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

舍时从证十七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若肿赤烦躁,发热大痛,饮冷便秘作渴,脉洪数实者为纯阳,虽在严冬之时,必用大苦寒之剂以泻热毒。若不肿不痛,脉细皮寒,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厥冷,是为纯阴,虽在盛暑之时,必用大辛温热之剂以助阳气,不拘严寒盛暑,但当舍时从证。夫盛暑之际,附子,姜,桂三药并用,连进三四剂无事,严冬时令,三药......

点击显示 收起

立斋曰: 经云: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若肿赤烦躁, 发热大痛, 饮冷便秘作渴, 脉洪数实者为纯阳, 虽在严冬之时, 必用大苦寒之剂以泻热毒; 若不肿不痛, 脉细皮寒, 泻利肠鸣, 饮食不入, 呕吐无时, 手足厥冷, 是为纯阴, 虽在盛暑之时, 必用大辛温热之剂以助阳气, 不拘严寒盛暑, 但当舍时从证。 若微肿微痛, 似溃不溃, 时出清脓者, 为半阴半阳, 宜用辛热之剂温补胃气, 此亦治阴阳法也。 经曰: 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有假者反之。 虽违其时, 必从其证, 若执常法, 无不误矣。 壬午仲冬, 金台一男子患腹痛, 误服干姜理中丸, 实时口鼻出血, 烦躁发狂, 入井而死。 辛卯冬, 一吏患伤寒, 误服附子药一钟, 下咽发躁, 奔走跌死。 夫盛暑之际, 附子, 姜, 桂三药并用, 连进三四剂无事, 严冬时令, 三药单用一味, 止进一剂者即死, 可见罗谦甫先生有舍时从证, 权宜用药之妙。 余宗此法, 凡冬间疮证, 如脉沉实洪数, 大便秘, 疮焮痛, 烦躁, 或饮冷不绝者, 即用硝, 黄, 芩, 连之剂攻之; 虽在夏令, 而脉见虚弱或浮大, 疮不溃, 脓清稀, 恶寒饮者, 即用姜, 桂, 参, 耆之剂补之; 如脉见沉细, 疮不溃不痛, 作呃逆, 手足冷, 大便不实, 或泻利, 或腹痛, 更加附子, 皆获大效。 昧者反以为非, 惑乱患人, 恪守常法, 必使冬用温热, 夏用清凉, 以致误人, 深可哀也。 薛按

至元壬午五月二十八日, 王伯禄年逾五旬有七, 右臂膊肿甚, 上至肩, 下至手指, 色变皮肤凉, 六脉沉细而微, 此乃脉证俱寒。 余举疡医孙彦和视之, 曰: 此乃附骨痈, 开发已迟。 以燔针启之, 脓清稀, 解, 次日, 肘下再开之, 加呃逆不绝。 彦和与丁香柿蒂散两剂, 稍缓。 次日, 呃逆尤甚, 自利, 脐腹冷痛, 腹满, 饮食减少, 时发昏愦。 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 又处托里温中汤, 用干姜, 附子, 木香, 沉香, 茴香, 羌活等药, ?咀一两半, 欲与服。 或者曰: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又当盛暑之时, 用干姜, 附子可乎? 予应之曰: 理所当然, 不得不然。 <内经>曰: 脉细, 皮寒, 泻利前后, 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 况呃逆者, 胃中虚寒故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是言其定理也, 此证内外相反, 须当舍时从证, 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 则不能愈也。 遂投之, 诸证悉去, 饮食倍进, 疮势温, 脓色正。 彦和复用五香汤数服, 后月余平复。 噫, 守常者, 众人之见; 知变者, 知者之能。 知常不知变, 因细事而取败者, 亦多矣, 况乎医哉! 见罗氏<卫生宝鉴>

愚意罗先生以舍时从证之法垂训后人, 诚百世不磨之要道也。 但时之迁变, 本所难知, 而证之幽显, 尤不易识, 何也? 盖常人之所谓时者, 春夏秋冬之时也, 岁岁时常之主气也, 谁不得而知之, 而不知五六周环, 则长夏有寒淫之令, 三冬有炎暑之权, 此则虽若舍时, 而实以从时, 昧者固能知此乎? 又如察证之法, 则凡脉细皮寒, 泄泻厥冷之类, 是皆已见之寒证也, 又谁不得而知之, 不知其来有源, 其甚有渐, 即诸证未见之前, 而本来已具, 此际便难错认, 使必待焦头烂额, 而后曲突徒薪, 则已晚矣。 此罗先生之所以明已然, 而余则更为虑未然, 盖恐人之见之迟而无及于事也。 虽然, 余常见今人之于已然者尚不能见, 而复欲其见未然, 诚哉迂矣, 然余慨然之念, 则不能不道其详, 而深望于知音者。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