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现代论著丹溪医案评析

“罗先生治一病僧”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论坛
摘要:罗先生治一病僧,黄瘦倦怠。罗公诊其病因,乃蜀人。凡经半月余,且时以慰谕之言劳之。又半月,其人遂如故。...

点击显示 收起

罗先生治一病僧,黄瘦倦怠。罗公诊其病因,乃蜀人。出家时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二十五岁。罗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以慰谕之言劳之。又曰:"我与钞十锭作路费,我不望报,但欲救汝之死命尔"。察其形稍苏,与桃仁承气,一日三贴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次日只与熟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遂如故。又半月余,与锭十锭遂行。因大悟攻击之法,必其人充实,禀质本壮乃可行也.否则邪去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格致余论/张子和攻击法论》)

按:此案病因于气机郁滞,思则伤脾,运化失司,久而气血虚弱,故黄瘦倦怠。时值二十五岁,虚实兼挟显见。因而先以饮食调补脾肺,复以言语宽慰舒其气机。终以桃仁承气汤攻其痰浊气血之郁滞。由此可知,实证积聚有形诸外者,固然宜攻之。若虽未有形而病因病机辩证确切无疑者,亦当攻之,所谓“医者,意也”,此案即为一例。

作者: 孙曼之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