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原料药

青霉素工业盐酝酿绝地反弹 国内消耗量增大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出口统计数据表明,过去一年的中国青霉素工业盐(下称“青霉素盐”)出口销售整体呈萎缩趋势,背后的原因在于青霉素系列出口的热点正从青霉素盐转向其下游产品。出口策略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对青霉素盐行业将产生重大的变革。下游产品分流国内消耗量增大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6-APA和7-ADCA生产能力,并且......

点击显示 收起

  出口统计数据表明,过去一年的中国青霉素工业盐(下称“青霉素盐”)出口销售整体呈萎缩趋势,背后的原因在于青霉素系列出口的热点正从青霉素盐转向其下游产品。出口策略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对青霉素盐行业将产生重大的变革。

  下游产品分流

  国内消耗量增大

  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6-APA和7-ADCA生产能力,并且在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上也已经积累起与印度媲美的竞争力。因此,较多的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国外生产商已经改为直接从中国采购6-APA和7-ADCA而不是购买青霉素盐,从而使得国外市场对青霉素盐的直接需求逐渐减少。

  而同时,山东新时代药业、上海怀德新先锋药业、江苏九九久科技等国内7-ADCA生产厂家,在国际7-ADCA市场如鱼得水。这些生产厂家自身并不生产青霉素盐,其生产7-ADCA所需的青霉素盐均是从国内采购,从而推动了国内青霉素盐消耗量不断增加。

  另外,像GCLE、7-ANCA、7-ACCA等以前属于小规模的产品,随着近两年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变成了大品种。这些小品种逐步国产化,又成为国内青霉素盐消耗的另一条可观的渠道。

  产能巨大

  抵消价格反弹利好

  2009年全年,青霉素盐大部分时间表现平淡,国内价格仅在8~10月间走出涨势,10月后又逐步回落。按理来说,本轮行情应当是市场价格的合理回归,但在产能过剩因素的限制下,上涨周期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

  2009年8月份之前,河南华星药厂的青霉素盐产能只开工了不足三分之一;华北药、石药等企业也都没有开足生产;川药已退出青霉素盐领域而改为生产硫氰酸红霉素。

  而8月份之后,供需局面开始逆转。9月初,青霉素盐价格出现反弹,整个9月份市场在50~58元之间成交量急剧放大。但由于个别厂家炒作以及一些经销商囤货,造成价格直线上扬,最高报价出现了今年的顶峰的85元/BOU,实际成交也达到了65~68元/BOU,个别小订单成交价更是达到了70元/BOU以上。12月中下旬,市场价已经回落到60~62元/BOU。

  青霉素盐的产能巨大,各生产企业只要恢复一半产能,即可弥补市场缺口。而且,由于有上两轮价格大起大落的经验,青霉素盐最终用户的理性也被培养得越来越强,没有发生盲目追涨的情况:在青霉素盐报价超过75元/BOU时,客户并不购买,而是在消耗库存。因此,在当前青霉素盐产能仍然大幅过剩而没有解决出路的前提下,各生产厂家应保持高度的克制,看清局面,避免再度发生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

  反倾销调查频繁

  向下游转化是避风港

  2009年,青霉素家族的出口格局发生了变化——青霉素盐出口量大幅下降,6-APA、阿莫西林等下游产品则呈上升趋势。作为国内青霉素盐的主要出口国,印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曾经酝酿对中国青霉素全系列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但最后还是发动了对青霉素盐和6-APA的反倾销调查。这是印度2009年对华发起的第7起反倾销调查。

  在立案后,国内青霉素生产企业体现出理性的态度,并且有些企业没有进行应诉。后来印度方面又撤诉,则可以看出印度医药工业对青霉素盐及6-APA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让印度的青霉素盐生产企业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又想采购价格便宜的中国青霉素盐。

  对此,中国企业没有必要出口廉价的青霉素盐,而是应该加快青霉素盐向下游产品的转化,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取代印度的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大宗产品的市场位置,进一步确立我们世界第一原料药出口大国的地位。

  环保任务仍然艰巨

  排放标准再升级

  前两年造成青霉素盐价格大起大落的环保问题,近两年并没有彻底解决。

  据了解,2009年仍然有个别厂家由于不同的环保问题而减产、限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环保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随着2010年的到来,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排放标准将面临进一步升级,COD问题能否解决再次成为整个制药行业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其中当然包括所有青霉素盐生产厂家。

  价格在2010年触底

  小幅反弹

  受低价格的影响,青霉素盐生产厂家将根据需求来调整生产量,部分车间转向生产其它热销产品。如:河南华星本身开工不足,转向畅销的硫氰酸红霉素等产品;鲁抗医药、石药、哈药等小部分发酵车间转向生产7-ACA。而且,随着原材料以及电煤、玉米、排污费等成本上涨,青霉素盐的生产成本也会提高增加。因此,青霉素盐的市场供应量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如果青霉素盐生产厂家按目前的产量来生产,供求会出现缺口;产能开满的话,产量依旧过剩,行情仍然会低位徘徊。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市场希望看到的。

  据健康网监测显示,2010年1月青霉素盐价格在低位徘徊。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影响,货源走势疲软,目前价格基本在55元/BOU左右,根据付款形式不同有小幅变化。市场流传青霉素盐成交价出现50元/BOU的低位,经证实,此乃子虚乌有。

  从市场反馈来看,青霉素盐的价格已触底线。由于1月份国内外厂家年初备货等生产原因,成交量有所放大,价格基本还处在较低位置。但进入2月份,青霉素盐受货紧的影响,价格小幅上扬,从55元/BOU涨到58~60元/BOU,需求比较旺,预计后期将保持坚挺态势。  
作者: 2010-2-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