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济阴纲目第六章 积聚症瘕门

第十一节论治积须养正气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下不可轻渐字极妙)(验案)一妇人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初如鸡卵,渐大四寸许,经水三月一至,肢体消瘦,齿颊似疮,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此肝脾郁结之证。(非郁结之脉,而谓郁之症何欤)外贴阿魏膏,午前用补中益气汤,午后用加味归脾汤。(补中益气何以能治郁结,意取膏气外散也)两月许,肝火稍退,脾土少健......

点击显示 收起

  薛新甫曰: 妇人痃癖症瘕, 大抵因饮食起居七情失宜, 亏损脏腑, 气血乖违, 阴络受伤, 循行失度所致。

  罗谦甫云: 养正积自除, 必先调养, 使荣卫充实, 若不消散, 方可议下。 但除之不以渐, 则必有颠覆之害; 若不守禁忌, 纵情嗜欲, 其有不丧者鲜矣。 (下不可轻渐字极妙)

  (验案)

  一妇人内热作渴, 饮食少思, 腹内初如鸡卵, 渐大四寸许, 经水三月一至, 肢体消瘦, 齿颊似疮, 脉洪数而虚, 左关尤甚, 此肝脾郁结之证。 (非郁结之脉, 而谓郁之症何欤) 外贴阿魏膏, 午前用补中益气汤, 午后用加味归脾汤。 (补中益气何以能治郁结, 意取膏气外散也)两月许, 肝火稍退, 脾土少健, 午前补中益气下六味丸, 午后逍遥散下归脾丸。 又月余, 日用芦荟丸二服, 空心以逍遥散下, 日晡以归脾汤下, 喜其谨疾, 调理年余而愈。 (芦荟丸治肝胆之结)

  一妇人腹内一块, 不时上攻, 或作痛有声, 或吞酸痞闷, 月经不调, 小便不利, 二年余矣而色青黄, 余以为肝脾气滞, 以六君加芎归柴胡炒连木香吴茱各少许二剂, 却与归脾汤送下芦荟丸, 三月余, 肝脾和而诸症退。 又与调中益气汤加茯苓牡丹皮, 中气健而经自调。

  一妇人性多郁善怒, 勤于女工, 小腹内结一块, 或作痛, 或痞闷, 月经不调, 恪服伐肝之剂, 内热寒热, 胸膈不利, 饮食不甘, 形体日瘦, 牙龈蚀烂, 此脾土不能生肺金, 肺金不能生肾水, 肾水不能生肝木, 当滋化源, 用补中益气汤六味丸, 至仲春而愈。

  一妇人经候过期, 发热倦怠, 或用四物黄连之类, 反两月一度, 且少而成块。 又用峻药通之, 两目如帛所蔽。 余曰: 「脾为诸阴之首, 目为血脉之宗」。 此脾伤五脏皆为失所, 不能归于目也, 遂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 专主脾胃, 年余而愈。 松江太守何恭人, 性善怒, 腹结一块年余, 上腭蚀透, 血气虚极, 时季冬, 肝脉洪数, 按之弦紧, 或用伐肝木清胃火之药。 余曰: 真气虚而邪气贾也, 恐伐肝木, 至春不能发生耳。 用八珍汤, 以生气血, 用地黄丸, 以滋肾水, 肝脉顿退。 因大怒, 耳内出血, 肝脉仍大, 烦热作渴, 此无根之火也, 仍以前药加肉桂二剂, 脉敛热退。 复因大怒, 果卒于季冬辛已日, 乃金克木故也。 (历魏数案, 皆以肝脾肾为主而愈者在立斋则可, 在他医则不可)

  李氏曰: 善治症瘕者, 调其气而破其血, 消其食而豁其痰, 衰其大半而止, 不可猛攻峻施, 以伤元气, 宁扶脾胃正气, 待其自化, 此开郁正元散之由名也, 愈后宜大小乌鸡丸、 八珍汤、交加散、交加地黄丸调之。 凡攻击之药, 病重病受, 病轻胃气受之而伤矣, 或云: 待块消尽而后补养, 则胃气之存也几希。 (至论)


 

作者: 武之望 2008-5-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