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肥胖嗜睡症治验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主诉:嗜睡1年余。病史:近几年形体渐渐肥胖(180斤),血脂高,血压高(150/110mmHg),去年春天起口干、口气重、干咳,神倦嗜睡,坐下3~5分钟即昏昏然睡着,鼾声呼响,甚至看电视不到5分钟即睡着。脉象弦缓,舌苔灰腻。血压140/110mmHg。...

点击显示 收起

病例介绍

××,男,46岁。2000210日初诊。主诉:嗜睡1年余。病史:近几年形体渐渐肥胖(180),血脂高,血压高(150110mmHg),去年春天起口干、口气重、干咳,神倦嗜睡,坐下35分钟即昏昏然睡着,鼾声呼响,甚至看电视不到5分钟即睡着。于某医院检查:右心室肥大,左心房扩大,窦性心律不齐。脉象弦缓,舌苔灰腻。

辨证:肥人多痰,湿蒙清窍,心神不振。

治则:燥湿化痰,开窍提神。

处方:胆南星、石菖蒲、广藿香、炒苍术、莱菔子、猪苓、赤茯苓、荷叶各10g,远志、陈皮、姜半夏、川朴、桂枝、广木香、小茴香各6g,炒麦芽、川牛膝各15g,冬瓜子、冬瓜皮各20g7剂。

二诊(314):咳止,鼾声消失。自觉精神稍振,睡意减少,电视能看半小时,做些家事无倦意。血压140110mmHg。脉舌如前。守上方去桂枝、茴香,加瓜蒌、枳壳各10g,远志改为10g7剂。

三诊(325):嗜睡已除,舌苔已化。能做日常工作,无倦意。脉仍弦缓。血压136100mmHg。方用:胆南星、远志、菖蒲、山楂、荷叶、莱菔子、猪苓、赤茯苓、川牛膝各10g,炒麦芽、冬瓜子、冬瓜皮各20g,陈皮6g7剂。

按:患者形体肥胖,舌苔灰腻,口气重;肥人多痰湿,前人早有明训。神倦嗜睡,乃痰浊蒙蔽心神所致。《千金方》用远志、菖蒲能省睡益智,今配以胆南星导痰开窍而醒心神;苍术、川朴、陈皮、藿香即平胃散加减,善于和中化湿以治其本;半夏、莱菔子、冬瓜子化痰消脂浊,二苓、二香、牛膝、冬瓜皮利水渗湿邪,桂枝温通心阳,麦芽善消积滞,荷叶升清降浊。二诊加瓜蒌、枳壳宽胸化痰,对心脏亦有利。果然一诊即效,二诊嗜睡消失,患者甚感欣慰。嘱其守方续服,对血压、心脏、体重进一步观察之。

余曾经遵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但欲寐的条文,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嗜睡症有效,作过报道。今观该患者血压高,有心脏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显然不适宜。转而凭形肥、苔腻,从痰湿论治,竟甚应手。可见辨证选方很重要。必须牢牢掌握辨证施治这把钥匙,才能更好地发掘宝藏。

唐容川《血证论》云:昏沉多睡之证,在杂病为邪入阴分;在失血、虚劳,乃血脱之后元气不支,是以昏睡。如汗出气喘,危急之候也,参附汤救之。寤属阳,故不寤为阳虚。人参养营汤亦治之。若身体沉重,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平胃散加猪苓、泽泻治之。六君子汤加防己、薏苡仁;补中益气汤亦治之。此论多睡,多属阳虚。然亦有胆经火甚而多昏睡者,龙胆泻肝汤治之。其中已提到脾经有湿,平胃散加味,与上例不谋而合。唐氏之论,可作为昏沉、嗜睡症的辨治提纲,录之以供参考。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江克明

作者: 2009-5-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