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耳鼻咽喉疾病防治284问

怎样正确掌握耳滴药法?

来源:大众医药网
摘要:正确的滴耳方法,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滴药前用消毒棉签拭干外耳道分泌物,否则滴入的药液会被分泌物阻隔或稀释,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或失效。滴耳药的加温很简单,只需将药液滴在耳廓腔,使其沿外耳道壁缓慢流入耳底,药液自会温暖。(3)滴药前应将外耳道拉直,成人的耳廓向后上方牵引,小儿的耳廓向后下方牵引......

点击显示 收起

  正确的滴耳方法,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滴药前用消毒棉签拭干外耳道分泌物,否则滴入的药液会被分泌物阻隔或稀释,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或失效。

  (2)滴耳药的温度不宜过凉,以免因冷刺激鼓膜或内耳,引起眩晕、恶心等反应。滴耳药的加温很简单,只需将药液滴在耳廓腔,使其沿外耳道壁缓慢流入耳底,药液自会温暖。切忌将滴药直接滴到鼓膜上。

  (3)滴药前应将外耳道拉直,成人的耳廓向后上方牵引,小儿的耳廓向后下方牵引,然后滴药。滴药后轻轻捺压耳屏数次即可。

  (4)滴药方法: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倒向一侧肩部,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牵引耳廓,拉直外耳道,将药液滴入耳廓耳甲腔内,使药液由此进入外耳道并沿外耳道壁流入耳道深部,捺压耳屏数次即可。滴药量一般每次2~4滴,每日4次。若病人自己滴药,应以对侧手指牵引耳廓,同侧手指持滴药管,按上述滴药方法即可。

  滴耳药的适应症:多适应于耵聍栓塞、外耳道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道霉菌病,做为软化聍聍、抗炎杀菌、消肿止痛或促使鼓室、外耳道干燥用。

  禁忌症:(1)已经干燥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2)鼓膜外伤,出现裂孔的急性期;(3) 外耳道皮肤药物过敏而呈弥漫性红肿者。

作者: 不明 2006-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