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经济学人:创新步伐放慢还是活力依旧

来源:新浪财经
摘要: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1月11日出刊。本期封面文章认为,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但尚未出现影响堪比抽水马桶的发明。一些学人和商界人士认为创新步伐在放缓,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反对者认为当今科技创新的作用要几十年才能充分显现,目前正在结出硕果。...

点击显示 收起


  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1月11日出刊。本期封面文章认为,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但尚未出现影响堪比抽水马桶的发明。一些学人和商界人士认为创新步伐在放缓,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反对者认为当今科技创新的作用要几十年才能充分显现,目前正在结出硕果。

  技术进步应接不暇,我们往往认为所处的时代是历史上最创新的时代。我们有智能手机和超级计算机,有大数据和纳米技术,有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移植。各国政府、高校和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达到1.4万亿美元的空前水平。

  我们这一期的封面图片是一个抽水马桶,这些年还没有谁发明一样东西其用途抵得上它的一半。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抽水马桶有着简介的线条和直观的用户界面,改变了数十亿人的生活。抽水马桶不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现代卫生设施,那时人们还发明了汽车、飞机、电话、收音机和抗生素。

  现代科学没有催生带来同等影响的发明,因此越来越多的思想家认为人类的创新步伐变慢了。有趣的是,这些悲观论者不仅包括发起非发明性厕所大赛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这样的学界人士,还包括Facebook背后的风投资本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之类的商界领袖。

  如果他们的看法反映了实情,那么现实影响是巨大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实现:增加工人、投资和提高教育水平。不过,提高收入和福利所必需的人均产出持续增长要求我们改善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换言之,要创新。如果我们的创新速度和创新扩散速度放慢,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会减速。

  末日论、悲观论和劳动生产率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预言我们都将饿肚子,但人类创新能力证明他错了。不过现阶段创新的影响力似乎确实在下降。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不及20世纪初。人们旅行的速度在一个世纪前飙升,如今则常常不如上一代,至少在发达国家是如此。

  戈登表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也支持创新放慢的悲观论调:劳动生产率在19世纪中期起飞,20世纪初加速并维持到20世纪70年代初;之后便急剧走低,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化又抬头,但在2005年左右再次掉头向下。

  不过这番景象并不完全如悲观论者所说的那样不堪。预期寿命仍在增长,甚至发达国家也如是。电子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并非一帆风顺,但正在跳跃式增长。2004年以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可能更多地与经济危机有关,而不是缺乏基本的创新。此外,抹杀当今时代的创新影响还为时尚早。

  我们这一代对科技进步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信息技术(IT)的贡献。通过让能源在远离其生产地被加以利用,电气化改变了一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和企业经营也正如电气化,它使得人们的计算和联系能力远超自身的水平。不过也正如电力时代企业要花时间学会如何利用电力一样,也许还要等几十年才能充分感受到目前创新的影响。

  计算机对巨大进步的贡献早已超出IT领域。3D打印或将带来新一轮工业革命。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之类的自动化交通工具十年内或将成为大街上的普通一景。假肢的性能正在迅速接近人体四肢。

  虽然现在就判断这些发明将造成何等影响还太早,但全球化应使当今时代成为发明创新的丰收季。正在从事创新的人才数量远远超过100年前。欧美的发明家们与日本、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发明家竞相推出时尚新品。

  增加资金投入

  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认为21世纪的创新成果将迅速扩散。不过同样也有理由警惕对创新的阻碍。政府就是阻碍创新的最大危险分子。

  政府规模越小,创新就越容易。如果没有政府官员声称监管规定被破坏,实业家们会推出新工艺或改变产品设计。如今药品接受严格试验和工厂排放被控制是不错。然而政府往往为了公众利益制定很多不必要的规则;繁文缛节把创新扼杀在摇篮里。甚至众多旨在促进创新的规定也没有发挥有效作用。比如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就是一团乱麻,因为它对太多价值可疑的发明授予专利权。

  此外政府尤其未能对创新采取开放态度。劳动生产率在公共部门大多停滞不前。工会常常成功阻止政府公布推动企业管理者创新的绩效指标。只要医疗保健和教育对变革更开放,信息技术提高这些领域的生产力便大有作为。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受到基础设施公共开支和基础研究的推动:计算机、互联网和食品科技的绿色革命全都是科学的产儿,而科学没有直接的商业目的。战争为政府开支的创新力提供了最尖锐的实例:无人机和和假肢技术——遑论喷气式发动机——令人瞠目结舌的新发展就是让人喜忧参半的明证。即使是在追求直接效益的当代,仍然应当向碳捕捉/储存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资金。

  这些方面——为企业家让路、改革公共部门和投资——做得好的政府获得的回报将是巨大的。创新速度放慢是一个现实风险,但并非无法避免。就像人类命运的大多数方面一样,创新是否放缓将由人类自己决定。(楚墨/编译)

经济学人:硅谷并未停滞 IT业大有可为

  【搜狐IT消息】英国《经济学人》近日刊文指出,所谓“硅谷停滞”的说法并不成立,IT行业在未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与电气化的革命性贡献相提并论,各类机构面对变革的保守态度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以下为文章概要:

  硅谷再次迎来了繁荣。101号高速公路旁的写字楼又充满了信心满满的创业公司。硅谷房租高涨,度假胜地太浩湖(Lake Tahoe)的度假别墅需求旺盛。硅谷企业2010年来的复苏正稳步前进。

  因此,“硅谷停滞,创新减缓”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意外,PayPal创始人、著名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说,美国的创新“介于受困和死亡之间”。各类工程师们都抱有类似的失望情绪。一群数量虽少但却在不断扩大的经济学家认为,今日的创新在影响力上无法和过去的创新同日而语。

  乔治梅森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泰勒?考温(Tyler Cowen)指出,金融危机掩盖了一场更深远、更严重的“大停滞”,发达国家的真实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以来进步迟缓,在2000年之后几乎停止了增长。推动20世纪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已经不再有推动作用,而新技术却无法在未来带来类似的推动效果。似乎这个世界的创意已经耗尽了。

  下滑

  世界科技不再进步的结论主要有三个理由。首先来看经济增长统计,在人类历史上,人均GDP的增长曾长期止步不前,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从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始,人均GDP开始迅速增长。自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人均GDP增速每年增长2.5%,每经历一代人,生产力和人均收入增速都要翻番。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均GDP增速从超过3%下降到了2%,并在本世纪头十年间降到了1%以下。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指出,每名工人单位时间的生产力增长也经历了类似变化,在20世纪的增长之后,增速在2004年下降到了1.33%。他认为,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增长或许只是一波浪潮,而并不意味着一个不停增长的新时代的开始,这个世界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回到了粗放式。

  戈登认为,一些真正重要的创新――大规模使用电力、人工调节室内温度、旅行和交流方式的创新――大部分都已完成。未来也许还会有创新,但不会拥有像电气化和内燃机那样的重要意义。他倾向于认为未来还会有很多科技进步,但这种进步并不容易实现。把关于基因的大量知识变成医疗成果要比发现和生产抗生素难得多。

  第二个理由是发明的停滞。考温引用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查尔斯?琼斯(Charles Jones)的研究成功指出,美国人均收入的增长约有80%源于教育投入和研究强度(创新行业工作者占整体劳动力的比重)的增长。由于这两方面都不会无限增长,在缺乏强有力的创新的前提下,发明的增长也可能会减缓。

  麻省理工学院的皮埃尔?阿祖雷(Pierre Azoulay)和西北大学的本杰明?琼斯(Benjamin Jones)发现,尽管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变多了,但他们的成果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上世纪50年代,平均每名研发人员的对科技和创新的贡献是当前的七倍。

  停滞

  第三个理由则来自于直观观感。以欧美家庭的厨房为例,1900年的家庭厨房还非常原始,很多人家连自来水都没有。到了1970年,大部分欧美人家已经用上了煤气和电,拥有各种电气设备。而40年后的今天,这方面却还是没什么变化。

  再看看人们旅行的速度和医药行业的发展,这两个领域的增长在上世界后半叶之后并没有多少进步。我们并未达到20世纪中期的科幻小说所预测的水平。

  戈登和考温都认为,现已成熟的那些技术在经济上比现今的那些创新更为重要。如果计算机和互联网能推动经济增长,而并不只是文化和知识交流手段的话,那么这一点应当在数字上有所反映,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87年就有人指出,“计算机无处不在,只是在生产力统计中找不到它”。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对生产力的贡献终于显露了出来,但并不是那么的强大。戈登说,尽管人们用上了谷歌和Skype,美国的生产力情况还不如从上世纪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的停滞时期。

  希望之泉

  不过,近期统计数据为我们带来了一点希望。尽管美国生产力确实在2005年和2006年减缓,但制造业的生产力增长还算不错。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增长中,IT行业尚不成熟,还无法看到它推动所有其他行业前进。现在看起来也只是和那些制造手机和电脑的公司有关。企业对新技术的投入对增长的促进在本世纪早期就露出了端倪,但看起来还不像是IT的直接推动。旧金山联储和波士顿学院的研究表明,IT技术投入和生产力增长之间的时间差约为5到15年。2004年生产力的下滑事实上并不能反映谷歌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情况。

  一个行业完全发挥功效所需的时间则更长。创新和科技并不是一回事。创新指的是人们知道怎样去做,而技术指的则是人们已经在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和经济相关的地方。铁皮箱子和柴油机早在20世纪早期就已出现,但结合这两者的集装箱货轮却在1950年代才真正面世。它对全球贸易的推动作用并没有在数十年之后才出现。

  瓦特的蒸气机的出现和蒸气机对英国经济增长推动的巅峰时期之间隔了差不多100年。电力技术的关键工程创新和电气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之间隔了差不多40年。戈登自己也曾指出,19世纪后期的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他并不应该用2004年之后的下滑来印证IT行业潜力已尽的观点。

  IT技术的创新还在婴儿期。计算机科学先锋人物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指出,它的增长事实上是以指数形式增加的,一开始可能并不引人注目,但潜力非凡。尽管IT行业知名的摩尔定律并不会一直有效,但计算能力还可以通过算法等方式得到不断改进。

  真正的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04年设立了一个比赛,能够最快走完240公里的车将得到100万美元大奖,结果却是没有参赛对象走完全程。而在2012年8月,谷歌宣布,它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试运行中已经无事故跑了约50万公里。

  这只是冰山一角。廉价的处理能力已经开始推动创新起飞。人们已经能够用肢体动作来控制电脑游戏,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IT行业的意义也得到了历史数据的支持,芝加哥大学的查德?西维尔森(Chad Syverson)指出,IT技术的发展和电气化对经济的推动效果在增长方式上非常类似。从上世纪70到90年代的停滞或许只是因为旧技术的推动力已经停滞,而IT技术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太小,还无力影响全局。

  创新的发展仍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诸如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创新也有影响,如果监管手段粗陋,新研究的成本就会增加,影响未来的创新。

  政府在创新和技术问题上的角色也永远地改变了。悲观者总是把阿波罗登月计划作为论据,当时的政府不仅促进创新,还带来了对人才和发明的持续需求,阿波罗计划更多地依赖于这样一个军事-工业联合体。泰尔经常批评风投行业缺乏全局思想,但这是市场实体的常态。私人资本投资者自然会选择更为稳健和模式,看重短期收益。

  能源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都影响了生产力增长。现在的我们和1970年一样要面对高涨的能源价格。泰尔对能源行业缺乏创新的严厉批评并非不合时宜,不过鉴于目前的形势,这一行业也并非毫无希望。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会加大发达国家不同技能水平的工人之间的薪酬差异。这在长期看来会推升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让创新的重要性在有所凸显。

  即便这样的模型错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仍值得期待。全球市场规模越大,全世界从创新当中所能获取的收益就越多。如果亚洲的数十亿贫困人群能走向中产,亿万伟大的思想就能从低水平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和发达国家的研究者们合力带来技术突破――信息技术也让分享变得更加简单。

  医疗保障、教育和政府等部门的生产力往往难于增长,这些部门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相比以前更大了。这些部门中缺乏来自市场的压力,因此也缺乏降低成本和创新的动力。

  也有人担心创新会带来负面影响,他们怕技术进步来得太快,导致大量人群失业。他们指出,新技术和全球化已经导致那些对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工资增长停滞、就业岗位减少。未来的进步可能对那些现在看起来还算安全的岗位构成威胁。

  软件已经能够部分取代律师和记者的地位,它们现在只是从事简单的重复工作,未来可能会拥有分析能力。其他行业也受到了冲击,在日本,由于很难找到人照顾老人,针对这一需求开发的机器人日新月异。

  这样的生产力进步将会为我们带来无穷的繁荣,但转型期却会很痛苦。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风险并不是所谓创新减缓,而是各类机构因循守旧,不愿迎接那些真正革命性的变革――它们可比飞行汽车重要多了。(纳言)

作者: 2013-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