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夜尿增多为哪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虽然不是一种病,但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证过程中。由于肠燥便秘,临厕努挣,常可导致肛裂、痔疮等。所以及时、有效治疗便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周福生教授临证近三十年,求诊者众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脾胃病的诊治,疗效显著,其中对便秘之病因病机......

点击显示 收起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虽然不是一种病,但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证过程中。由于肠燥便秘,临厕努挣,常可导致肛裂、痔疮等。若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诱发肠癌,或原有高血压重症,努厕排便易发生脑出血之危象。所以及时、有效治疗便秘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周福生教授临证近三十年,求诊者众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脾胃病的诊治,疗效显著,其中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有诸多独到见解。笔者有幸成为其门下弟子,侍诊多年。兹将其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 便秘的病因病机

  前人对便秘有风秘、热秘、虚秘、气秘、湿秘、三焦秘、痰秘等繁杂的分类,但导师周福生教授认为:大便的正常排泄有赖于气机的通降和津液的濡润,故其病机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可由实转虚。可因虚致实,亦可虚实挟杂。

  便秘的发生主要责之大肠传导失职,但与肺脾肾肝等脏腑有密切关系,且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便秘的辨证论治

  导师治疗便秘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大抵虚者多而实者少,虚实挟杂亦不少见。选药不能动辄硝黄、番泻叶等苦寒攻下,也不可滥用偏方,而应辨证求因,尤其重视气机通降对大肠传导的作用。

  现结合导师论治不同类型的病例几则,与广大患者共赏,从而体会到精于辨证、灵活用药才有良效。

  疏肝理肺  导滞通便

  导师认为: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其辨证要点为:大便不畅,欲解不得,或便而不爽,舌淡苔白,脉弦或沉弦。兼见脘腹胀满,嗳气频作,矢气不断,胸胁胀满。导师习惯方用四逆散加减。若情绪郁结明显,加浮小麦30g,合欢皮15g,若积滞明显,可加大黄(后下)10g,虎杖25g,若见气滞成瘀者,加桃仁(打)15g,郁金12g。

  【病例一】   包某,女,45岁。2000年3月14日就诊。患者近4年来。一直大便不畅,数日一行,干结难下,平时虚坐努责,须蹲厕1小时以上,必辅以灌肠或抠掏等法,十分痛苦。常自服大黄苏打片、果导等,只能取效于一时,旋即如故。患者现便秘同上,口干,腹胀,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肺热下移大肠。方用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2g,枳实15g,白芍20g,杏仁12g,川朴15g,栝楼皮15g,炒莱菔子15g,紫菀15g,黄芩12g,火麻仁(另包,打)30g。 

  服上方第2剂大便即通,继服15剂,后期佐以女贞子、肉苁蓉、黑芝麻等质润滑肠、滋阴补肾之品,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滋阴养血  润肠通便

  导师认为:素体阴虚或病后产后,或失血亡汗、伤津亡血,或年高阴血亏虚,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便干难下。其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甚状如羊屎。舌淡嫩,苔白或苔少,脉细或数。兼见面白唇淡,心悸健忘,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口干少津。治以增液汤加减。若见阴虚燥热加火麻仁(另包,打)30g,柏子仁25g;若血虚明显加黄精20g,当归10g。

  【病例二】   刘某,女,29岁。1999年12月4日就诊。患者产后4月,一直大便干燥如球,4~5日一解,伴食后脘腹胀闷,纳差厌油,矢气不爽,口舌干燥,面色苍白,曾服麻仁丸、便秘通等,未能奏效。经人介绍来就诊。舌淡白嫩,苔少,脉沉细。辨证为津血不足,肠枯失润。拟增液汤加减:生地30g,玄参30g,麦冬15g,玉竹20g,制首乌20g,川朴15g。黄精30g,火麻仁30g。取药浓煎4剂,大便得通,加北芪30g等继服20剂。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益气通幽  气斡通便

  导师认为: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之后,耗伤中气,均可导致脾虚气弱,气虚则大便传运无力,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而大便不干硬。其辨证要点为:大便艰难但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舌淡有齿印,苔薄,脉沉细无力。兼见肛门坠胀,面色不华,少气懒言。若见气阴两虚,可加太子参20g,麦冬15g;若气损及阳者,加肉苁蓉30g,胡桃肉15g。

  【病例三】钟某,男,52岁。2000年6月19日就诊。患者近5年来,一直排便不畅,大便虽不十分干硬,但排便费力,每须蹲厕40分钟以上,肛门下坠明显,无肛门灼热,伴体倦乏力,纳差,动则汗出,舌淡白嫩,苔薄,脉细。辨证为中虚气陷,腑气不通。拟补中益气汤加减:五爪龙60g,党参30g,白术30g,枳壳15g,川朴15g,火麻仁30g,升麻6g。日一剂,复煎,服4剂,二诊大便已通,腹胀全无,全身轻爽,守上方加太子参30g,共服20剂,后期以丸剂调服,随诊1年,身无病苦,感激不尽。

  温阳祛寒  暖肠通便 

  导师认为:阳虚体弱,或年高体衰,肾阳式微,则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故肠道艰于传送,终致大便艰涩难解。其辨证要点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几日一行,舌淡,苔白润,脉沉迟。兼见小便清长,手足不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甚或腹中冷痛,呃逆呕吐。方用丁蔻理中汤加减,若兼挟湿邪,加绵茵陈30g,若见寒凝血瘀者,加生田七(先煎)10g,桃仁(打)10g。

  【病例四】林某,女性,58岁。2000年7月10日就诊。病者习惯性便秘已有10余年,反复发作。患者现大便秘结不通,五六天一行,且大便时非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方能解,甚至灌肠,形体消瘦,入夏时令仍需穿棉背心方觉不冷。精神萎糜不振,不思饮食。此次便秘已7天未解,昨日大便时用一个甘油栓亦未得下,手足厥冷。舌质黯暗红,苔白滑,脉沉迟,重按无力。辨证为阳虚寒凝,阴结便秘。方用丁蔻理中汤加减:丁香(后下)6g,肉豆蔻10g,干姜5g,白术30g,肉苁蓉30g,制附片(先煎)12g,大黄(泡水冲服)9g。服药4小时后,得燥屎六枚,腹中胀闷稍减,精神好转。原方再进3剂,后续守原方去大黄,加红参9g,黄芪30g,共进25剂,大便每日一次,呈条状,精神饮食转佳,腹无胀闷,已不畏冷。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作者: 2009-5-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