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通法治失眠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患者服药5剂后,食纳有增,大便畅,夜可安睡6小时,精神好转,失眠已愈。按:此案旨在祛其邪,通其道,可使阴阳通其卧立至。失眠一症,原因虽多,然究其根本,在于阴阳不通。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踽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点击显示 收起

    朱某,女,47岁,夜眠不佳,每日夜间转侧不宁,难以入睡。.脘腹胀满,大便干结不爽,伴腰酸乏力。于2010年9月到余处诊治。观其精神不振,面黄,舌淡苔白,脉沉弦。辨证认为,症属胃失和降,肠失传导。治以通腑安神。立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枳实’9克、半夏9克、木香6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臼1剂。患者服药5剂后,食纳有增,大便畅,夜可安睡6小时,精神好转,失眠已愈。

  按:此案旨在“祛其邪,通其道”,可使阴阳通其卧立至。失眠一症,原因虽多,然究其根本,在于阴阳不通。正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踽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就是阴阳不交通之失眠原因。此外,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引也。”这多由瘀血痰饮,纳食积滞所致,以通为治常可立效。故《温病条辨》说:“治失眠,条例甚多,总不出乎安胃和中,使阴阳气顺,则阴阳之道路可通而已矣”。

    以通治失眠,乃中医辨证施治之道也。余在临床,也有用活血化瘀治疗失眠,当属通也。余观《金匮》酸枣仁汤中,也有川芎_物,其意也取其辛通作用,借以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作者: 王金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