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果部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能健脾养阴止渴,治腰膝疼痛,强志益神,聪明耳目,补肾固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延年耐老。杏仁二一一味苦辛微甘,味厚于气,降中有升。其味苦,降性最疾,观其澄水极速可知,故能定气逆上冲,消胸腹急满胀痛,解喉痹,消痰下气,除惊痫烦热,通大肠气闭干结,亦杀狗毒。桃仁二一二味苦辛微甘,气平,阴中有阳......

点击显示 收起

芡实二百十
味甘, 气平, 入脾肾两脏。 能健脾养阴止渴, 治腰膝疼痛, 强志益神, 聪明耳目, 补肾固精, 治小便不禁, 遗精白浊带下, 延年耐老。 或散丸, 或煮食皆妙。 但其性缓, 难收奇效。

杏仁二一一
味苦辛微甘, 味厚于气, 降中有升。 有毒。 入肺胃大肠经。 其味辛, 故能入肺润肺, 散风寒, 止头痛, 退寒热欬嗽, 上气喘急, 发表解邪, 疗温病脚气。 其味苦, 降性最疾, 观其澄水极速可知, 故能定气逆上冲, 消胸腹急满胀痛, 解喉痹, 消痰下气, 除惊痫烦热, 通大肠气闭干结, 亦杀狗毒。 佐半夏, 生姜, 散风邪欬嗽; 佐麻黄发汗, 逐伤寒表邪; 同门冬, 乳酥煎膏, 润肺治欬嗽极妙; 同轻粉研匀油调, 敷广疮肿毒最佳。 尤杀诸虫牙虫, 及头面?斑?疱。 元气虚陷者勿用, 恐其沉降太泄。

桃仁二一二
味苦辛微甘, 气平, 阴中有阳, 入手足厥阴经。 去皮尖用。 善治瘀血血闭, 血结血燥, 通血隔, 破血症, 杀三虫, 润大便, 逐郁滞, 止鬼疰血逆疼痛膨胀, 疗跌扑损伤。 若血枯经闭者, 不可妄用。

木瓜二一三
味酸, 气温。 用此者, 用其酸敛, 酸能走筋, 敛能固脱。 入脾肺肝肾四经, 亦善和胃。 得木味之正, 故尤专入肝, 益筋走血, 疗腰膝无力, 脚气引经所不可缺。 气滞能和, 气脱能固。 以能平胃, 故除呕逆霍乱转筋, 降痰去湿行水。 以其酸收, 故可敛肺禁痢, 止烦满, 止渴。

陈皮二一四
味苦辛, 性温散, 气实痰滞必用。 留白者, 微甘而性缓; 去白者, 用辛而性速。 泻脾胃痰浊, 肺中滞气, 消食开胃, 利水通便, 吞酸嗳腐, 反胃嘈杂。 呃逆胀满堪除, 呕吐恶心皆效。 通达上下, 解酒除虫, 表里俱宜, 痈疽亦用。 尤消妇人乳痈, 并解鱼肉诸毒。

青皮二一五
味苦辛微酸, 味厚, 沉也, 阴中之阳。 苦能去滞, 酸能入肝, 又入少阳, 三焦, 胆腑。 削坚癖, 除?痛, 解郁怒, 劫疝疏肝, 破滞气, 宽胸消食。 老弱虚羸, 戒之勿用。

槟榔二一六
味辛涩, 微苦微甘, 气微温。 味厚气薄, 降中有升, 阴中阳也。 能消宿食, 解酒毒, 除痰癖, 宣壅滞, 温中快气。 治腹胀积聚, 心腹疼痛喘急, 通关节, 利九窍, 逐五鬲, 奔豚, 膀胱诸气, 杀三虫, 除脚气, 疗诸疟瘴疠湿邪。 [本草]言其治后重如马奔, 此亦因其性温行滞而然。 若气虚下陷者, 乃非所宜。 又言其破气极速, 较枳壳, 青皮尤甚。 若然, 则广南之人, 朝夕笑噬而无伤, 又岂破气极速者? 总之, 此物性温而辛, 故能醒脾利气, 味甘兼涩, 故能固脾壮气, 是诚行中有留之剂。 观[鹤林玉露]云: 饥能使之饱, 饱能使之饥, 醉能使之醒, 醒能使之醉。 于此四句详之, 可得其性矣。 其服食之法: 小者气烈, 俱以入药。

广中人惟用其大而扁者, 以米泔水浸而待用, 每一枚切四片, 每服一片; 外用细石灰以水调如稀糊, 亦预制待用。 用时以蒌叶一片, 抹石灰一二分, 入槟榔一片, 裹而嚼服。 盖槟榔得石灰则滑而不涩, 石灰, 蒌叶得槟榔则甘而不辣。 服后必身面俱暖, 微汗微醉, 而胸腹豁然。 善解吞酸, 消宿食, 辟岚瘴, 化痰醒酒下气, 健脾开胃润肠, 杀虫消胀, 固大便, 止泻痢。 又, 服法: 如无蒌叶, 即以肉桂, 或大茴香, 或陈皮俱可代用, 少抹石灰, 夹而食之。 然此三味之功, 多在石灰, 蒌叶, 以其能燥脾温胃也, 然必得槟榔为助, 其功始见。 此物理相成之妙, 若有不可意测者。 一, 大约此物与烟性略同, 但烟性峻勇, 用以散表逐寒, 则烟胜于此; 槟榔梢缓, 用以和中暖胃, 则此胜于烟。 二者皆壮气辟邪之要药, 故滇广中人一日不可少也。 又, 习俗之异, 在广西用老槟榔, 滇中人用清嫩槟榔, 广东人多在连壳腌槟榔, 亦各得其宜耳。

乌梅二一七
味酸涩, 性温平。 下气, 除烦热, 止消渴吐逆, 反胃霍乱, 治虚劳骨蒸, 解酒毒, 敛肺痈肺痿, 欬嗽喘急, 消痈疽疮毒, 喉痹乳蛾, 涩肠止冷热泻痢, 便血尿血, 崩淋带浊, 遗精梦泄, 杀虫伏蚘, 解虫, 鱼, 马汗, 硫黄毒。 和紫苏煎汤, 解伤寒时气瘴疟, 大能作汗。 取肉烧存性, 研末, 傅金疮恶疮, 去腐肉弩肉死肌, 一夜立尽, 亦奇方也。

山查二一八
味甘微酸, 气平, 其性善于消滞。 用此者, 用其气轻, 故不甚耗真气。 善消宿食痰饮吞酸, 去瘀血疼痛, 行结滞, 驱膨胀, 润肠胃, 去积块, 亦祛颓疝。 仍可健脾, 小儿最宜。 亦发疮疹。 妇人产后儿枕痛, 恶露不尽者, 煎汁入沙糖服之, 立效。 煮汁洗漆疮亦佳。 肠滑者少用之。

甜瓜蒂二一九
一名苦丁香。 味苦, 性寒, 有毒。 阴中有阳, 能升能降。 其升则吐, 善涌湿热顽痰积饮, 去风热头痛, 癫痫喉痹, 头目眩晕, 胸膈胀满, 并诸恶毒在上焦者, 皆可除之。 其降则泻, 善逐水湿痰饮, 消浮肿水膨, 杀蛊毒虫毒, 凡积聚在下焦者, 皆能下之。 盖其性峻而急, 不从上出, 即从下出也。 若治鼻中瘜肉, 不闻香臭, 当同麝香, 细辛为末, 以绵裹塞鼻中, 日一换之, 当渐消缩。

大腹皮二百二十
味微辛, 性微温。 主冷热邪气, 下一切逆气滞气攻冲心腹大肠, 消痰气吞酸痞满, 止霍乱, 逐水气浮肿, 脚气瘴疟, 及妇人胎气恶阻胀闷, 并宜加姜盐同煎。 凡用时, 必须酒洗炒过, 恐其有鸩鸟毒也。

吴茱萸二二一
味辛苦, 气味俱厚, 升少降多, 有小毒。 能助阳健脾, 治胸膈停寒, 胀满痞塞, 化滞消食, 除吞酸呕逆霍乱, 心腹畜冷, 中恶绞痛, 寒痰逆气, 杀诸虫鬼魅邪疰, 及下焦肝肾膀胱寒疝, 阴毒疼痛, 止痛泻血痢, 厚肠胃, 去湿气肠风痔漏, 脚气水肿。 然其性苦善降, 若气陷而元气虚者, 当以甘补诸药制而用之。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