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资本&财经

*ST云大“内讧“又起

来源:www.yyjjb.com.cn
摘要:*ST云大由于控股权引发的“内讧“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近日,*ST云大发布关于延期召开2004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称,原定于6月24日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因6月10日收到第三大股东中国和平(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和平投资)提交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两个临时提案,6月13日又......

点击显示 收起

虽然云大科技经营业绩持续恶化且被强制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即"*ST")搞得狼狈不堪,但是云大科技,不!*ST云大由于控股权引发的"内讧"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近日,*ST云大发布关于延期召开2004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称,原定于6月24日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因6月10日收到第三大股东中国和平(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和平投资)提交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两个临时提案,6月13日又收到第四大股东深圳市蛇口大赢工贸有限公司(简称大赢工贸)、第五大股东深圳市捷发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捷发信息)联名提交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两个临时提案,董事会拟将会期延至6月30日召开。 
     
    次日,亦即6月18日,*ST云大再度发布公告,披露了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等三个大股东增加的临时提案的大致内容,一是提请股东大会免去冯兆一先生、贾晋平先生、朱文芳女士董事职务;二是提请股东大会免去李清女士独立董事职务。该公告还发布了董事对三个大股东提交的两个临时提案的审核意见,5名董事"不同意提交",4名董事"同意提交"。其中"不同意提交"两个临时提案上股东大会审议表决的意见是:两个临时提案"理由不成立、依据不充分",影响*ST云大在"特殊时期的安定"以及"重组进程"。 
     
    三个大股东就重大罢免事项提出提案,尚未上股东大会审议,即"半途"被董事会多数董事所否决(此做法有违规违法之嫌)。表明以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泰达控股)、云南云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云大投资)为一方,以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为另一方已形成"势不两立"的对峙格局,随时会进一步加剧或者加深。 
     
     
     
    业绩惹祸 
     
    诱发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三大股东联袂以公开的方式向股东大会提交罢免董事事项提案,并与控股股东泰达控股、云大投资直接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或许就是2004年度业绩以及5月云大科技被打入*ST家族。 
     
    在年度报告法定时限的最后一天,即4月30日,*ST云大刊登2004年度业绩报告,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5138.96万元,上年度为41939.9万元;净利润为负55081.81万元,上年度为负26232.16万元。数据显示,*ST云大经营业绩继2002年大幅滑坡后呈现连年持续恶化的趋势。 
     
    有报道称,在这份年报公布的前两天,*ST云大专门召开董事会对年报进行审议,为防止两方意见相互产生不快,董事会还特邀云南省证监局监管处一位处长压阵。然而,是次通常一两小时即可完成全部议程的董事会会议,变成了似乎没有终点的"超级马拉松"。就连那位云南证监局的处长也难以忍受,忍耐了5个钟头后兴致索然中途离场。 
     
    双方冲突的焦点在于"计提应收账款损失金额"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ST云大年报审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和平投资派出的董事对年报中涉及3年期共计2.25亿元来历不明的应收账款提出质疑,指出:总额为2.25亿元的应收款自2001年以来虽然从未入账,但它是依据券商辖下营业部提供的存款单据进行账务调整而形成的,并没有充足的计提理由。和平投资董事斥责泰达控股、云大投资操控*ST云大利润。泰达控股和云大投资方面董事则辩称,此为按新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办事。而审计*ST云大的注册会计师似乎认同和平投资的分析,也认为对突然冒出的3年期2.25亿元全额计提显得理由不足,故出具"保留意见"。 
     
    有趣的是,媒体记者对2.25亿元追根溯源时,一位*ST云大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士称,2.25亿元中的7,000多万元实际上早已收回,但没有入账。此事与*ST云大副董事长严辉有关,并且这7,000万元的下落外人谁都不知道。 
     
    此次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公开罢免提案,显然认定冯兆一、贾晋平、朱文芳、李清(其中冯兆一现任*ST云大董事长)等泰达控股和云大投资派出的董事人选不称职,或对*ST云大2004年度经营巨额亏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罢免背后 
     
    了解*ST云大此次"内讧"根源的投资者不难发现,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三大股东以及泰达控股、云大投资一方,双方互不相让、死缠烂打的醉翁之意,并不在于*ST云大2003年和2004年业绩报告亏了多少,而在于双方拿业绩做文章,借题发挥争取权谋主动,均欲将*ST云大控制权牢牢捏在自己的手心。 
     
    早在2002年,*ST云大实际控制人云南大学为了修建教职工宿舍,拟以云大投资改制为契机公开招标引进战略投资者,并筹措建房资金。和平投资原本可以加盟接手,但云南大学忽然狮子大开口要价2亿元,使和平投资不得不放弃了控股云大投资的计划。 
     
    时至2003年10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津开投资,泰达控股关联公司)出资8870万元受让云大投资51%的股权,成为云大投资改制后的控股股东,并间接实现了对*ST云大的控股权。 
     
    眼见到嘴的肉被抢食,曾经"受伤"的和平投资"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经过短期周密布置后,和平投资一个庞大的收购计划付诸实施:先是2003年11月通过拍卖竞购获得云南省供销公司持有的*ST云大3040.09万股国有法人股,接着,一鼓作气受让云南龙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3107.81万股、大赢工贸1234.42万股和捷发信息1655.48万股,最终以累计持有股权比例25.36%超过津开投资间接持股比例20.95%,成为*ST云大第一大股东。 
     
    可是,和平投资尽管以持股优势压倒竞争对手,却在*ST云大决策层到管理层诸方面处处受到掣肘。需要提及的是,在和平投资派出人员担纲董事长短暂的日子里,*ST云大业绩一度出现转机:2004年第三季度亏损额大幅缩小。 
     
    令和平投资始料不及的事再度发生。 
     
    2004年12月,*ST云大控股股东云大投资、法人股股东云南正通经贸有限公司与泰达控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泰达控股与津开投资联手狙击和平投资控制*ST云大的图谋大功告成。 
     
    事实上,以泰达控股收购上述两公司合计21.67%股权,并不足以与和平投资相抗衡。正是泰达控股的多家关联公司及机构暗中行动,才导致和平投资对*ST云大的控制"大权旁落"。更让和平投资底气不足的是,收购相关股权已超过18个月,股权收购审准程序及过户程序一直没有回音,无法办理。 
     
    至此,泰达控股和云大投资如愿控制了*ST云大董事会的大部分席位。 
     
     
     
    何时休战? 
     
    相信投资者不会置疑,此次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通过向股东大会增设罢免董事的临时提案,由泰达控股、云大投资控制的董事会会议阻止两项临时提案上股东大会,是双方围绕控股权谁属持续博弈的延续,是双方再次公开叫板、各自寻找社会道义的同情与支持的一种努力,凸显对峙双方裂痕进一步加深,矛盾进一步激化。 
     
    现在的问题是,当双方你来我往、明争暗斗之际,谁也无暇顾及*ST云大的前途如何,持有*ST云大股票的投资者是赔是赚。这种无休止的恶斗注定不会有赢家。 
     
    让大家来看一看*ST云大的业绩及股价走势现状。继2004年度*ST云大每股亏损1.58元之后,今年一季度*ST云大每股亏损0.078元。让投资者揪心的或许不是每股到底亏损多少,而是*ST云大主营业务不振以及资产重组陷入停顿。例如,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仅2606.19万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9.83%。而在二级市场上,*ST云大近几年随大盘持续下挫,股价由2003年10月的7.83元跌至2004年6月的最低点1.26元,目前在1.4元至1.5元区间挣扎,已沦为持股者人人叫苦$B2坏?1元股"。 
     
    资料显示,*ST云大曾有过引以为傲的辉煌历史,曾是国内西部地区大学第一股;2000年其主营农药达到200公斤原料药、4,000吨制剂的规模,产能达全球第一;同年每股收益达0.39元;2002年3月斥巨资实现对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大连高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绝对控股,等等。 
     
    *ST云大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让人扼腕叹息。 
     
    难怪有*ST云大独立董事在公告中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当前云大科技必须稳定。稳定才能求生存、谋发展"。所有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应该善意协商、通力合作、共渡难关。"独立董事同时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迅速明确*ST云大有关股权转让事宜。 
     
    或许,和平投资、大赢工贸、捷发信息对于临时提案无法上股东大会,以实现罢免相关董事的目的,早有预料。他们真正的目的在于引起政府和监管机构对*ST云大现状的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介入。仅仅从维护公众股股东的利益和*ST云大上市公司的地位这两点出发,现在是政府和监管机构出面的适宜时候了。 
     
     
     
    (本版股评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立场。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资本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77期  
     
     
     
   
 
作者: 羽佳 2005-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