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习题集病理学

病理学名词解释42

来源:INTERNET
摘要:开放性愈合:肺结核体积较大的空洞,内壁坏死脱落,肉芽组织逐渐变成纤维瘢痕组织,由支气管上皮覆盖,此时,空洞虽仍然存在,但已无菌,实已愈合,故称开放性愈合。②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由于干酪样坏死物填充。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

点击显示 收起

201. 开放性愈合:肺结核体积较大的空洞,内壁坏死脱落,肉芽组织逐渐变成纤维瘢痕组织,由支气管上皮覆盖,此时,空洞虽仍然存在,但已无菌,实已愈合,故称开放性愈合。

202.结核瘤(tuberculoma):又称结核球,是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结核球可来自:①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②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由于干酪样坏死物填充;③多人干酪样坏死病灶融合并纤维包裹。

203.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又称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很少有胸腔积液,是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所致,常发生于肺尖,病变多为局限性,以增生改变为主,一般通过纤维化而愈合。

204. 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205.髓样肿胀期:伤寒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结略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隆起组织表面形似脑的沟回,以集合淋巴小结最为典型。

206. 凹空细胞:凹空细胞较正常细胞大,胞浆空泡状,细胞边缘常存带状胞浆,核增大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可见双核或多核。表皮浅层凹空细胞的出现有助于尖锐湿疣的诊断。

207. 隐性梅毒:少数人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后,在体内可终身隐伏(血清反应阳性,而无症状和病变),或在二、三期梅毒活动,局部病变消失而血清反应阳性,均称为隐性梅毒。

820. 树胶样肿(gumma):又称梅毒瘤(syphiloma)。此病变实为细胞介导的迟发变态反应,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从镜下才可见到的大小至数厘米不等,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故而得名树胶样肿。仅见于第三期梅毒,三期梅毒常累及内脏,故又称内脏梅毒。

209. 白色肺炎:胎儿或婴幼儿期发病的先天性梅毒,肺呈弥漫性纤维化,间质血管床减少,呈灰白色,称为白色肺炎。

210.Kaposi肉瘤:Kaposi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管增殖性疾病,来源于内皮细胞,部分可能来自于淋巴管内皮,呈多中心性。Kaposi肉瘤主要有四种成分,即梭形细胞、血管裂隙、含铁血黄素和红细胞,有时有一定数目的炎细胞。Kaposi肉瘤分为三型:动脉瘤样型、经典型和肉瘤样型。

211. 嗜酸性脓肿:急性虫卵结节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实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节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

212.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急性虫卵结节经10天后,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3.象皮肿:由于淋巴液淤积的长期刺激,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皮皱加深,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可有棘刺和疣状突起,外观似大象皮肤,故名象皮肿。多在丝虫感染后10~15年方达到显著程度。

214.干线性肝硬化:血吸虫致肝硬化,肝小叶本身并未遭受严重破坏,不形成明显假小叶,但肝脏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形型或管道型肝硬变之称。

215.腊样变性:伤寒患者的膈、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腊样变性。临床上出现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

216.阿米巴肿(amoeboma):肠阿米巴病的慢性病变,因肠壁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块称为阿米巴肿,多见于盲肠,可引起肠梗阻,易误诊为肠癌。

217. 含铁小结(siderotic nodule):血吸虫病脾脏病变可见由陈旧性出血,纤维化以及钙盐和铁盐沉积于胶原纤维所构成的肉眼观呈棕黄色的小结。

218.无反应性结核(anergy tuberculosis):是指在机体抵抗力极差或用大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时,发生严重的结核性败血症,患者常迅速死亡,尸检时在各器官内见无数小病灶,灶内含很多结核菌,灶周几乎无细胞反应。

219. 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致瘤因素的消除而停止生长。

220. 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都是由肿瘤的实质决定的。

221.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 ,stroma):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一般系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可有淋巴管,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222. 肿瘤的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223.间变(anaplasia):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224.间变性肿瘤:有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的细胞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

225.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会在生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

226.癌脐:位于器管表面的转移瘤,由于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所谓“癌脐”。

227.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和乳头肌,心电图一般无病理性Q波。

228.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是由于中、重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肌纤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后果。肉眼:心脏增大,所有心腔扩张,心壁厚度可能正常,伴有多灶性白色纤维条块,甚至透壁性瘢痕,心内膜增厚并失去正常光泽,有时可见机化的附壁血栓。镜检:广泛性多灶性心肌纤维化,伴邻近心肌纤维萎缩和(或)肥大,常有部分心肌纤维肌浆空泡化,尤以内膜下区明显。

229. 高血压脑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致血压骤升,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侯群称高血压脑病,脑部变化差异较大,可仅有脑水肿或伴有点状出血,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及意识模糊。

230.细支气管,支气管在肺内逐级分支至直径小于1mm处,壁上的软骨和腺体消失,称为细支气管。

231. 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以后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

232. 小气道:临床上通常将直径小于2mm的小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23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主要指慢支、支扩、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234.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二年以上。

235.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236. 继发性颗粒固缩肾:慢性肾炎见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肾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晰,小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断面呈哆开状,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改变被称为继发性颗粒固缩肾。

237.Von Hippel-Lindan(VHL)病:VHL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特征为小脑和视网膜发生血管母细胞瘤。半数以上的VHL病病人发生双侧且为多灶性肾癌。

238.腹膜假粘液瘤(peritonel pseudomyoma):卵巢粘液性肿瘤有时可导致穿破囊壁,使粘液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液,形成腹膜假粘液瘤。

239.迟发性神经原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 DND):大鼠颈内动脉30分钟的阻塞,可引起皮层3、4层单个神经元的坏死,甚至在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后28天出现,而且这种DND不激活胶质细胞,无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成为一种安静的缺血性脑损害(silent ischemic injury)。

240.软脑膜癌病(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脑转移瘤肿瘤细胞沿蛛网膜下腔弥漫浸润,脑膜依浸润肿瘤细胞的多少可呈略混浊至灰白色不等,甚至出现大片棕黑色,局部可呈现大小不等到的结节或斑块,脑底部、腰骶部、马尾处常明显受累,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积水明显。

241.老年斑:为细胞外结构,直径20~150um,最多见于内嗅区皮质,海马CA-1区,其次为额叶和顶叶皮质,银染色示斑块中心为一均匀的嗜银团,中心周围有空晕环绕,外围有不规则的嗜银颗粒或丝状物质,电镜下该斑块主要由多个异常扩张之轴索突触终末构成。

242.含铁血黄素:组织内出血时,从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并由其溶酶体降解,使来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成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棕黄色较粗大的折光颗粒,称为含铁血黄素。

作者: 佚名 2006-8-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