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资本&财经

丰原集团控股权缘何拱手让

来源:news.pharmnet.com.cn
摘要: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与实际控制人蚌埠市国资委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高新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向丰原集团现金注资,获得扩股增资后的丰原集团60%的股权,并间接控股丰原生化和丰原药业两家上市公司——近期市场上有关丰原集团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的传闻应该平息了。9月12日,丰原集团授权控股子公司丰原生化、丰原药业同时......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与实际控制人蚌埠市国资委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高新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向丰原集团现金注资,获得扩股增资后的丰原集团60%的股权,并间接控股丰原生化和丰原药业两家上市公司——

 

    近期市场上有关丰原集团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的传闻应该平息了。

 

    9月12日,丰原集团授权控股子公司丰原生化、丰原药业同时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蚌埠市国资委拟对其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丰原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国高新),同意中国高新以现金方式向丰原集团增资扩股。据双边协议,丰原集团经增资扩股后,中国高新占丰原集团60%权益,蚌埠市国资委占丰原集团40%权益。

 

    换言之,经过这次战略投资者注资,中国高新不仅取得了丰原集团的直接控股权,同时还将丰原集团旗下的丰原生化、丰原药业两家上市公司间接揽入怀中。

 

    投资者关心的是,丰原集团究竟为什么要将控股权拱手相让呢?

 

    生物化工曾经辉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丰原集团前身——蚌埠柠檬酸厂与国内90家同行处境大抵相同,即生产规模小,产品收率低,经济效益差。据历史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1994年,企业连续6年经营亏损,累计亏损额约1700万元,沦为国内同行业绩最差的公司之一。

 

    1995年,丰原集团新班子上任后,针对企业及主营产品柠檬酸及其衍生物存在的主要症结——生产成本高实行综合治理,提出“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转化机制为手段”的经营策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创新。丰原集团在考察分拆国内外柠檬酸行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大胆摒弃传统的山芋干发酵工艺,主攻早已被国内外专家宣判“死刑”的玉米发酵工艺,并取得了极大成功,该工艺荣获国家重大发明专利。

 

    相关技术资料显示,新工艺令柠檬酸及衍生物生产周期缩短9%,产能提高30%,单产节省原料13%,电耗下降35%,水耗下降65%,收率由62%提高至84%,产品综合成本比国内同行下降1,500元/吨。一句话,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此外,产品质量也大幅提升,达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药典标准。

 

    随着技术进步,丰原集团的柠檬酸产能大幅飙升。经过多次技改,丰原集团柠檬酸及其衍生物由1995年的5000吨/年猛增至1999年的12万吨/年,与奥地利荣格邦瓦拉公司并驾齐驱,并列全球生产规模第一,而到了2002年,丰原集团更是在全球“一枝独秀”。

 

    与技术创新基本同步,丰原集团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以柠檬酸及其衍生物经营性资产发起设立丰原生化。而丰原生物凭借主营优异业绩,成立两年多即于1999年7月顺利IPO上市。这种从改制到上市仅仅两年时间的跨越式速度,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是极为少见的。

 

    自此起,生产技术的跨越、改制上市的突破,使丰原生化就像脱缰的野马,在发展扩张的道路上狂奔。

 

    三度募资效益不彰

 

    从某种程度上讲,丰原生化上市后的经营业绩表现是丰原集团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

 

    据背景资料,鉴于上市后的业绩达标,1999年6月至2003年4月,丰原生化在短短5年间3次进行直接融资(包括IPO、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债),其筹集资金15亿元左右。以这种高频率在国内证券市场筹集资金,丰原生化可谓医药类公司中“独此一家”。

 

    或许是受到柠檬酸及其衍生物获得巨大成功的激励,丰原生物扩大再生产及外延式扩张的投资欲望急剧膨胀,且一发而不可收。例如,根据增发新股3,000万股的募资安排,丰原生化实施了年产3万吨的L-乳酸项目、年产2万吨的赖氨酸项目、年产2.5万吨的燃料酒精项目、年产3万吨的柠檬酸及其钠盐项目以及年产5000吨的柠檬酸钙项目,实际投资总额9.26亿元,超过增发募资的6.97亿元。又如,公司2003年发行5亿元可转债,上马了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联酵母等4个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实际总投资额达5.5亿元,超额近3000万元。项目投资一再突破再融资额度,主要是丰原生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了产能设计规模。

 

    问题在于,丰原生化如此大手笔扩充主营业务并没有换来经营业绩的大幅增长,反而令业绩存在下降之虞。

 

    近几年,随着国际市场上柠檬酸及其衍生物产能过剩、价格走低,丰原生化主营毛利率一直呈节节下滑之势;加上主要原料玉米价格逐年攀升、能源价格高企,导致丰原生化投资及经营效益未如理想。

 

    据2005年年报,丰原生化主营业务收入32.61亿元,同比增长48.36%;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7.5%。从表面上看全年业绩尚算不错,但如果将国家划拨用于生物能源项目的2亿元补贴收入剔除,丰原生物全年经营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具体来看,生物能源至2005年已形成44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721.02万元,主营成本57,051.68万元。也就是说,由于生物能源尚处于产品导入期,仍然经营亏损。而根据丰原集团的规划,未来丰原生化将大力发展燃料酒精、乙烯环氨乙烷及其衍生物以及聚乳酸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其资金缺口巨大。

 

    出让大权渴望输血

 

    面对市场上有资金链断裂的风言风语,丰原集团一再声称是“没有根据的猜测”,但是,丰原集团高层在媒体询问时不得不承认,由于目前银行借贷困难、控股子公司丰原生化新一轮增发计划又搁浅,整个集团确实资金比较紧张,亟待“输血”。

 

    显然,蚌埠市国资委不惜将丰原集团的控股权让出,从一个侧面反映丰原集团资金紧绌到了何等程度。而丰原药业9月4日与香港恒元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所持江山制药23.78%股权作价1.1亿元转让,则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资金链紧绷的事实。

 

    而中国高新此时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主丰原集团,对丰原集团来说称得上“及时雨”。

 

    据丰原生化提供的资料,中国高新是直属国资委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注册资本23.39亿元,为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之一。其重点投资方向包括生物工程、医药、新材料、精密机械及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高新总资产50余亿元,净资产28.28亿元,实现净利润1,585万元。目前,中国高新拥有全资、控股企业20家,参股企业56家,主要分布在沿海及中西部省份。

 

    综合来看,中国高新的优势在于资本实力较强且具有央企的背景。这两点对于丰原集团长远发展无疑十分重要,不过,短期内,丰原集团似乎更看重中国高新现金资本的注入。因为有资料佐证,尽管经过多次证券市场融资,但由于丰原集团及丰原生化摊子铺得过大,资金严重短缺,尤其是生物能源项目尚在投入期。

 

    此外,截至2006年6月末,丰原生化资产负债率高达70.02%,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范围。

 

    至于中国高新,其所以同意注资在于这笔交易很“划算”。从产业发展趋势上讲,其认同丰原集团的发展方向及盈利前景,双方长远利益契合;从资本运营角度讲,中国高新注资后既控制了丰原集团这个国际国内生物化工的知名企业,又控制了丰原生化、丰原药业这两个国内尚属稀缺的上市公司资源,长期而言对于中国高新投资发展战略更重要。(广义)(股市有风险,入市须慎重。本股评文章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2006-10-1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