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陇中正骨手法的历史渊源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摘要:在日前甘肃举办的陇中正骨手法学习班上,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知名中医骨伤专家、博士生导师李盛华教授应邀讲授了《陇中正骨手法的形成及手法例举》,深受学员们的赞誉和好评。记者近日就陇中正骨手法的历史渊源采访了李盛华。陇中正骨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医药学遗产,吸收和结合了现代医学,包括以方先之、尚天裕为代表......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日前甘肃举办的陇中正骨手法学习班上,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知名中医骨伤专家、博士生导师李盛华教授应邀讲授了《陇中正骨手法的形成及手法例举》,深受学员们的赞誉和好评。记者近日就陇中正骨手法的历史渊源采访了李盛华。

  陇中正骨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医药学遗产,吸收和结合了现代医学,包括以方先之、尚天裕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以冯天有为代表的“新医正骨疗法”和以郭宪章、宋贵杰为代表的洛阳平乐正骨手法。通过提炼、探索与总结,形成了陇中正骨手法。

  陇中正骨手法治疗包括:检查手法、骨折手法、关节脱位手法、筋伤手法、内伤手法、急诊手法、痹证手法、康复手法。具体有触摸法、牵引法、屈伸法、收展法、提按法、按捺法、分骨法、折顶法、旋转法等20余种。

  公元前:

  《史记》《内经》有按摩记载

  李盛华介绍,早在公元前的《史记》中就记有皇帝时代俞柎医生用导引和按摩治疗疾病。根据卜辞记载,当时有15种疾患,其中有疾手、疾肘、疾胫、疾足和疾骨等骨伤科病名,并有按摩、外敷药和药熨等治法的收集。

  战国至西汉年代,《黄帝内经》有“导引按跻”的记载。《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志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了劳其经络,经络气血不得通畅时,人体某一部位出现麻痹不仁,可用按摩手法通其经络。

  陇中正骨手法中的触摸法就是沿袭古人手法和临床实际结合,即用手细细触摸其所伤之处,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主要用于诊断和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

  晋至隋唐:

  手法治疗渐明晰

  李盛华说,晋代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治失欠颌车(颊车)磋开张不合方,一人以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推当疾出指,恐误口齿伤人指也。”此文报告了颞颌关节脱位,并运用按摩法使脱位得到整复;在整复关节脱位中首先提出“牵”法,这是在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孙思邈《千金要方》:“两手空拳,反背掘脊,上下亦三遍;两手反提,上下直舂三遍”介绍了按摩和功能锻炼方法,叫“老子按摩法”,锻炼腕、前臂、肘和肩关节的功能。

  隋唐时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腕伤初系傅候》中说:“天腕伤重者,为断皮肉、骨髓、伤筋脉。皆是卒然致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须善系傅,按摩导引,令其血气复也。”指腕部严重损伤,会损断皮肉、骨髓以及筋脉。这都是突然受到外伤,致气血不通,血循不佳,关节运动发生障碍,应在完善包扎固定的同时,运用按摩手法以及功能锻炼方法使血气循行,损伤修复。这些记载说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已经注意到了动静结合。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最早的一本骨伤科专著,确立了骨折与脱位的诊断学和治疗学。其对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类型,区分了能用手法整复和不能用手法整复的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有正拔伸者,有斜拔伸者”。“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难易如何”,提出了拔伸牵引法。还有:“凡肩胛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当圈住肋,仍以软衣被盛簟,使一人捉定,两人拔伸,却坠下手腕,又着曲着手腕绢片缚之”,记述了背靠椅式整复肩关节脱位的方法。“凡胯骨,从臀上出者,可用三两人,挺定腿拔伸,乃用脚蹬入。如胯骨从裆内出,不可整矣”,记述了手牵足蹬法整复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凡夹缚,夏三、两日,冬五、三日解开,夹缚处,用热药水泡洗去旧药,洗时且不可惊动损处。洗了仍用黑龙散敷,夹缚。盖伤重者方如此”,记述了骨折脱位固定后中药熏洗敷药方法。

  宋元时期:

  手法复位有轻重

  李盛华教授还介绍了宋代的骨伤理论发展。如《太平圣惠方》:“宜先须按摩,排正筋骨后宜服止痛散血。”认为跌仆损伤首先须用手法使筋骨排正,而后才可用药。《圣济总录》:“凡小有不安,必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邪气得泄。”说明手法有轻重,按摩较轻,挼捺较重。可以使关节通利,祛除外邪。尤其是“小有不安”更宜手法治疗。

  在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最早记载了在麻醉下施行手法的方法:“先用麻药与服,使不知痛,然后可用手”。《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秘论》:“背脊骨折法:凡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自归窠”,介绍了悬吊法整复脊椎骨折方法。还有“可用软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记述了悬吊法整复髋关节脱位方法。另有“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杉树皮两三片,安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的记载,介绍了脊柱骨折固定方法。

  明清时期:

  提出伤科“八法”

  明清时期的骨伤手法记载较多。李盛华介绍说,《世医得效方》中记载:“左肩脱落者,用左脚蹬定。右肩落者,右脚蹬。用软娟卷如拳大,抵于腋窝内,用人脚蹬定。挐病人手腕近肋,用力倒身扯拽,可再用手按其肩上,用力往下推之。如骨如臼,用软娟卷如拳大,垫于腋下”。记述了手牵足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方法。

  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释义”中,分为“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摩法、推拿法”等各种不同操作,以及适应指征,这就是骨伤科手法中的伤科八法。

  胡廷光《伤科汇纂》:“予以手从背后向前抱之,一手按其不断之右肋,一手按其已断之左肋,稍以予胸对其脊背挤之,将左边断肋按捺平正,与右边好肋同。”此法在肋骨骨折、断端交叉移位时采用。

  赵竹泉《伤科大成》:“辨明骨有断为两截者,或折而陷下者,或碎而散乱者,或岔而旁突者,分其形式接拿,使断者复接,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

  20多种的陇中正骨手法在前人的按摩记载中,都能找到出处,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较成熟、全面的陇中正骨手法。

  专家简介:李盛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333”科技人才、“555”创新人才,甘肃省卫生厅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
作者: 2012-2-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