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

来源:www.th55.cn
摘要: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的结果,约70%的患者有胆囊结石存在。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可选用下列中医治疗方。一、中成药内服疗法1.饮食停滞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2.肝气犯胃型:主要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的结果,约70%的患者有胆囊结石存在。由于感染,炎症反复发作,轻者在胆囊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重者有瘢痕形成,胆囊萎缩,正常结构破坏,并与肝床紧密粘连,完全失去了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本病临床症状不十分典型,大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而后有厌油脂食物、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有的会出现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但较少出现高热、黄疸。检查时右上腹部可有轻压痛或不适感。B超可示胆囊萎缩、囊壁增厚,排空机能减退或消失。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可选用下列中医治疗方。

  一、中成药内服疗法

  1.饮食停滞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当以理气消食、和胃导滞为治,可选用保和丸加减。药取六曲、陈皮、山楂、连翘、菜菔子、茯苓、法半夏、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枳壳各l0克,川椒、小茴香各5克,水煎服,每日l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大山楂丸,每次l丸,每日3次;或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或沉香化滞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开胸顺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肝气犯胃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攻撑作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可选用逍遥丸加减。药取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木香顺气丸,每次2~3袋,每日2~3次;或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气滞胃痛颗粒,每次l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或四逆散,每次l袋,每日2次,开水冲饮;或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或朴实颗粒,每次6克,每日2次;或肝胆舒康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或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3.肝胃郁热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当以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取牡丹皮、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或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或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或胆舒胶囊、黄连胶囊、黄葵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或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舒胆片,每次6片,每目3次;龙胆泻肝丸,每次8丸,每日2次;或熊胆丸,每次9克,每日3次

    4.瘀血停滞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胃脘胀满疼痛.舌质紫暗,脉涩。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桃钲、柴胡、当归、川 芎、白芍、生地黄、三七、延胡索、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中成药可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元胡止痛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或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中华跌打丸,每次l丸,每日2次。

  二、中成药外治疗法
  1.金黄散:取本品适量,用清茶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胆囊区肿胀疼痛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鱼石脂大黄膏:大黄粉l0克,与鱼石脂软膏适量混合均匀,外敷于胆囊区肿胀疼痛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鱼石脂六神膏:六神丸l支,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适量混合均匀,外敷于胆囊区肿胀疼痛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次,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