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药敷脐治“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

来源:医药星期三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为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公认精神心理障碍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

点击显示 收起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为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公认精神心理障碍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和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法:丁香、吴茱萸、细辛、五倍子、升麻各10克,良姜、元胡、枳实各20克,艾叶15克,藿香30克,上药研为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30克,温水调成糊状,外敷于脐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约10厘米xl0厘米大小,外加热水袋敷30分钟,每天2次。l0天为1疗程,疗程问休息1天。嘱患者保持精神愉快和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等。

  疗效:治疗31例,治愈21例(腹痛、腹胀消失,排便次数和性状正常);好转6例(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或排便正常);无效4例(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87.10%。

  典型病例:王某,男,43岁,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腹泻后痛胀消失,泻出稀便,有时有黏液,每天5-7次。病程2年,经查确诊:肠易激综合征。多处诊治疗效不佳遂来诊。给予本方穴位敷贴治疗。3天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腹泻减少;7天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排便正常;治疗10天痊愈出院。治疗期间未口服药物,未用其他治疗。随访半年未复发。

  点评:厨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已被公认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是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木不疏土,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大肠传导失司。脾虚失运是直接病理机制。神阙穴结构特殊,定位准确,是任脉重要穴位,为人体阴阳之总枢,有天枢之称,药物敷贴易于进人被升降转化。本方中丁香、良姜、吴茱萸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艾叶、细辛升阳醒脾;升麻、枳实一升一降,调畅气机;藿香祛湿醒脾;元胡理气止痛;五倍子涩肠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祛湿醒脾、理气止痛、涩肠止泻之功,外用通过神阙穴直接作用于天枢,调理气机,使脾运强健,大肠传导有序。本方易于制备,便于保存,使用方便,无煎药、饮药之苦,且无不良反应,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