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

疔疮四十八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齐氏曰: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者是也。凡初生一头,凹而肿痛,青黄赤黑,无复定色,令人烦躁闷乱,或憎寒头痛,或呕吐心逆,以针刺疮,不痛无血,是其候也。多因肥甘过度,不慎房酒,以致邪毒蓄结,遂生疔疮。之,上用膏药贴之,仍服五香连翘汤,漏芦汤等剂,疏下之为效。...

点击显示 收起

齐氏曰: 夫疔疮者, 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者是也。 古方之论, 凡有十种, 华元化之论, 有五色疔, <千金方>说疔有十三种, <神巧万全>其论颇同, 然皆不离毒气客于经络, 及五脏内蕴热毒。 凡初生一头, 凹而肿痛, 青黄赤黑, 无复定色, 令人烦躁闷乱, 或憎寒头痛, 或呕吐心逆, 以针刺疮, 不痛无血, 是其候也。 多因肥甘过度, 不慎房酒, 以致邪毒蓄结, 遂生疔疮。 <内经>曰: 膏梁之变, 足生大疔, 此之谓也。 其治之法, 急以艾炷灸之, 若不觉痛者, 针疔四边, 皆令血出, 以夺命丹或回生丹从针孔?之, 上用膏药贴之, 仍服五香连翘汤, 漏芦汤等剂, 疏下之为效。 若或针之不痛无血者, 以猛火烧铁针通红, 于疮上烙之, 令如焦炭, 取痛为效, 亦?前药, 用膏药贴之, 经一二日脓溃根出, 服托里汤散, 依常疗之, 以取平复。 如针之不痛, 其人眼黑, 或见火光者, 不可治也。 此邪毒之气入于脏腑故也。 <养生方>云: 人汗入肉食, 食之则生疔疮, 不可不慎也。

立斋曰: 此证多由膏梁厚味之所致, 或因卒中饮食之毒, 或感四时不正之气, 或感蛇虫之毒, 或感死畜之秽, 各宜审而治之。 其毒多生于头面四肢, 形色不一, 或如小疮, 或如水泡, 或疼痛, 或麻木, 或寒热作痛, 或呕吐恶心, 或肢体拘急。 并宜隔蒜灸之, 痛则灸至不痛, 不痛灸至痛, 若灸而不痛则明灸之, 及针疔四畔去恶血, 以夺命丹一粒入疮头孔内, 仍以膏药贴之, 并服解毒之剂, 或用荆防败毒散。 若针之不痛无血者, 宜用烧针治如前齐氏之法。 若不省人事, 或牙关紧急者, 以夺命丹为末, ?酒调灌之, 候醒, 更服败毒散或夺命丹, 甚效。 若生两足者, 多有红丝至脐; 生两手者, 多有红丝至心腹; 生唇面口内者, 多有红丝入喉, 皆为难治。 急宜用针于血丝尽处挑破, 使出恶血。 若红丝近心腹者, 更挑破疮头, 去恶水以泄其毒, 亦以膏药贴之, 多有生者。 若患于偏僻下部之处, 药力所难到者, 若专假药力, 则缓不及事, 惟灸之则大有回生之功。 疔之名状, 虽有十三种之不同, 而治法但当审其元气虚实, 邪之表里, 庶不误人于夭札也。 若专泥于疏利表散, 非为无益而反害之。 凡人暴死者, 多是疔毒, 急取灯遍照其身, 若有小疮, 即是其毒, 宜急灸之, 并服夺命丹等药, 亦有复苏者。

又曰: 脉浮数者散之。 脉沉实者下之。 表里俱实者, 解表攻里。 麻木或大痛及不痛者, 并灸之, 更兼攻毒。

操江张恒山, 左足次指患之, 痛不可忍, 急隔蒜灸三十余壮, 即能举步。 彼欲速愈, 自敷凉药, 遂致血凝肉死, 毒气复炽。 再灸百壮, 服活命饮, 出紫血, 其毒方解, 脚底通溃, 腐筋烂肉甚多。 及将愈, 予因考绩北上, 又误用生肌药, 反助其毒, 使元气亏损, 疮口难敛。 予回用托里药补之, 喜其禀实, 且客处。 至三月余方瘥。 表甥居富, 右手小指患之, 或用针出血, 敷以凉药, 掌指肿三四倍, 六脉洪大, 此真气夺则虚, 邪气胜则实也。 先以夺命丹一服, 活命饮二剂, 势稍缓。 余因他往, 或又遍刺出血, 肿延臂腕如大瓠, 手指肿大数倍, 不能消溃, 乃真气愈虚而邪气愈盛也。 余回用大剂参, 耆, 归, 朮之类, 及频灸遍手, 肿势渐消。 后大便不实, 时常泄气, 此元气下陷, 以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 肉豆蔻, 吴茱萸, 五味子, 又以生脉散代茶饮, 大便渐实, 手背渐溃, 又用大补药五十余剂渐愈。 薛按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