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不。均有急性损伤史,背部相应小关节区域疼痛,有时可向肋间或前胸部放射,影响上肢活动或呼吸,局部骶棘肌痉挛,棘突有后凸或偏斜,深压痛明显,痛处固定不移,有时可触及突起及条索状物,X线片检查无异常现象,或有骨质增生。治疗方法推......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不。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女性8例,男性2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0岁,平均48岁。上胸段棘突后凸19例,偏左3例,偏右2例;下胸段棘突后凸3例,偏左1例。病程为1天者11例,2天者9例,3天者8例。均有急性损伤史,背部相应小关节区域疼痛,有时可向肋间或前胸部放射,影响上肢活动或呼吸,局部骶棘肌痉挛,棘突有后凸或偏斜,深压痛明显,痛处固定不移,有时可触及突起及条索状物,X线片检查无异常现象,或有骨质增生。

  治疗方法

  推压复位法:适用于上胸段棘突单纯后凸。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重叠按住病变棘突,嘱患者放松,待患者呼气之末瞬间,骤然用力下压,如有弹响,手掌下有滑动感,示意复位。

  提腿压背法:适用于下胸段棘突单纯后凸。患者俯卧位,助手双手握住踝关节并提起,使上腹部离开床面,术者双手重叠,掌根部抵住病变棘突,待患者呼气之末瞬间,骤然用力按压,如有弹响,手掌下有滑动感,示意复位。

  旋转复位法:适用于棘突偏歪。以棘突偏右为例,术者正坐于患者之后,右手握住其左肩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使患者作前屈和向右旋转动作,待脊柱旋转力传达到拇指时,顺势将棘突向左上方推顶,立即感到指下椎体有轻微移动,示意复位。

     芙蓉膏由芙蓉止痛散(芙蓉3k9,生大黄3k9,延胡索2kg,冰片0.1kg,北细辛0.5kg,薄荷0.5kg,粉碎成细粉过筛)用石蜡油作赋形剂,与醋搅拌成膏。手法成功后,将芙蓉膏敷于原背痛处,每周更换l次,直至背痛消失。

     治疗结果

  本组2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6个月。治愈(背痛消失,功能正常)24例;显效(背痛基本消失,活动时功能无影响但稍有痛感)3例;好转(背痛减轻)1例。

  体会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俗称背痛,多采用局部封闭等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很难根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满意,一般急性发作者经1~2天治疗即明显好转。手法操作时,动作须轻重适度,稳而不猛,有弹响时,表明手法成功,否则无效。手法成功后,外敷芙蓉膏以祛瘀止血,消肿止痛。治疗前应摄X线片以排除其他疾患,如早期胸椎结核等,防止发生意外。如有复发,仍可重复运用此法。

 

作者: 王甫刚 2009-9-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