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欧阳恒教授伦治皮肤病经验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欧阳恒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医德高尚,学识渊博,l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中医皮肤科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常以独特的思路指导处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论治皮肤病的经验略整理如......

点击显示 收起

     欧阳恒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医德高尚,学识渊博,l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中医皮肤科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常以独特的思路指导处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论治皮肤病的经验略整理如下。

                                                                                1强调病与证的辨证关系

    欧阳恒教授强调首先应对病与证的关系有所了解,这是诊疗疾病的基础。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对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病与证之间有着密切的辨证关系。皮肤病的证是代表机体在病理情况下处于某一阶段的一种反应,作为辨治的依据。                                                   1.1  明病为先在临床上,欧氏强调治病应以“明病为先”。他说:“皮肤病的诊断是临床上重要的一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基本上是规范化的,每当诊断一旦确立,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多有章可循,且对于疾病的预后多数也是可以估计到的。”但中医至今对病症名尚未完全统一,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能确定疾病的实质。同一种疾病往往有多种名称,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病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首先要对本学科所属范围内的疾病名称了解,包括其诊断依据等,方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不难设想,面临着许多病人,仅用风、湿、热或虫毒等去解释病情,病人难以接受,因此,欧阳恒教授强调,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首先应以明确疾病的诊断为先导。

                         

1.2“舍病重证”和“舍证重病”  皮肤科的某些疑难重症或发病原因还不大十分明了的一类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大疱性皮肤病、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等,又为临床所常见,但现代医学却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舍其病而重中医之“证”了。这就是欧氏主张的“病证取舍,以实用为原则”。在中医诊法上有“舍脉从症”的方法,他创见性地以“舍病重证”或“舍证重病”灵活地引用到病证结合中。如欧氏在临床上每见患者面部不时生红斑,艳红如玫瑰,长期反复发作,病因不明,且一般的治疗无效时,则不管其属于哪一类红斑,因头面乃阳明经所属,如舌脉表现有热,则属肺胃郁热为多,治以泻肺火,清胃热的办法,选用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其疗效甚著。这就是以“舍病重证”的原则辨证论治。而对脑疽患者,多发病于老年人,患者虽有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细数或弦数等一派热象,但因考虑患者年老,气血亏虚,若在治疗上再用大苦大寒的清热解毒之品,恐更伤其正气,反不能托毒外出,而易出现陷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欧氏嘱其弟子要“舍证重病”,治以补益中气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气血旺盛,方能托毒外出,转危为安。                                                                 1.3病证并论与病证结合,重视发挥中医特色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欧氏最注重病证并论与病证结合,注意发挥中医特色。在一些疑难重症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考虑到西医对一些疾病还多限于理论认识,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此时,运用中医的方法,从宏观上审因辨证,据证论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欧氏对于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按照中医理论,积极寻找病因,审因辨证施治,逐渐摸索出该病的三期治法,即高热期,责之湿热毒邪炽盛,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缓解期,责之气阴已伤,邪毒未尽,拟用益气养阴为主,佐以解毒法;康复期,则着重滋养胃阴,以培补后天元气,而收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在按中医辨证确立清热利湿的治法后,对于带状疱疹,就选用抗病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等;湿疹合并感染,则针对感染之细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针对湿疹的证候群,采用清热解毒利湿为法,较单纯的使用抗生素或单纯的内服中药疗效要好。病证并论与病证结合,中西医互相渗透,即用西医对因,中医对症,病因病证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为出发点,重视发挥中医特色。这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确能提高疗效。

                                                                        

1.4掌握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人身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皮肤病多数在皮肤上,但其不是孤立的,“诸内形外”或“诸外形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局部病灶的存在,使受到侵犯的脏腑器官组织受到损伤,并影响到全身,而产生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失调和形态变化。反之,全身整体状况的好坏又往往能左右局部治疗的效果。因此,欧氏强调,对每一个皮肤病患者,治疗前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的全身机能状况、精神情绪、体质强弱、饮食好坏以及各脏腑、气血的功能失调状态,作为整体情况衡量的内容。同时,也要详细掌握局部情况,使局部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论治皮肤病,以应树立疾病的整体观念,不能重此疏彼。                                                                                       2临证用药灵活变通,注意发挥中医优势

                                                                               2.1  以中药为主,合理应用西药   在临床上无论是皮肤病,还是疮疡病,在治疗上,欧氏都强调要以中药为主,突出中医特色,不要滥用西药。一般说单纯采用中药内、外并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大多能临床治愈。但在某些情况下西药的合理应用也是必要的。如病人高热后,全身呈虚弱状态者,在内服中药退热的基础上,可配合短期输液、补充能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若高热持续不退,为防止脑缺氧、脑水肿,应采用一些物理降温法,如人工冬眠等,这些方法即能快速减轻病人的痛苦,且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关键是要合理应用西药。                                                                         2.2“大病”要用“大药”治欧氏常说:所谓大病,一是指疮疡本身而言,属疑难重症性全身性疾病;二是结合病人体形高大或肥胖而言。二者结合考察,宜根据病情开大处方。处方药物之剂量不拘泥于一般常规,甚至每天1—3剂药不等,但宜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

作者: 王建湘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