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浅谈中医学治则治法中的唯物辩证观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如治则与治法中的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正治与反治等,对中因瞄床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在中医学中即是所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学中,不仅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如治则与治法中的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正治与反治等,对中因瞄床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1.治标与治本标本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在治疗疾病中十分重视标与本的辩证关系。中医首先注意观察疾病的现象,继而从患者的整体(或系统)出发,找出疾病的本质原因,最后再视标与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辩证地加以处理。例如水肿患者.须区别其水肿的性质。若由于肾阳虚而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停蓄而成水肿者,水肿仅是现象.肾阳虚才是本质.那就应投以温阳化气等药物,使肾阳得温,气化复常,水肿才能逐渐消退。这就是中医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会相互转化.如果标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那就需要先治其标.然后再治本除根。如大出血病,若不及时止血,失血过多会引起不良后果,故应当首先止血,再斟酌情况,消除出血的原、因。又如支气管哮喘病发作时,就应以宣肺平喘的药物治其标.待哮喘缓解后。再投以温补脾肾之药以固其本。这在中医学中即是所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此外.在机体虚弱和邪气旺盛两种矛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又当标本兼治。如体虚者患感冒,其症状表现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怕冷、发热、头痛等邪实的一面,如只治其标则正虚不能支持。若只治其本则邪实愈加炽盛.只有标本兼治才是两全之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苏饮,就由紫苏和人参等药组成,其中紫苏发表散寒,能祛除病邪;以治其标;人参补益正气,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治其本。对正虚邪盛的病人采取标本同治。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