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久泻不愈勿忘调肺

来源:世界中医药杂志
摘要:我们临床治疗慢性腹泻,若查其无邪,每每以健脾升清为法,偶加以酸收固涩或兼补肾气而取效。但临床曾治一病例,却终以调肺而获效,报道如下。患者因久泻不愈而就诊,伴见腹胀纳差、气短乏力、口干咽燥,查舌质嫩苔少,脉细。秋月之伤肺,伤于肺之燥也,与秋伤于燥,冬生咳嗽,同是一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我们临床治疗慢性腹泻,若查其无邪,每每以健脾升清为法,偶加以酸收固涩或兼补肾气而取效。但临床曾治一病例,却终以调肺而获效,报道如下。

        某,男,52岁。患者因久泻不愈而就诊,伴见腹胀纳差、气短乏力、口干咽燥,查舌质嫩苔少,脉细。辨为气阴两伤,处方以参苓白术丸合生脉散等化裁,服药5剂,寸效未见。再诊加石榴皮、五倍子仍无效。我们技穷,检视既往读书自录之笔记,得瞿文楼氏从肺治久泻一方,乃以借用:杏仁10g,川贝母6g,陈皮9g,百合9g,炙枇杷叶9g,厚朴6g,桔梗9g,法半夏9g.白术9g.茯芩9g,薏苡仁15g,炙甘草3g,升麻3g,金银花炭9g。不料竟然1剂知,3剂已。治虽起效,但思索再三,仍不明其理,耿耿于怀。及读喻嘉言《医门法律》之“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飧泄……秋月之伤肺,伤于肺之燥也,与秋伤于燥,冬生咳嗽,同是一病。但在肺则为咳嗽,在大肠则为飧泄,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澼者,即此病也。但使肺热不传于大肠,则飧泄自止,不知者惟务止泄,以燥益燥,吾目中所见诸大老之误,历历可指也。”方有所悟。患者确实表现为气阴两伤,但泄泻仅为病标,病本在肺,故而补脾肾无效。调肺以治久泻,病例虽不多见,但若施用得法,每每能收桴鼓之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