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慢性糜烂性胃炎治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1年多前,胃痛逐渐加重,偶有夜间痛醒。以糜烂性胃炎多医诊治,稍缓。诊见:胃痛时作时止,痛处固定在左上腹,偶有针刺样疼痛和夜间痛醒,纳差,消瘦。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

点击显示 收起

  付某某,男,43岁,2005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一次车祸致皮外伤,住院后始有胃脘痛,自以为是住院用药而致,未进行诊疗。1年多前,胃痛逐渐加重,偶有夜间痛醒。后经多家医院胃镜均示:胃体、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糜烂性胃炎”多医诊治,稍缓。

  诊见:胃痛时作时止,痛处固定在左上腹,偶有针刺样疼痛和夜间痛醒,纳差,消瘦。B超显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胃镜示胃体和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查体上腹拒按,无反跳痛,莫菲氏征(-),舌紫红苔黄厚,脉细涩。

  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此为瘀血内停,脾气不足。

  处方:炒山楂20克,当归15克,元胡10克,丹参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禁食刺激性食物。

  服用1周后,胃疼稍减,食欲增加,余症如前,效不更方,继用前方。服用至第3周,胃痛消失,偶感胃胀,去元胡,加薏苡仁30克,甘草减少为5克。1月后,诸症悉除。胃镜示胃体、胃窦黏膜无水肿,无糜烂,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  本例患者因皮外伤后致胃脘痛慢性发作,前医忽视了外伤致胃脘内部挫伤,以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属西医的胃酸过多而致,故疗效不显。笔者据中医“久病多虚多瘀”理论,结合患者起病病因,辨证为虚实夹杂的胃痛。山楂能活血散瘀、健脾开胃,《随息居饮食谱》中载,“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肿”。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温筋止痛等功效,《日华子本草》中有“破恶血,养新血”的记载。加之丹参和元胡加强散瘀止痛,党参、甘草健脾益气,消瘀不伤正,共奏良效。

作者: 梅松政 2013-8-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