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慢阻肺的中医治疗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肺胀范畴。胀论》篇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肺胀”范畴。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胀论》篇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复感外邪而诱发。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心。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如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上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您的病情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法,同时更强调整体治疗,不单单只是对病灶部位的治疗,通过对人体内脏的调理,得到防治慢阻肺的目的。所以慢阻肺患者可以接受中医的治疗,进行有效的调理,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推迟急性发作期,甚至不再急性发作都是有可能的。

  1.痰热郁肺型:治拟清热化痰、肃肺平喘;2.痰浊壅肺型:治拟健脾燥湿、化痰止咳;3.痰饮伏肺型:治拟温振脾阳、利水化饮:4.痰瘀互结型:治拟化痰止咳、活血祛瘀;5.肺脾两虚型:治拟健睥益肺、化痰降气:6.肺肾不足型:治拟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起到化痰、止咳、定喘的功效。实验研究也提示,中医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降低肺动脉高压、减少呼吸道重塑、改善呼吸肌疲劳、改善肺功能和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