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论中医文物的文化内涵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研究背景:中医文物既是中医学数千年产生发展历程中的物化见证,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性。深入学习研究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可丰富开拓医史文献学术领域,还可从文物的视角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沉淀,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中......

点击显示 收起

  研究背景:中医文物既是中医学数千年产生发展历程中的物化见证,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性。深入学习研究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可丰富开拓医史文献学术领域,还可从文物的视角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沉淀,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古代中国范围内,
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是世代传承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古典文化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祖先以其非凡的创造力给我们留下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摇篮里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惟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惟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而没有断层的古典文化。它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1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缩影
    中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在远古时代,我国各族先民在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由于医药卫生与生命存续紧密相关,出于生存需要和本能,便逐步出现了原始的医药卫生活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文明步伐随之加快,他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防病治病的经验,并不断进行理论的总结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医学。在世界各传统医药体系中,绵延数千年从未间断并仍保持鲜活生命力者,中国医学无疑是佼佼者,并以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历史贡献而获得了举世赞誉。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  “‘道’以‘医’显,即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反之,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 。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分类,可进一步理解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范围包括从时间维度纵向发展的史文化(发生、演变、分期)、纵横交错与史论结合的专题文化(如哲学、伦理、宗教、史学、语言与典籍、文学、艺术、科技、教育、政法、军事、制度、生活习俗等)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而中医学在上述多方面均有充分体现。
1.1  中医与历代文化:从历代文化角度分析,中医学有史文化的明显特征,其阴阳互补,五行生克,动态平衡,中庸和谐及整体把握等均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相伴相生。
1.2  中医与专题文化:从专题文化角度分析,中医学具有科技属性,是专题文化中科技文化的一部分,且占有相当比重。科技文化实用性较强,
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中有注重实用的一面。由此,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连的医学在中国古代相当发达,其影响可与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术、指南针)及天文历算等比肩,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重要专题。
1.3  中医与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角度分析,文化有区域性。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诸方面的差异,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蓄积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文化,导致文化多元倾向,如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山东为中心的齐鲁文化,以两湖为中心的荆楚文化,以陕西为中心的关中文化,以四川为中心的巴蜀文化等。而早在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中即强调了中医学产生发展的地域特征,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第十二》有“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灸炳者,亦从北方来”、“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导引按踽者,亦从中央出也”眩 的论述。
1.4  中医与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角度分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特点,并逐渐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所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文化因素的总和。各民族无论其人口多少、地域大小,都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少数民族医药过去、现在都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卫生资源。
2中医文物:传统文化的精微具象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因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在我国历史上,记录和承载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资料极其丰富,不仅有浩繁的文献资料,更有数量颇巨的文物,是世界闻名的文物大国。
2.1  文物:内容广泛、门类多样的文物,为我们提供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界变迁的诸多信息。文物可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所在位置,分为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按可否移动,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按文物来源,分为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按时间顺序、时代(朝代)将文物归类;按文物质地分为玉石、陶瓷、金属、竹木、织品、纸质、标本、壁画石刻、遗址等类;按文物功用分为农学文物、天文历算文物、医药文物、冶金文物等。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存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是衡量中华民族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也表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进步曾作过的重大贡献。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发掘的文物能真实、直接地反映历史,基本避免了传世文献资料撰写过程中的政治、民族、地域等偏见,其所携带的信息常为历史文献所不载,或载之不详,甚至记载错误。如“七损八益”一词,从古至今不少中医学家依据传世医籍争论不休,而据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早期墓葬竹简古医书((天下至道谈》载,该词含义实为房中术术语,群疑乃得涣然冰释。相对于传世的文献典籍,实物文物尤其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载体。即便是原始社会十分简陋的器物,其所携带的具体而又真实的信息,也是任何详尽的文字记载无法替代的。如砭石是原始社会用于医疗的器具,尽管早在《黄带内经》中有记载,但现今考古发掘出的不少新石器时代的砭石实物,提供的信息更为客观与丰富。再者,实物文物直观,能使人形象地感知历史,常作为史学研究的一手资料被引用,以作为印证、弥补文献资料的重要参考。如作为宋代朝廷最高医药行政机构的尚药局,既往仅见文献记载,1986年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发掘出土的宋定窑“尚药局”款瓷盒,其盒身、盒盖口沿均横刻有“尚药局”字样,盒盖顶面尚饰刻有龙纹,显然是宋代宫廷用物,印证了史籍记载。因此,运用实物文物进行个例分析或综合研究,既可印证文献资料的记载,还能弥补或纠正其不足、缺憾和失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结论。这种运用实物文物以佐证文献资料的方式,已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2  中医文物:指具有中医药功能、意义、价值的文物。在久远的历史中,中医遗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文物,这些珍贵文物是中医学数千年发展历程的物化见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性。从文物功用看,中医文物包括文献典籍、医政文物(如印记)、医疗文物(如行医诊断用具、治疗器具)、药学文物(如药物标本、药材加工器具、炮制器具、盛药器、量药器、煎药服药用具、药铺物件)、针灸文物(针具、经脉人体模型与明堂图)、养生文物(行气导弓l文物、炼丹服食文物、饮食卫生用具、个人卫生用具、室内卫生用具、环境卫生构件)等。深入研究中医文物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可开拓医史文献学术领域,更能把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落到实处。
3见微知著:中医文物与文化关系研究
    近六十年来,虽然中国医史文献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相关实物(主要是中医文物)的调查与认知有所忽略,尤其对中医文物的重大专项研究课题开展较少,缺乏系统性、专题性研究和多学科、多部门、多地区的综合研究。由于缺乏实物和理论相互佐证,对研究深度带来不利影响,使中医学理论认知易流于表浅或出现疏漏,因此以文物为对象的研究领域亟待扩展。通过检索看出,少数中医文物研究的学术论文、著作仅从医学与文博学的角度着眼,并未从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这是急待加强的领域 。
    笔者因此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成以中国医史文献界科研人员为主导,以中医、文博、文化等多学科专家广泛参与的科研团队,对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挖掘其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价值。研究的具体内容,可在全面收集现存中医文物图文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有一定存量、又有深厚文化蕴涵的中医文物为重点,设立诸如砭石与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医古籍与中国典籍文化、医药卫生题材画像石与汉代文化、药瓷与中国瓷器、中国薰香与香文化、茶具与茶文化等专题,运用文献学、医药学、考古文博学(包括田野调查、培训)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进一步扩大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专题研究,最终进行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整体研究。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这是开拓性的以文化价值挖掘为目的、以中医文物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交叉渗透、多重证据相互印证的系统综合研究方法揭示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并力争在相关内容与理论的阐述上取得新突破。
    对这种研究的可行性,我们也作了多方论证。首先,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学术基础。其次,存量丰富的中医文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包括中医文物在内的文博领域日益受到更多关注。第四,近三十年来学界在中医文物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引 人注目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基础。最后,多种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取长补短,完善了实施条件。
4结语
    我们相信,上述研究在深入阐明中医文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整体提高中医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保护祖国传统医药文化遗产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另外,通过研究实践,也将初步锻炼、培养一支相应学术领域的科研队伍,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积累学术力量。
作者: 朱俊楠 廖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