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医药流通

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调整的路径及规划探讨

来源:www.emedchina.net
摘要:一、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调整的路径1、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的现状及弊端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国家缺乏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加上药政权与药事权的分离,地方保护政策等多种原因促使大量医药批发企业产生并生存了下来。导致我国医药批发商业行业存着诸多问题:企业数量......

点击显示 收起


一、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调整的路径 

1、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的现状及弊端

   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国家缺乏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加上药政权与药事权的分离,地方保护政策等多种原因促使大量医药批发企业产生并生存了下来。导致我国医药批发商业行业存着诸多问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是过度的分散竞争状态。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对我国医药经济的运行效率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分散竞争致使企业数量过多,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导致市场无序现象频频发生。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90年代初),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加上地方政策的保护等多种原因使大量医药商业企业产生并生存下来。目前我国仍具有医药批发资格的企业1万多家,加上很多挂靠借壳经营的私人药贩(公司)将更多。美国是医药事业发达的国家,其零售药店只有5万多家,批发企业经过兼并重组也已减少到了现在的70多家。与之高度规模化相比,我国医药流通组织结构显得不甚合理。数量虽多,却是鱼龙混杂。医药物流企业过度的分散竞争把市场上可能存在的用于产生和维持“信誉”的经济租金大为降低,而缺乏足够的经济租金,企业将会倾向于追求短期目标,这样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就会被“逆淘汰”所困扰,并产生市场的无序运行。而市场无序运行将导致市场信号失真,需求与供给脱节,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严重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在非典发生阶段,体现的非常突出。

    其次,分散竞争致使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生产批量(销售量),企业至少要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水平。在一定阶段内,由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分散竞争条件下,将使达到起始经济规模的医药批发商业企业比重下降,同时又可能压缩原本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市场份额,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使那些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成为某些局部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从而导致整个医药产业规模经济水平的下降,造成整体行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整体提高。

    再次,分散竞争导致近年来企业恶性价格大战,也是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重要诱因。在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进入、退出不对称,表现为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过高,目前医药物流行业内存在着大量的过剩能力(资源闲置),相关成本难以分摊,为维持生存或是为了维持生存所需的现金流,企业之间竞相降价以削减库存、加速流通,造成销量“越来越大”亏损也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而这种价格大战,尽管可以增加一部分消费者剩余,但却使厂商的毛利降到行业国际平均成本甚至边际成本之下,导致厂商剩余的大量减少,以致于无力进行一些基本设施的改造。一旦厂商剩余减少的幅度超过消费者剩余增加的幅度,则这种降价竞争将导致全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最后,分散竞争致使我国医药物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分散竞争条件下,企业规模过小,导致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实力不足和规模效益较差。即使规模大的企业在竞争无序的市场环境中,也时常面临着技术创新成果被模仿或剽窃的可能,从而使进行技术创新的收益与成本之比降低,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2、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的调整方向:寡头垄断

(1)、从产业组织理论上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结构发展的基本趋势

    按照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并进而决定市场运行绩效。在寡占型市场上,少数几个大企业之间易于采取策略性博弈行为,协调各自的行动,从而达到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纳什均衡状态。同时,在寡头垄断市场上,较高的规模水平和沉淀成本,使企业退出市场面临巨大的退出成本费用。再者,大企业显著的品牌效应和在广大客户心目中形成的较高的信任度和忠诚感,以及广泛而高效的经销网络和较多的先进技术支配权等优势,都使寡头垄断市场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性且呈现出稳态性的市场结构形态。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表现在:第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以往的垄断理论依据福利经济学原理,总是把包括寡头垄断在内的垄断型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联系在一起,认为垄断将减少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减少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基于新古典主义的完全竞争假设推演出来的,而完全竞争又依附于一系列较严格的条件。事实上,完全竞争的条件在现实中很难完全具备。因此,完全竞争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缺乏现实可行性。相比之下,寡头垄断市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率。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竞争性,但这种竞争不是原子式企业之间的分散竞争,而应是建立主体实力相当基础上的寡占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原子式的分散竞争主要是降价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市场运行的无序,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而寡头垄断竞争是规模较大、实力相当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超越了单纯的价值竞争的限制,而在技术创新、售后服务、助销、服务差别等多个方面进行竞争,因而竞争强度大,形式多,竞争效率高。传统理论认为,寡头垄断市场由于易形成企业之间的“合谋”而弱化竞争,实际上,这只是暂时的和表面的现象。由于合谋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总有某些合谋企业暗中降价或削减产量,导致卡特尔的解体,并引发新一轮的竞争。同时卡特尔的垄断行为历来受到政府反垄断法的规制和指控。因此,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看,寡头垄断不但没有降低竞争水平和强度,恰恰提高了企业竞争的水平和强度。

    第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率较高。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出现的营运成本的降低,或者说成本相对于收益产生的弱增效应。首先,在寡占型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内部才更有利于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而分工与协作是规模经济产生的组织基础。其次,寡占型市场上的大企业有利于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特别是在自动化设备、大型仓储设施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再次,寡占型市场上的大医药物流企业所采用的大批量采购方式有利于进行标准化和简单化操作,从而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节约购销费用,大批量销售又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

    第三,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以往的垄断理论认为,垄断减弱了大公司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和利润压力,从而减弱了其技术创新的动机。这种观点尽管在抽象的理论意义上貌似合理,事实上是把行政性垄断和正常的市场寡头垄断有些混淆。据统计,在当今各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几乎所有的重大技术创新都源于垄断性大企业。寡占型市场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的机理是:大公司的垄断地位使它们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开发新技术;大企业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防止新技术被其他企业迅速模仿,避免了“搭便车”情况的迅速发生。这样,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烈的技术创新动机和积极性。决定技术创新的三大因素是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势力。企业规模的大小通过它与技术创新后所取得的市场份额的高相关度而决定着技术创新动力的强弱;垄断势力则使企业能对市场有所控制,从而影响着技术创新的持久性。

    第四,主导产业发育和产业结构升级效率较高。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的发育成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主导产业通过对其它产业的支持、带动,发挥较强的关联效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产业生产率的持续增长。主导部门或产业的迅速成长首先需要大量投资,且面临着比成熟产业大得多的市场风险,这就决定了筹集资本和承受巨额风险的主体只能是大企业。根据对称原理,高风险必须以高收益率作为回报,以静态效率标准为根据的完全竞争市场显然无法支撑以较高收益为前提的主导部门发育的。高收益率只能在投资主体对市场运行具有较强控制时方可获得。这种控制的结果,一方面是高收益的获得;另一方面则造成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形成寡占型市场结构。

(2)、从发达国家目前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现状来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

    美国的医药分销行业发展的比较成熟,有很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医药市场规模是我国的近十倍,他们前五家医药物流企业合计的市场份额高达94%(1999年),几乎完全主导了美国的医药物流市场,具有很高的市场集中度,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美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他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市场结构转换中的作用,通过企业自发竞争促进市场集中,进而形成寡占型市场结构的模式,培育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应对各种市场环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市场结构由分散型向寡占型的转换,目前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一些医药物流企业。

    (3)、从我国近年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的发展态势来看:正在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转变

近年来,我国医药商业前十名销售合计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21%增长到2002年的33%,这说明,中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向寡头垄断的方向演变的趋势正在开始。当然统计反映出来的一些数据还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真实的市场状况。象类似于湖北九州通医药公司这样的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正在快速的发展,他们的销售业绩统计是以各分公司分开计算的,而他们的所有子分公司相当于一家企业联合体,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企业,如果对他们的销售业绩进行合并统计来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显的看出,我国医药物流市场格局的集中度正在提高。少数民营医药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中国医药物流市场的格局。

    (4)、从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来看:必须加快由分散竞争向寡头垄断的转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跨入了WTO的门槛,中国医药物流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是相当严峻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态势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企业实力和经营效率的竞争,取胜的关键是具有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巨无霸”企业。近年来,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其规模之大、涉及行业之广都为前几次企业并购浪潮所不及。在这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寡头垄断由一国范围向全球范围扩张,多个行业全球范围内的寡头垄断格局初步形成。美国一些医药物流企业的并购重组和瑞士裕利医药物流在亚洲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瑞士裕利已经进入了中国医药物流市场,它和美国的一些医药物流“巨无霸”相比还是小字辈,面对入世后面临的严峻国际经济竞争态势,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的调整路径必须也只能是加快实现由分散竞争到寡头垄断的转变。 

3、我国医药物流市场寡头垄断结构的实现机制

    根据我国现有的体制条件和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实现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由分散竞争到寡头垄断的转换,必须以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基础,通过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实现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的转移,逐步实现市场集中。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整体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医药物流市场更是如此),市场机制的作用的充分发挥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远未形成,这些都限制了有限资产的优化重组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制约着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市场结构的转变,不但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将产生巨大的转换成本。再加上我国已经加入WTO和将对外资正式开放中国医药物流市场的现实,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要加快实现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由分散竞争型向寡头垄断型的转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让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竞争,只有竞争才有竟争力,这是实现市场结构转换的微观基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形成包括产权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在内的完善的市场体系,这是实现市场结构转换的基本依托;以市场为手段,尽可能的破除地方保护,推动优势医药物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和资产重组,这是实现市场结构转换的强大杠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结构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

    第一,大力推动医药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对于目前经营困难、严重亏损的一些地市级、县级医药商业公司除了进行经营上的改进之外,政府要积极促成采取联合、兼并、破产、控股、参股、收购、拍卖、嫁接等多种形式,促进目前医药商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尤其是要彻底清除那些阻碍存量资产合理流动的体制和非体制障碍,扩大优势医药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在政策上对国有医药物流企业的退出加以引导,鼓励非国有医药物流企业对国有中小企业的兼并与重组。

    第二,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则组织建设,提高医药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医药物流行业是一种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不能够以行政区划为标准进行行业的规划,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闲置,要以整个中国大市场为目标进行跨区域的行业规划,以便形成以少数几家大公司、大集团为竞争主体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使大企业之间围绕市场、中小企业之间围绕大企业开展起有序的竞争。要加快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大企业、大集团更大的投融资权利,对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有利于增强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企业项目,应不分企业性质都能够给予重点的支持。

    第三,通过综合配套改革,为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尽快放开、完善异地设库的行业政策,为医药物流企业跨区域的开展业务降低成本,减少跨区域开展业务的障碍;要尽快要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简化企业购并的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的行政性障碍;尽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促进各种优势企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产重组。

    二、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规划设想 

1、我国医药物流规划的思路

    近几年来,物流已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各种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投资项目几乎可以天天见诸报端。随之而来的便是物流规划问题,因为物流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就决定了发展物流必须做好物流规划,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物流重复性建设和投资泡沫化。物流规划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国家级;省、市级;行业、地区级和企业级。从物流规划的内容与层次上看,医药物流规划首先应定位于行业物流规划,当然,在此前提下统筹搞好地区物流规划及企业内部的物流规划。

    行业物流规划处于物流规划的中间层次与环节,它连接着国家、省市级的物流规划和地区、企业的物流规划,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对于医药行业的物流整体规划而言,它必须考虑到国家、省市级的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情况,在规划企业“小物流”时,要关注社会“大物流”的发展计划。

    而目前,国家、省市级的物流规划正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医药行业物流的整体规划的外部环境并不成熟。加之,医药行业也在进行生产、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面对出现的医药物流热,国家医药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必须作出医药物流的整体规划构想,以此对医药企业投身医药物流起到一定的约束及指导作用,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泡沫化。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医药物流规划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坚决破除以往那种以行政区划为标准,每个地方都进行医药物流的建设,一轰而上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政府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避免单体企业的理性决策造成整体社会资源浪费、成本提高;传统自然形成的医药市场与国家物流整体规划相结合;个别地方政府的物流规划与国家大的经济圈(带)相结合;实现医药物流渠道扁平化与中国不同地方实情相结合;等等其他方面。 

2、全国医药物流网络规划的设想

    根据我国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由一级物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包括下设的配送服务站)所构成的两级物流网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见下图所示。

    (1)、一级大型跨区域性医药物流中心的规划

所谓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是指由大型医药批发企业、生产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单独或合建的大型跨区域医药物流中心。它作为医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级医药物流中心的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配送网络下游的二级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

首先,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规划要和国家的物流规划相吻合,否则,将无法解决与国家物流骨干网的衔接问题。从中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笔者认为可以重点在以下七个物流区辐射的范围内发展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珠江三角洲物流区、长江三角洲物流区、环渤海物流区、郑州物流区、武汉物流区、西安-兰州物流区、重庆-成都物流区。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勃海在东部,郑州、武汉在中部,西安-兰州、重庆-成都在西部,这样有利于最终形成一个全国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以便能够有效的利用国家整体规划的物流骨干网络资源。

其次,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还应考虑其“流”的客体“物”的相关因素,若没有“物”可“流”,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根本不可能实现规模效益。据研究发现,我国在医药产业上具有综合优势的地区主要包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四川、北京等省区。从区域层面上分析,我国医药产业大致可以划出五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带:环勃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四川为极点的西部地区、以广东为极点的华南地区和以北京为极点的京津唐经济区。位于中部地区的医药产业虽不具备产业比较优势,但这些地区比如郑州、武汉等的交通十分便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医药产业的区域集中基本与国家物流园区格局相匹配。全国医药市场基本可划分为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西北七个地区。其中,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华北地区(郑州物流区和京津唐物流区)、东北地区(环渤海物流区)、西南地区(重庆、成都物流区)、华中地区(武汉物流区)、西北地区(西安、兰州物流区)。因此,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可以分别建立在上述七个地区的经济圈内,在本地区内的医药批发企业、包括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充分整合物流资源,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同时,在这些地区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应考虑在外部环境、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2)、二级区域性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

目前以行政区划的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二、三级医药批发商、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应在利用已有的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改组为区域性的医药配送中心,并主动加入所在地区的上一级医药物流中心网络,成为其中的物流节点企业。这样,可减少医药批发企业的批发层次,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最后终端,有效实现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二级医药配送中心的数量、规模的大小、及地理位置的确定均由所属的一级物流中心的实际需求和所在地方的实际情况决定,两者应达到相对的供需平衡。一般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配送中心,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型县级区域也可以单独设立配送中心,对于一些比较小医药经济不发达的省级区域可以只设立少量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的范围不能仅仅是其所在地的行政区域,而应该是以配送中心所在地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区域(此处的经济区域主要是考虑药品的配送成本而提出的)。

对于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县级地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二级医药配送中心下设立配送服务站,解决二级配送中心因配送辐射半径过大而不能够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和配送成本过大(配送工具返程时闲置)的问题。配送服务站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或租赁临时药品仓库,将二级配送中心通过第三、四方物流运输来的药品暂时存放,在当日或次日及时分送到具体的客户。当然,二级配送中心不必全部去新建配送服务站,而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县级医药公司已有的资源,将其改组成为合格的配送服务站点。这同时也是县级医药公司的良好发展出路。

(3)、客户、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供应商的有效衔接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客户、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供应商四方进行有效的连接。

    ①大型物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的衔接: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内部局域网进行有效的对接,大型物流中心能够随时查看配送中心所有品种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流向等,配送中心也能够随时查看物流中心的药品情况,以便对库存的品种进行及时的调整。在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系统内部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一旦配送中心相关品种的库存低于安全库存系统便可以自动反应,便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物”的科学“流”动。

    ②客户与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的衔接:配送中心的内部局域网络部分模块与客户进行对接,通过授予一定的权限客户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查看配送中心的品种结构库存情况,可以直接在客户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自己的电脑进入配送中心的网络系统,进行定单采购或电话采购、传真采购等。生成采购定单以后,自动在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分别进行打印,物流中心打印的定单是与客户进行业务结算的凭证之一,同时便于进行相关品种采购的决策,配送中心打印的定单主要作为向客户配送货物的依据。同时,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也能够随时查看客户产品的销售情况,以便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进行相关品种的采购。

    ③物流中心与供应商的衔接:由于上游供应商的品种一般相对较少,没有必要进行企业之间的局域网对接,物流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给予不同供应商相应的授权,根据授权范围,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自己的品种的销售情况进行查询或相关同类品种的销售信息。这样便于物流中心上游供应商及时向中心补货和相关决策。 

    总之,市场结构从分散竞争转向寡头垄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是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医药物流市场结构更应该是这样。目前,医药物流的发展出现热潮是好现象,因为我国的物流很落后,医药物流就更落后,亟待进行现代物流的改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物流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进行好物流规划,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投资泡沫化,医药领域也不例外。所以笔者在此提出:寡头垄断应该作为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结构调整的路径以及两级医药物流网络规划的设想,同业内同仁进行探讨。

 

作者: 2009-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