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麻黄治疮验案2则

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摘要:湿疮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总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之症,以瘙痒、多形性损害、对称发病和反复发作为特点。本病一般分为三型治疗,即脾虚湿胜型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止痒,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郁化热型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郁化热型治宜疏风清热、利湿止痒,用四物消风散加减。...

点击显示 收起

湿疮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总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之症,以瘙痒、多形性损害、对称发病和反复发作为特点。中医依据发病的性质不同,又有浸淫疮、血风疮、湿毒、湿疡等名。又依据发病的部位不同,而称耳部者为旋耳疮,阴囊处者为绣球风,手部者为窩疮,下肢弯曲部者为四弯风。

本病由风湿、热邪乘腠理不密之机,客于肌肤,脾湿不运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湿邪外困或食用腥发动风、辛辣炙煿等食物,直接影响脾的运化,导致水湿不运,腠理不密,使外邪有可乘之机。在病变中,湿邪蕴火化热可形成湿热的证候表现。热壅不去,积热成毒,又可出现热毒的证候表现。此外本病与皮损染毒、肠内寄生虫、接触花粉或毛纺品有关。

本病一般分为三型治疗,即脾虚湿胜型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止痒,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郁化热型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郁化热型治宜疏风清热、利湿止痒,用四物消风散加减。但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笔者每在对证方中加入一味麻黄,每每收意想不到的效果。中 医 人网站www.tcmer.com博采众家之长,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爱好者编辑大量医药文献,现转载王业龙医生《麻黄治疮验案2则》免费供同道分享,畅想传承之快。

例1  某男,40 岁,汽车司机,2004 年7 月10 日初诊。千里驰骋,热蒸雾搏,郁于肌肤,汗出不畅,结为湿疮,历数载而不愈,瘙痒无度。症见红斑、血疹、皮肤增厚,有的呈癣苔样变,色素改变显著,下体遍布,颈项尤多,尤其颈项两侧见肌肤失润,糙于松皮。考虑到双侧为胆经所过部位,且肝与胆相表里,以滋阴息风、凉血透窍为法。拟北沙参、麦冬、当归、紫草各10g ,生地、丹皮、玄参各12g ,银花15g ,北枸杞、蝉蜕各9g ,川楝子8g ,地骨皮、地肤子各8g ,麻黄6g。10 剂。每剂药用第3 煎液外洗。

二诊:瘙痒减轻,疮已结痂,基底部变白,伴瘙痒脱屑。症情大减,治宜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生地、丹皮、赤芍各10g ,紫草、蒲公英、银花15g ,蝉蜕、蛇床子各10g ,地肤子、土茯苓各12g ,熟地、白芍各12g ,甘草5g ,麻黄4g。8 剂。按 病发数载,津随渗减,热因痒添,气耗津亏,加之病久不愈,情绪拂郁,致肝阴暗耗,血阴失其滋濡,尤以胆经所过部位为多,故用北沙参、麦冬、生地滋肝养阴;丹皮、紫草、玄参凉血解毒;金银花散风热解毒;地骨皮退虚热;川楝子泄肝热;蝉蜕息风止痒;更用麻黄开闭郁之玄府,逐浊涤垢,调血脉,仁皮肤,为方中要药。二诊在首重凉血解毒、息风止痒方中,不减麻黄。数年顽病,服20 余剂,竟获全功。综观全方显效之奇,当推麻黄之妙用。

例2  某男,30 岁,2004 年7 月6 日初诊。桑园茶地,顶日劳作,汗出窍疏,风热外客,邪郁肌肤,诊见皮肤潮红,夹有红斑,发展较快,瘙痒难耐,口渴,大便干结,四肢散发,以胸背部较甚。治以清热凉血解毒,开通玄府。生地30g ,丹皮10g ,白芍、玄参各15g ,板蓝根20g ,土茯苓15g ,苦参10g ,麻黄5g ,地肤子10g ,甘草10g ,杭菊花、防风各10g。10 剂。并用第3 煎外洗。1 周来告,病已痊愈。

按 方中在大剂凉血解毒、祛风止痒药物中,加入麻黄入肺走表,开毛孔,泄邪热,此出奇制胜之又一法也,也合《内经》所言“汗之则疮已”之理。

作者: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黄泥卫生所 2010-9-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