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中医药行业

特色优势展示中医药恒久魅力

来源:中医药管理局
摘要:中医药的生命在疗效。走过了“十五”时期的中医药事业,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经受了“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重大疾病防治也取得明显进展,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旺盛生命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凸现特色优势“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的生命在疗效。走过了“十五”时期的中医药事业,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经受了“非典”、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重大疾病防治也取得明显进展,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旺盛生命力。
  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凸现特色优势
  “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为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截至2004年底,在医疗方面,全国有中医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2973所,有中医类执业资格的医师45万,90%以上的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约75%的县建有中医院。
  在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保持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指针,积极探索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中医专科、单病种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和经验。其中,重点专科建设对中医医院整体发展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工作于2002年8月开始全面实施。项目建设单位161个,涉及30个省(区、市)。据两年后进行的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措施、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累计经费投入11﹒16亿元;项目建设规模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专科诊疗方案进一步优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与建设初期相比,重点专科床位数增长了5.8%,门诊量增长了17.77%,收治病人数增长26.63%。项目建设还有力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与协作和科研水平提高,使各医院实现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抗击非典举世瞩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效斐然 
  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非典暴发流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部署、开展工作。很快公布了专家协作组制订的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推出6个预防处方;组织中医药专家,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参与防治工作;积极探索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的方法,不断完善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实践证明,采用中医药方法参与对非典患者的治疗,早期介入恢复快。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占58.3%,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抗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作出了贡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显示了中医药抗击重大疫病的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事处联合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非典中医药治疗方案,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值得一提的还有,非典疫病促使香港公立医院正式引入了中西医治疗非典的方案和措施。
  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控人禽流感工作。成立了局中医药防治禽流感工作小组,组成了中医药专家组,并制订了中医药防治禽流感预案;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中医药治疗部分;并结合全国中医药防治禽流感临床研究预案,开展省级人禽流感中医药防控的师资力量和救治队伍等的培训工作。
  根据国家提出的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了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截至2005年底,已有12915名中医药人员接受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训;在全国开展了16家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安排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278个,县级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项目179个,累计投资1亿多元。
  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获进展
  2003年,在和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先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广东5省开展了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2004年又开始在北京等6省(区、市)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成立了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和中医药防治中心;制订了管理和技术方案,进行了人员培训。截至2005年6月,接受中医药治疗病例总数达27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病人经中医药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较大改善,特别是对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项目的实施,丰富了艾滋病临床治疗的手段,体现了我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与作用,社会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
  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加强了对脑中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重大疾病、疑难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初步形成了优化诊疗方案和规范。
  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应急能力、防治重大疾病仍是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在城市,健全和完善以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面向社区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在省级以上中医医院中重点建设10个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展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重点加强200所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建设,发挥其在区域内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省级中医医院建成综合服务功能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地市级中医医院建成中医专科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和技术指导中心。在农村,构建以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贯彻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到2010年,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完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设施配置,到2010年全国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或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30%;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中医或能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
  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全面加强综合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基本设施条件建设和急诊急救技术培训。到2010年基本完成综合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任务,使其成为区域医疗救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医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在病床在100张以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建设感染性疾病科;在部分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中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鼓励传染病医院设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或病区。县级以上中医院的医生应掌握中西医感染医学、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感染科、急诊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肾病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完成综合防治方案,建立有中医药特色的疗效评价标准。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在国家艾滋病关怀治疗中,有计划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省份和治疗人数;加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研究,提高一线临床人员对艾滋病的辨证施治能力,安全有效地救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研制出2~3个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加强对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的研究和临床救治工作。进一步开展对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等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2006-9-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