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药剂型在临床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杂志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当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进的影响下,中医学也在传统制剂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吸取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医疗实践,不断推出适应现代医疗所需要的速效、高效及长效的中药制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临床疗效。但随......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当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进的影响下,中医学也在传统制剂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吸取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医疗实践,不断推出适应现代医疗所需要的速效、高效及长效的中药制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临床疗效。但随之而来的中药剂型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需要引起广大中医同道的思考与重视。

        首先,我们先来阐明“剂型”的概念。所谓“剂型”即是研究药物如何在临床上有效应用的科学,它在医与药之间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而中药剂型绝大多数均来源于著名中药方剂,是中医学历代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和创立的,代表剂型为丸、散、膏、丹、酒、露、锭、条等等,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药制剂中最重要的剂型是汤剂,汉代《伤寒论》中90%以上的方剂都采用汤剂,时至今日,在临床治疗中绝大部分中医同道亦非常重视汤剂治疗,因为汤剂最能体现中医治疗特色,即能够紧密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灵活加减,具有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等诸多独特优点,在临床上被广大患者接受和认同。而现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变得宝贵和紧迫,汤剂存在的缺点是煎煮费时、不宜保存、不便携带以及不能适应各种临床危急症的抢救治疗,这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治疗的发展,亦被目前许多综合性医院所摒弃。因此在中医传统剂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是提高临床应用的必由之路。而任何一个有效方剂和药物必须通过适当剂型才能符合临床要求。在开发出的中医传统方剂之中,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在现代医学临床急症治疗中发挥出独特治疗效果。还有一些改进的口服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滴丸等,它们在体内崩解快、溶出时间短、起效迅速,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在中药剂型改革发展过程中亦发现有些中药汤剂如果改成散剂或合剂后反而疗效减弱,疗程延长,失去了汤剂“汤者,荡也”的优势。例如笔者在十余年临床治疗中所创立的柴胡退热饮在治疗外感发热的过程中汤剂优势明显,疗效显著,但剂型改为合剂或散剂后虽服用方便但疗效下降。在临床治疗中这一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现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剂型的改进和应用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在临床上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剂,有目的地进行剂型研究并作药理和毒性试验,而不要拘泥于一些古代医家固定的成方,要敢于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创立出适应现代社会中广大患者需要的新药剂。

        2.药效是中药剂型改进的唯一标准。中药剂型的改进是在原来方剂基础上的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中医学认为“汤者,荡也,丸者,缓也”。这是中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强调中药制剂必须根据“证”的要求而设定,也就是说中药制剂的治疗形式应当以“疗效”而制宜,而不应盲目追求失去或降低疗效的“创新”,贪图形式上所谓的与现代医药标准接轨。

        3.中药复方是剂型改革的基础。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的理论往往寓于中药复方配伍之中,传统方剂不论经方和时方都是根据中医理论按君、臣、佐、使原则配伍,它们不是单味药的简单堆砌,而是体现了中药方剂在整体治疗效果上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各部分之和,这恰恰是中医学理论中的精髓之处。

        当然,中药制剂过程中有关化学提纯问题、剂型工艺质量问题也是影响制剂疗效的因素。

        总而言之,中药制剂在现代临床治疗中存在的形式是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真正从临床治疗需要出发,这样才能广开思路、实事求是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它对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有着长远和重要的意义。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