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咳嗽的辩证施治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咳嗽是~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外感或内伤因素导致曲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粤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论治咳嗽有较大优势.里至今仍多仁智之见,实则源于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易永学派著名医家薛己治疗咳嗽积累了丰富五经验.对其发病有深刻而透彻的研究,其发病观及对内科咳嗽的论治经验对......

点击显示 收起

  咳嗽是~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外感或内伤因素导致曲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粤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论治咳嗽有较大优势.里至今仍多仁智之见,实则源于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易永学派著名医家薛己治疗咳嗽积累了丰富五经验.对其发病有深刻而透彻的研究,其发病观及对内科咳嗽的论治经验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1  论咳嗽首重体质

    喜者体质的不同.往往决定其对某些邪气的易感性及产生病症类型的倾向性。因此,认清患者的体质特点育助于分析其发病规律,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薛氏论治咳嗽,首重患者的体质,并以此作为选择治法和方药的依据。《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薛氏对此颇有体会,咳嗽患者多有正气虚弱这一基础,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童.或偏于气虚,或偏于血虚,影响脏腑功能,致脏腑失调.尤其脾胃升降失调,内而产生痰湿,外而招致邪气,影响肺气的宣肃,发为咳嗽,并有偏热偏寒之殊,正如(素问·宣明五气》所说:“五气所病  肺为咳,”以及(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临证治病必须结合患者平素体质而定。

    薛氏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素禀虚弱,或因饮食起居不调.房事不节,或长期病幽,均可导致患者体质虚弱,表现出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偏于脾虚,或偏于肾虚,或偏于脾肺两虚,或足三阴虚;或偏于痰湿等常见的咳嗽病症特点。这也正是薛氏辨治的重要依据。

2辨机体阴阳之偏施治

2 1足三阴虚

2 1 1阴虚转为阳虚之体

    原案:太守钱东墟,先患肩疽。属足二阴虚火不归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愈。余曰:疮疫虽愈.当屏去侍女.恐相火动,其精暗流.金水复竭必致变症。后果喘嗽痰出如涌,面目赤色小便淋浙。又误认为外感风寒,用麻黄汤表散,汗出不止。迎余视之,其脉已脱,惟太冲未绝。余谓脾虚不能摄涎,肾虚不能生水,肺虚不能摄气,水泛为痰,虚寒之症电。辞以难治,勉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愈。继后劳伤神思,外邪乘之,仍汗出亡阳以致不起:(《薛立斋医学全书薛案辨疏》)

    分析:该患者以房事过多,形成足三阴虚,火不归源之体,后发为肩疽.故薛氏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治之而愈,并给患者提出警告:应屏去侍女以节欲,以防生变。不过,病人未听劝告,致精气虚衰而发为喘、嗽、痰症,却误以为外感风寒而用辛温发表,汗出不

止,以致阳随津脱,变为“脾虚不能摄涎,肾虚不能生水.肺虚不能摄气,水泛为痰”之虚寒症,由于病重,薛氏勉强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治疗,当然,由于病机分析丝丝人扣,药对病证,幸阿获愈。然而,患者仍不慎加调养,复受外邪,终至亡阳而殁。

2 1 2足=阴虚寒之体

    原案:州守王用之先因肚腹膨胀,饮食少思,服二陈、枳实之类,小便不利,大便不实,咳痰腹胀;用淡渗破气之剂,手足俱冷此足三阴虚寒之症也。用金匮肾气丸,不月而康(《内科摘要·卷下》)。

    分析:从本患者腹胀、纳呆,服用二陈、枳实之类,出现小便不利,大便不实,咳嗽叶痰,腹胀;又服用淡渗破气之剂.手足俱冷诸症,可知.患者原属肺、脾、肾气俱虚之体,误用破气淡渗之品,致使足三阴气虚加重而为虚寒,故治以金匮肾气丸而康。

    由上述两例患者之体质状况可知.薛氏所重视的“足=阴虚”.并非单纯“阴虚”证,还包括相当部分‘阳虚”之虚寒证。我们从薛氏的辨证分析可以领悟

到,准确把握病机是施治的关键,而且,病人的体质是可变的,治疗方法就不可一成不变。

2 2素体阴虚

2 2 1阴虚咳嗽误治伤阳

    原案:司厅陈国华素阴虚,患咳嗽,以自知医,用发表化痰之剂,不应,用清热化痰等药,其症愈甚。余曰:此脾肺虚也,不信.用牛黄清心丸,更加胸腹作胀,饮食少思,足三阴虚症悉见.朝用六君、桔梗、升麻、麦门、五昧,补脾十以生肺金;八味丸,补命门火以生脾土,诸症渐愈。经云: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此脾土虚不能生肺金而金病,复用前药而反泻其火,吾不得而知也(《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患者素体阴虚.发为咳嗽,误片j发表化痰之剂损伤脾气,又用清热化痰等药戕伐肺气,致使病情加重。薛氏做出脾肺虚弱的诊断,患者不信,反用牛黄清心丸,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病变复杂。薛氏诊为足=阴阳气虚,采用朝夕补法,即朝用补脾土以生肺金.夕用补命门火以生脾上之法,当然,病人毕竟本属阴虚之体.故而用药亦兼顾肺阴以免有偏,终获痊愈。

2 2 2 阴虚咳嗽误治伤阴

    原案:中书鲍希伏素阴虚,患咳嗽,服清气化痰丸及二陈、芩、连之类,痰益甚,用四物、黄柏、知母、玄参之类,腹胀咽哑,右关脉浮弦,左尺脉洪大.余同:脾十既不能生肺金,阴火又从而克之.当滋化源。朝用补中益气加山茱萸、麦门冬、五味子,夕用六味地黄加五味子,一月余,喜其慎疾得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清气化痰丸及二陈、芩、连之类主治痰热内结之证,以之治疗阴虚咳嗽,刑徒损脾气、伤肺阴;又用四物、知、柏、玄参,养阴不足而重伤脾气,是以阴火克,而见诸脉症。因此,薛氏朝用补中益气加山茱、麦门、五味,夕用,六味地黄加五昧子,益脾气、滋肺阴.经

三月余而愈。

    上两例患者均是阴虚体质,但因咳嗽误治用药不同,致使病症变化结果不一,薛氏辨证准确,既重体质,又能据证用药,故而皆能取得满意疗效,由此可见薛氏具有灵活的辨证思想。

3辨脏腑之盛衰施治

3 1脾肾亏损误治致咳

    原案:一懦者失于调养,饮食难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气消导药,咳嗽喘促,服行气化痰药,肚腹渐胀;服行气分利药,睡卧不能,两足浮肿,小便不利,大便不实,脉浮大按之微细,两寸皆短。此脾肾亏损,朝用补巾益气加姜、附;夕用余匮肾气加骨脂、肉果,各数剂,诸症渐愈;再佐以八味丸,两月乃能步履;却服补中(指补中益气汤)、八味,半载而康(《内科摘要·卷下》)。

    分析:本患者由于日常失于调养,造成脾肾虚弱之体,以致于饮食难化,胸膈不利,医者不审病机,误以为饮食积滞,而用行气消导药,反致气虚之咳嗽喘促;医者不察,给服行气化痰药,重伤脾气而无以运化,出现肚腹渐胀;可惜,医者执迷不悟,反予行气分利药,不仅无益于运行气机,反由脾虚导致肾亏,水湿留滞,出现诸脉症。薛氏明确辨证为脾肾亏损,于是朝用补中益气加姜、附.夕用金匮肾气加骨脂、肉果,各数剂,诸症渐愈。为彻底纠正患者已造成的脾肾亏损体质,薛氏继续给予八味丸,服药两月乃能步履;再以补巾益气汤、八昧丸配合治疗,经半载而康复。

3 2脾肺亏损

3 2 1脾气虚弱遇劳咳嗽

    原案:地官李北川每劳咳嗽,余用补巾益气汤即愈。一日复作,自用参苏饮益甚.更服人参败毒散,项强口噤.腰背反张余曰:此误汗亡津液而变痉矣。仍以前汤加附子钱,四剂而痊(《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本例患者素体脾虚,故而劳累即咳,薛氏用补中益气汤就可治愈。然而,又有一次遇劳复发,病人白作主张服用参苏饮,致使病情加重,以为发散力不够,继用人参败毒散发散,损伤津液,而见项强口噤,腰背反张诸症。故而薛氏辨为误汗亡津液之痉症,然患者究竟属于脾虚之体,于是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一钱,使阳旺而阴生,仅四剂而痊。

3 2 2脾肺虚而兼外邪

    原案:金宪阮君聘咳嗽面白,鼻流清涕,此脾肺虚而兼外邪.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五味治之而愈,又用六君、芍、归之类而安(《内科摘要·卷上半夏健牌化痰,加五味子敛肺止咳,咳嗽诸症消失。但因患者脾虚,气血不足,故又投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川芎、当归之类调养气血。可见,薛氏治病,更重视‘治人”。

3.2.3脾肺俱伤,痰郁于中

    原案:一妇人不得于姑,患咳,胸膈不利,饮食无唯,此脾肺俱伤,痰郁于中,先用归脾汤加栀子、川芎、贝母、桔梗,诸症渐愈,后以六君加芍、归、桔梗,间服痊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本案患者虽然病因情志不遂而发,但由于迁延日久,脾肺俱伤,气化失职,致使痰郁于中为主要病机.故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法,兼顾养血疏肝,先用归脾汤加栀子、川芎、贝母、桔梗,咳嗽诸症消失;患者究属脾虚肝郁之体,故以六君加芍、归、桔梗,间服痊愈。

3.2.4脾肺阳虚寒痰咳嗽

    原案:侍御谭希曾咳嗽吐痰,手足时冷。余以为脾肺虚寒,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而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谭姓患者素体脾肺阳虚,不能达于四末,故手足时冷;阳虚不化水湿,侵袭于肺,则咳嗽吐痰。因脾为肺之母,故薛氏以补中益气加炮姜治之而获愈。

3.2.5脾肺热邪上逆而咳

    原案:职坊王用之喘嗽作渴,面赤鼻干,余以为脾肺有热,用二陈加芩、连、栀子、桔梗、麦门而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王姓患者当属脾虚有痰、肺虚有热之体,故为病可见喘嗽作渴,面赤鼻干,此与外感热邪、或寒邪化热所致咳嗽不同,故以二陈加芩、连、山栀、桔梗、麦门冬治之而愈。可见薛氏为善于辨析病人体质而灵活遣药者。

3.3脾虚

3.3.1脾虚失运痰嗽气喘

    原案:儒者张克明咳嗽,用二陈、芩、连、枳壳,胸满气喘,侵晨吐痰;加苏子,杏仁,口出痰涎,口干作渴。余日:侵晨吐痰,脾虚不能消化饮食;胸满气喘,脾虚不能生肺金;涎沫自出,脾虚不能收摄;口干作渴,脾虚不能生津液。遂用六君加炮姜、肉果温补脾胃,更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而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本里病案,薛氏已做了详细分析,患者之吐痰、气喘、口渴,悉由脾虚所致,而痰湿之成,津液之不化,则是脾虚不能温运所致,故应本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用六君加炮姜、肉果温补脾胃;薛氏更追究病人脾虚之源,从调整病人体质人手,用八味丸以补土母,终获痊愈。

3.3.2脾虚生痰肺虚阴火而咳

    原案:一妇人咳嗽,早间吐痰甚多,夜间喘急不寐,余谓早间多痰,乃脾虚饮食所化;夜间喘急,乃肺虚阴火上冲。遂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冬、五味子而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从薛氏对此例患者病情及治疗思路的剖析可知,病人当属脾虚痰湿、肺虚阴火之体质,故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冬、五味子而治愈。

3.4火不生土

    原案:表弟妇咳嗽发热,呕吐痰涎,日夜约五六碗,喘咳不宁,胸躁渴,饮食不进,崩血如涌,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用八昧丸及附子理中汤加减治之而愈(《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此例患者之表现:发热、胸躁渴、崩血如涌,颇似热证;然而,由呕吐痰涎,El夜约五六碗之多,饮食不进,知是脾虚已重,运化无力;进而推知类似热证的表现,确是阳虚外浮之象,其根本在于命门火衰,无以燠土,故而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汤加减治之而愈。由此可知,薛氏不愧为行家里手。

3.5肝火血虚

    原案:一妇人患咳嗽,胁痛发热,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遥散、熟地治之而愈。年余,因怒气劳役,前症仍作,又太阳痛或寒热往来,或咳嗽遗尿,皆属肝火血虚,阴挺痿痹,用前散及地黄丸,月余而瘥(《内科摘要·卷上》)。

    分析:从本案的治疗经过可知,患者属肝火血虚之体,故初发病时用加味逍遥散、熟地治之而愈。一年多以后,又因怒气劳役,导致前症复发,由于患者固有之体质,容易造成肾精不足,故又见遗尿,阴挺痿痹等症,因而,薛氏在前述治疗方药基础上,配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月余而愈。由此可知,薛氏诊疗疾病之灵巧,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辈所能望其项背的。》)。

    分析:此例患者面白,知其肺气虚寒,脾为肺之母,故有脾虚;鼻流清涕,知其外感寒邪。是以薛氏诊为脾肺虚而兼外邪.本宜用健脾补肺,散寒祛邪之法,然薛氏只用补虚之法,处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胃,加茯苓、

 

作者: 2012-7-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