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快速发展。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提出,用发展高新技术来提升传统产业,振兴以维药为代表的新疆医药等有潜力的特色产业,这给维药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商机。
维药步入发展黄金期
维吾尔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药和维吾尔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维药在用药种类、加工炮制、组方
制剂、
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治疗白癜风、皮肤病、
肿瘤、心血管病、
糖尿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在内地以及中亚、中东等国家有一定市场影响。
近百年来,由于现代医学的传入,维吾尔医药受到歧视、排斥,甚至濒临消亡。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医药获得了新生。特别是“八五”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维药已成为新疆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增长点。
据统计,目前新疆已经建立了40所维吾尔医疗机构,以维药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制药企业已有6家,高等维吾尔医学院校1所,维吾尔医药科研机构3个,基本形成了医疗、教育、科研和药物生产协调发展的格局。新疆的维药厂生产的维药产品达30多种,产值4000多万元。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维吾尔药部分)》,收载维药202种,其
中药材115种,成方制剂87种,使维吾尔药品生产、使用、监督、
管理有了依据,至此维吾尔医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新疆正在加快维吾尔医药的发掘、整理、总结和提高,国内一些医药研究机构和知名制药企业纷纷抢滩维吾尔医药市场,中外医药专家聚焦维吾尔医药的现代研究,大大提升维吾尔医药的开发力度。
但维药产业的发展仍难以乐观,据自治区卫生厅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处处长阿尔甫·买买提尼亚孜介绍,目前新疆每年的药品销售产值约30亿元,但新疆当地制药企业的销售只占20%左右,几家维药厂的产品所占份额更是微乎其微。此外,维药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维药药方口耳相授,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维药生产多为小作坊式,工艺简单,技术、质量标准不高;维药生产企业大多缺乏科学的
营销手段,没有专业销售人员,更没有品牌。
亟待走产业化之路
权威医药人士认为,长期以来维吾尔医药主要在民间发挥效用,行业小、乱、散的状况没有多大改观,应该及早走产业化道路,在更多地造福病人的同时,获取巨大经济利益。
阿尔甫·买买提尼亚孜认为,新疆维药厂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的重要原因是产品和市场的不对接,维药的发展要解放思想,引进有实力的制药企业的技术和资金,走市场化发展道路,通过现代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业化经营。
此外,政府部门的重视对于维吾尔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业内人士指出,四川、吉林、云南等省份的中医药生产加工之所以能够做大,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维吾尔医药没有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叫响,主要是因为缺乏资金和人才,企业难以吸引外来资金,维药生产长期停留在较小的规模上,不能形成产业化的联动效应;为此,有专家建议,新疆的大专院校、维医药研究机构要大力培养维医维药人才,加大维药研发力度,在基本理论、药物理论、配伍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借鉴中药成功的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规范,加速新疆维药研究开发的步伐,在继承传统研究方式的基础上,以维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维药古籍方剂进行发掘、抢救、整理、筛选;对维药产品进行药效物质、药理、毒理研究,进行产品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以及传统制药工艺研究,开发出一批既符合现代医学标准,又能保持维药特色的新品种,从而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业内人士还普遍认为,与发展较早并已取得良好业绩的藏药、蒙药相比,维吾尔医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宣传力度太小,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和应用。因此,维药要向藏
药学“吆喝”,建立强势的营销团队,形成全国性的品牌,打造维药的整体形象。(作者:李晓玲)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