比重增加了25%,摆脱了以原料药为主的经营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持制剂实现飞速发展的,是石药集团强大研发实力培育出的产品梯队,现在,集团既有以规模优势取胜的原料药,又有满足广大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普药制剂和OTC产品,品种达到1000多个,还有走高端路线的创新药物,这是石药集团转型的重点。目前,石药集团在研的新药项目有170项,仅国家一类新药就有25个,涉及心脑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七大领域,2011年,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暨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启用,“国家级研发队”的实力再次得以增强,成为集团转型升级的创新储备。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资源,为石药集团转型战略的推进铺平了道路。



        技术进步催生老树发新芽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是石药集团转型发展的另一条出路。在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不再具有竞争力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发展,必须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改力度,提高传统产品的工艺水平,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酶制剂,对阿莫西林、7-ACA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主导产品的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就是石药集团技术革新的成功案例。



        2011年,国内最先采用一步酶法工艺的7-ACA产品,在石药集团试生产。相比之前的化学法工艺,酶法工艺缩短了生产工序,由原来的五步反应减少为一步反应,而且不再产生大量有害废气和废水,生产环境更加清洁环保,能耗降低20%以上,预计全年可创造效益超亿元。石药集团有30多种头孢产品上市,其中70%以上用7-ACA作中间体,这意味着,随着酶法7-ACA的应用,将带动下游产品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在成功实现7-ACA一步酶法改造的同时,石药的“酶”技术还应用到阿莫西林生产上,将绿色环保理念在企业内部不断延伸推广。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这些年来,企业坚持变规模扩张为创新驱动,在发展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和创新质变的关键支点。围绕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膜分离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并带来丰厚的回报。在膜分离技术应用中,7-ACA产品采用了超滤技术,滤液质量明显提高;VC产品采用超滤技术,优级品率提高10%;VB12产品采用好氧发酵工艺,产品能耗降低57%。如今,石药7-ACA、维生素C、咖啡因、阿莫西林等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高端认证撬开国际市场大门



        质量标准的提升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开低端价格战,参与高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打个比方,只要通过美国的FDA认证,产品就可以畅通进入任何WTO成员国家,由于FDA认证是世界最严格的药品质量标准,就可以借通过国际认证的途径,达到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目的。”石药集团有关人员介绍说。



        由此看,走国际认证的路子,已成为石药集团开启高端市场的利器。2011年,石药集团完成国内GMP认证13项,国外认证3项。截至目前,集团有咖啡因、维生素C、阿莫西林等11个原料药产品取得了欧盟COS认证。石药集团维生素C、维生素C钠以“零缺陷”通过了全球药品质量标准最高的美国FDA认证,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制剂FDA认证的空白,也成为中国维生素C原料药行业首个通过FDA认证的企业,口服固体制剂车间通过FDA认证,生产的口服固体制剂可以直接摆上美国的药房和柜台。这标志着石药集团的药品质量已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对接。



        企业文化打通创新命脉



        在石药集团,现在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文化的感召已经把创新行为潜移默化成一种习惯。所谓创新,不再仅仅是研发人员的事情。2011年,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王雷拿到了公司奖励的1000元现金,因为他改进的操作法被公司采纳,公司以他的名字对操作法进行了命名。2011年,石药集团共有7800人参与了技术、管理、质量、生产的创新建议。



        这种文化的创新还体现在管理层面。从成立到现在,石药集团管理变革的频繁常引起业内的质疑。有人估测,石药集团的人事变化基本两年就会有一次调整。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快速的管理调整,才适应了石药集团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需要:一是业务扩张的内在需要,二是人才上升的发展需要。



        2011年,顺应集团战略转型的需要,石药集团再次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完成了财务系统、采购系统、人力系统及抗生素类子公司的大整合,提高了管理效率,建立了从原料到制剂的更顺畅的产品链条。截至目前,石药集团形成了营养保健品事业部、仿制药事业部、成药事业部、医药商业事业部的管理机制。



        2011年,转型之路使石药集团走进了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序列,2012年,转型升级依然是石药集团各项工作的主调。把普药做强,把新药做大,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制药企业,这是石药集团的新目标,而他们,也早已于寒冬中悄然大步前行。



        石药集团酶法7-ACA、石药集团酶法阿莫西林、石药集团酶法头孢制剂……在国内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石药集团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刚刚在石药产业化的“绿色酶法技术”。



        石药集团的技术人员说,“酶”技术不仅能极大地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抗生素下游终端产品,将成为原料药企业提档升级、迈向高端的重要支撑。



        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曾是石药集团迅速崛起的利器。然而,随着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曾经的利器锋芒锐减。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石药集团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变革与调整。



        一项“酶”技术,石药集团降耗20%



        在石药集团7-ACA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国内最先采用一步酶法工艺的7-ACA产品,已经处于试生产阶段。相比之前的化学法工艺,酶法工艺缩短了生产工序,由原来的五步反应减少为一步反应,而且不再产生大量有害废气和废水,生产环境更加清洁环保。



        在成功实现7-ACA一步酶法改造的同时,石药集团的“酶”技术还应用到阿莫西林生产上,将绿色环保理念在企业内部不断延伸推广。



        在石药集团阿莫西林生产线,负责“酶”技术开发的袁国强讲解说,阿莫西林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口服抗生素品种,石药集团是国内率先将酶法阿莫西林产业化的药企。采用化学法与酶法生产,成本上有明显的差距。比如,采用化学法生产阿莫西林,反应过程需要在-60℃下进行,耗费大量能源;采用酶法技术,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仅此一项节约的成本就无法估量。



        “采用酶法工艺代替化学法工艺,产品的质量更好、收率更高、成本更低。”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副总经理姚兵介绍,因为国外制药巨头的技术垄断,2007年企业设立了“基于酶工程的半合成抗生素研究”项目课题,近年来投入几千万元科研经费,自主研发了酶法工艺;对原有的化学法7-ACA、阿莫西林生产线全部进行酶法工艺改造,淘汰了污染严重的化学法工艺,能耗降低20%以上,预计全年可创造效益超亿元。



        石药集团有30多种头孢产品上市,其中70%以上用7-ACA作中间体,这意味着,随着酶法7-ACA的应用,将带动石药集团下游产品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如何将先进的酶法技术更多应用于市场庞大的抗生素下游产业链?不久前,石药集团成立了专门的酶工程技术研究公司,聘请20多名国内外科研人员,开展酶法头孢氨苄等10多个项目研发。“我们期望通过酶工程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姚兵表示。



        从规模扩张到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石药集团不断领跑行业水平



        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申报的第一年,石药集团有12个项目进入国家扶持行列,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目前,石药在研的新药项目达170个,其中国家一类新药就有20个。而且石药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线生产通过FDA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生产的口服固体制剂直接摆上了美国的药房和柜台。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这些年来,企业坚持变规模扩张为创新驱动,在发展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和创新质变的关键支点。



        围绕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石药建立了集团、子公司和车间三级研发体系,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发,不断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膜分离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带来丰厚的回报。在膜分离技术应用中,7-ACA产品采用了超滤技术,滤液质量明显提高;VC产品采用超滤技术,优级品率提高10%;VB12产品采用好氧发酵工艺,产品能耗降低57%。如今,石药7-ACA、维生素C、咖啡因、阿莫西林等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2011年,石药集团有一个国家一类新药、一个国内首仿药、两个独家品种和两个抗肿瘤新药取得生产批件,今年将陆续实现产业化,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1年,受抗生素限用、基本药物最低价中标、药品降价等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收关多少有些惨淡。石药集团迂回出击,以自主创新为支点,着力实施“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创新药”的战略转型,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制剂的销售比重增加了25%,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大本营”的战略布局



        2011年年底,石药集团斥资2亿元建成的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暨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揭牌,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引发许多同行的关注。



        该研究院使用面积达41000平米,比之前的研发实验室面积扩大了近10倍,包括制剂技术研究所、合成技术研究所、综合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与营养品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酶工程研究所、药理中心,并配套建有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合成中试、制剂多功能中试研发平台,可以完成从实验到生产的全过程。来过这里的专家和同行,无不为其高尖的设备和建设理念而叹服,并称其为国内医药企业研究所的“顶配”,是国内最先进的新型药物孵化基地。据石药集团有关人员介绍,这将成为集团推进自主创新的“大本营”。



        把这些从实验室变成销售数据的,是石药集团培育的1500人的研发大军,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都是硕博及国外高端回归人才。他们分布在石药集团发明的三级研发体系内,在“科技纵向到顶”的指导思路下,在新药研发、质量升级、关键瓶颈技术的突破等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都源自于石药集团“十一”五期间即开始实施的战略转型,在大宗化学原料药受竞争的压力利润率急跌的情况下,石药集团顺时提出“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创新药”的转型战略,加大高附加值新药制剂的研发力度,摆脱以原料为主的经营模式。现在,石药集团在研的新药项目有170项,仅国家一类新药就有25个,涉及心脑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七大领域,不久的以后,更多带有石药集团标签的“重磅级”药品将会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生产线。



        “重磅炸弹”的威力释放



        在唯现金流和市场份额致胜的竞争法则下,石药集团每年销售收入的5%都用于自主研发,在新药研发投入高、回报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下,此等坚持,在业内实属少见。但在石药集团身上,这似乎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治疗脑卒中的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的发展历程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发现到实验,再到上市销售,投资3.5亿元,历时二十多年,没有哪个企业有如此的耐力和实力,石药集团做到了,3年前,恩必普就成为中国第一个销售过亿的原研药,亦成为我国原研药发展路径的典范,“恩必普软胶囊及其制备工艺”项目还在去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这是石药集团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果实,也是该企业走在行业改革升级前列的最好注脚。继恩必普软胶囊及注射液后,石药集团还培育出治疗高血压的玄宁(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痴呆的奥拉西坦胶囊(欧来宁)、治疗骨质疏松的固邦(阿仑膦酸钠片)等单品种销售过亿的新药“明星”,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制剂品种已达16个。玄宁是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其价格仅为国际同类药品价格的一半,真正使我国老百姓享受到了国际品质、国内价格的医药产品。去年,玄宁还入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被确定为新药创制重大品种。石药集团“果维康”还被确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石药集团有关人表示,“一个创新药的年收入,相当于一个中小型企业年收入的总和,这就是所谓重磅级药品的巨大威力。”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说,“一个企业的转型当然不可能靠一个产品,但通过一个个创新型重磅炸弹的支撑,可以带动企业步入创新的良性循环。”“国家创新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一系列的荣誉光环,是石药集团自主创新的实力证明,也让我们对其极具诱惑的创新设想充满期待。石药集团转型升级的华丽蜕变,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日渐生动而丰满。
作者: 2012-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