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中医药行业

中药现代化研究展望

来源:www.pharmgarden.com
摘要: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如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明中药作用原理,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现就有关研究浅探如下。1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在研究某一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时,首先要大致搞清楚该药的化学成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甾类、糖类、......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如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明中药作用原理, 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现就有关研究浅探如下。 1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草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 在研究某一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时, 首先要大致搞清楚该药的化学成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甾类、糖类、皂甙、挥发油、香豆素、木脂素和微量元素等, 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成分, 如麻黄中的麻黄碱是平喘的有效成分; 黄连中的小檗碱(俗称黄连素) 等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有抗菌作用; 青蒿中的青蒿素有截疟作用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 更多的有效成分被揭示出来, 如多糖曾被当作无效成分而弃去, 如今发现其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如云芝多糖、香菇多糖和刺五加多糖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作用的功效; 多糖的糖链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 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   目前人们已认识到, 中药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不仅仅是纯有机成分, 无机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在药效的发挥方面也有较大的作用。微量元素既可作为营养成分, 也可与有机成分形成配合物, 提高活性作用。如黄芩甙的锌配合物有更强的抗过敏作用, 铜配合物则具有更高的抗炎活性。中药的配位化学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前沿之一, 中草药的有机成分大多数分子结构中有羟基、羰基、羧基、氧杂环等基团, 这些基团可以和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中药有效成分不仅以配合物的形态存在, 而且以配合物的形态在人体内起作用; 中药成分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的实质是它们的存在状态或结构形态通过配位反应发生改变。 2 中药复方研究 我国在单味中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搞清了很多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开发了一批如青蒿素、葛根素、延胡索素、黄连素等有医疗、保健价值的新药和保健营养品。但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复方形式, 即数种乃至数十种中草药配合使用, 因此, 研究中草药主要是研究中药复方。但由于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所含的成分有数百种至数千种, 研究如此庞大的复杂体系, 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 迄今为止所研究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复方(含3~ 6 味中草药) , 对于大复方尚无人问津, 或多停留于临床疗效观察, 缺少科学的交叉、协调和综合, 缺乏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其疗效和作用原理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鉴于复方中药有效成分的加和、协同或互补关系的复杂性, 以及中草药在炮制、煎煮和吸收过程中又发生了许多化学变化, 最后作用于人体的有效成分与体外实验测定的不完全一致, 有学者根据复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最终必须通过血液运送到各组织器官, 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认为可以暂时不考虑复方中到底有哪些成分, 而只考虑血液中发挥作用的那些成分的研究, 这样能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3 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与基础理论研究 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对阐明中药药性有着重要意义。四性(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气, 即寒、热、温、凉4 种药性, 分析认为, 不少温热药如附子、细辛、吴茱萸、丁香等均含有去甲乌药碱, 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 加快心率, 促进脂肪、糖代谢等一系列活性, 这些作用与热性药的药性基本一致, 因此去甲乌药碱可能是辛温之品的共同物质基础。微量元素与药性的关系研究表明, 热性药中含锰高, 寒性药中含铁高, 中药内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 随药性寒凉和温热的不同而不同。五味是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5 种不同的味道, 药味与所含化学成分有关, 成分不同, 其味各异。据统计, 辛味药含挥发油最多, 其次是甙类和生物碱, 通常具有发表作用。绝大多数酸味药含有酸性成分, 其次为鞣质, 具有不同程度的收敛作用。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生物碱和甙类成分为主, 具有泻下作用; 而苦温药多含挥发油。甘味能补、能缓,所含成分都是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及其他活性物质。咸味药含钠、钙、镁、钾、碘等无机盐及其他活性物质, 具有软坚、润下、散结的功效。   中草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水解、异构化、氧化、置换分解、缩合等反应完成的。如川乌、草乌、附子均有很强的毒性(含乌头碱) , 其炮制的目的主要在减毒。在炮制过程中, 乌头碱类生物碱8 位上的乙酰基在较缓和的加热条件下被一些脂肪酰基置换, 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生物碱类。附子在炮制过程中, 首先是苯甲酰基被水解而脱去, 再进一步水解脱去乙酰基而成乌头胺, 同时也伴随发生脱氧作用, 生成塔拉乌头胺。鲜人参经加热干燥或蒸制加工成红参时, 根部分天然S- 构型的人参皂甙在发生水解的同时产生R - 构型的次级甙,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甙发生裂解脱羧反应, 生成乙酰基化合物。另外, 中药通过水浸、加热和各种处理,某些单体化学成分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 产生了生品中所不具有的新成分, 这些变化, 可以用来解释药物炮制后药性的改变和临床疗效的差异。 4 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展望 由于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及合成药越来越明显的毒副作用, 中草药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日本、东南亚地区的重视, 欧美等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也不惜重金组织研究中药, 把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和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中草药开发上。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国中草药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原因有许多方面。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脱节, 基础研究不够深入, 许多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还不清楚; 中药开发与国际标准和市场要求有相当距离, 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可靠的科学数据, 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品种混乱, 重金属超标等; 药品的作用机理无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 如此等等, 致使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为将传统中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于1996 年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 1998 年召开的“两院”院士会议上, 有14 名院士联合发出了题为“现代中药系统工程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建议书。自德国施瓦贝厂推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 后, 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服用银杏叶制剂的风潮, 仅德国一年就吃掉50 万粒, 全球每天消耗600万粒。Egb761 的有效成分能控制总黄酮的含量和银杏内酯的含量, 它给出了稳定的心血管药理的药效学数据, 同时它的微球胶囊剂型也保证了药品的长期稳定, 从而获得了欧洲市场的认可。这一研究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 2008-1-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