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资本&财经

华大基因并购美国CG 暗礁无碍出海并购步伐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多年来,只听说或报道过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被跨国药企收购,却少有国内企业跨境收购国外生物技术公司。但华大基因公司美国分公司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简称“CG”),改变了生物技术单向并购的格局,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很大反响和投资者的关注。9月17日,CG公司对外宣布,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点击显示 收起

    多年来,只听说或报道过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被跨国药企收购,却少有国内企业跨境收购国外生物技术公司。但华大基因公司美国分公司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改变了生物技术单向并购的格局,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很大反响和投资者的关注。 

    9月17日,CG公司对外宣布,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基因”)达成协议,由后者的北美子公司全资要约收购前者。收购价为1.176亿美元,相当于每股3.15美元。消息引起CG公司股价当日上涨14%,比GC今年6月4日宣布寻求战略合作和并购买家当日2.04美元的股价提高54%。 

    作为并购交易的附带条件之一,华大基因同意为GC提供3000万美元的过桥贷款。如果一切顺利,该并购交易将在明年初完成。华大基因将由此大大提升技术、装置及信息水准,拓展其基因测序的服务领域和地域,巩固其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服务商的地位。 

    CG紧急拍卖 

    CG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7年、上市不到2年的基因测序公司,为什么选择卖? 

    从卖方角度看,也许答案早就有了,业内人士几个月前推断CG公司无法保持独立,投资界只给CG两星评级。分析师认为,未来在与Illumina等公司竞争时,CG会处于劣势。 

    从财务报表和公司运营看,CG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业务并没有获得大幅增加,业绩自去年下半年起下滑,今年上半年虽业绩有所回升,但运营费用高达2640万美元,同比去年同期,服务收入减少,费用增加。 

    除了竞争加剧、服务价格下调等原因,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CG选择的商业模式有很大风险,至少不适用现在的环境。CG拥有测序10000例的能力,但恐怕今年也完不成指标,公司新产品仪器未能及时推出,还有专利官司缠身,企业现金流又不好。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亏损2.5亿美元,而业绩增长无望,又很难融资,难以维系独立运营,只能被收购。 

    华大迅速得手 

    从买家角度看,购买CG并不是所有潜在买家的兴趣所在。业内老大罗氏不会看得上CG这样的公司和平台,Ilumina和LifeTech均有自己的并购选择,其他基因测序公司自身状况也不理想。 

    而对于华大基因而言正好是一个互补。华大的平台很大,服务规模和测序团队及设备也是全球最大的。但测序技术平台,尤其是硬件和设备方面,华大还没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只能依靠购买大批设备和耗材。2010年,华大购买128台Ilumina最新的测序设备,是后者有史以来最大的订单。 

    购买CG之后,华大基因对Ilumina的依赖性会降低,测序服务的成本也会降低。这是华大基因看中CG的主要原因。除了互补性之外,还能应华大走国际化路线、拓展临床应用市场之所需,可带进不少无形资产,且收购价格不算贵。 

    这是华大在CG宣布做战略性调整、聘用财务顾问帮助寻求买家后不到两个月就宣布达成的并购协议。

双方涉及并购的秘密接触应该在8月以前就已开始了,否则光是做尽职调查和谈判都不够时间。业内有分析认为,CG今年6月宣布裁减55名员工(20%)的瘦身举措,也是为华大基因并购做铺垫。因为华大再有渠道赚钱和筹钱,也养不起一年烧1亿多美元的高价姑娘。 

    对于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而言,这当然是可以接受的收购价,因为CG公司能够保持独立运营的时间已经不长了,越往后就越难成交,与其走公司破产清算程序,还不如抱全球最大测序服务商的大腿。 

    CG危在旦夕 

    但仍有股东和律师质疑CG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确定买家过于匆忙。已有多家律师事务所已经发函,邀请股东共同调查董事会是否失职,是否为股东寻求最大利益。有的股东甚至拿今年初罗氏出价67亿美元要约收购Ilumina公司的案例说事。 

    产生这些疑问是很自然的,但CG管理层应该能坦诚面对。因为Ilumina公司和CG公司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前者是福布斯评出的成长性最好的50家公司,13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70%的毛利率,手中有现金10多亿美元,今年前两个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卖服务和耗材的业务收入最近首次超过卖设备的收入。就在华大基因与CG公司宣布达成并购协议第二天,Ilumina公司高调对外宣布,已拿下FDA为期5年、价值1700万美元的测序服务和试剂供应合同,用于食品监控相关的病源体检查。Illumina在业内的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撼动,即使LifeTechnologies这样有庞大销售渠道的竞争对手,推出廉价测序设备也没能占上风。相比之下,CG的财务很危险,还面临Illumina的专利诉讼。 

    CG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先后经过5轮融资,获得2亿多美元。创始人雷德博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是物理学和计算机的高手,因偶然机会结识DNA测序技术专家,随后联手另一位企业家共同创办了公司。其商业模式独特和大胆,不卖仪器和设备,也不卖技术,只做人的基因组测序服务,不涉足植物和动物基因测序。 

    公司于2010年11月上市,但上市路演时遭遇投资者种种质疑,IPO发行价被迫调低至9美元,募集4700万美元。好在低价上市,市场反应不错,股价上涨50%,公司顺势又做一轮SPO,定价12.5美元。公司股价继续走高两个月达到18.55美元之后,许多机构投资者开始出逃,股价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业绩下滑、新产品滞后、现金流控制有问题。企业只卖服务不卖设备的模式,风险越来越大,生存出现问题。 

    没有华大基因“英雄救美”,CG恐怕连喘气的时间也不长。不然,以平均7美元投资CG公司2.1亿美元的主要投资者OPV风险基金也不至于在公司上市禁售期结束后,分批卖掉股票,平均每股价格仅3美元多。 

    华大接盘的底气 

    从已经公开的资料看,华大基因是一家受政府支持的民营背景的研发机构,既有科研与服务非盈利的性质,又是在国外内经营的盈利性公司。尽管其盈利性机构注册资本极小,但拿中外政府大单服务合同和无偿资助没有丝毫困难。由于华大基因不是上市公司,也没有对外募集VC/PE资金的要求,其财务报表无需对外公开。但从公司网页及相关报道判断,公司享受过不少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支持,拿到过并顺利执行过许多基因测序的合同,也与跨国公司有商业服务及战略合作。

不过,仅仅靠这些服务,亦难以支撑海外扩张和并购的资金需求。这次花费1.17亿美元的收购,仅凭其非盈利性服务所产生的现金流,没有其他资金支持,恐怕难以实现。 

    华大基因于1999年在北京起步,南下杭州,2007年再迁至深圳,其间经过很多曲折过程。2007年到深圳后,开始有非常稳健的成长,团队规模达到3000多人。从其服务性收入看,每年都有大幅增长。该公司董事长汪建曾经透露,2007~2009年华大的收入分别是4000万、1.2亿和4亿元,2010年超过10亿元。业内人士相信,华大基因这几年有这么大的力度拓展和走出去,离不开国家开发银行、科技部及发改委的支持。 

    因为有实力和业绩,华大基因在国内外的名气很大。过去在学术上发表上百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另外,又赶上国家对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及人类基因组学研究高度重视,于是就有了国家和地方的长期支持和补助。但华大基因表示,目前得到政府的资助性经费已经下降到10%左右,大部分经费靠对外公益性和盈利性测序服务合同获得。加上有免税的便利之处,华大的财力有很好的提升。 

    2010年初,华大基因获得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2010年1月,华大基因购买了Illumina公司128台HiSeq2000测序仪。2010年4月,美洲华大正式成立,立足美国波士顿,业务覆盖美洲所有国家。2010年5月,华大基因在丹麦哥本哈根正式成立华大基因欧洲总部。2010年9月,默沙东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第一个基因库设在深圳,也是看中华大基因在深圳构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测序服务基地和团队。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