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血证论卷四

产血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之论,未得其所以然也,夫胎产之事,乃关气化,岂犹什物之衬垫悬坠,所可拟者,吾为指出其理日,天地之大,总是以阳统阴,人身之生,总是以气统血,气乃肾中水化之阳,故气着于物,还复为水,吾是以有气即是水之论,妇人怀子垫胎之水衣,即气也,胎乃气载举之,气即是水,故水垫其胎,实则气载其血也,将产之时,水衣先行......

点击显示 收起

妇人胎中, 有血衣以裹儿, 血衣之下, 又有水衣以衬垫之, 将产则胎水先破, 水衣先下, 然后血衣破而儿生, 儿生之后, 血衣乃下, 世谓水衣垫胎, 水衣既行, 则其胎颠坠, 是以儿出, 此乃着?之论, 未得其所以然也, 夫胎产之事, 乃关气化, 岂犹什物之衬垫悬坠, 所可拟者, 吾为指出其理日, 天地之大, 总是以阳统阴, 人身之生, 总是以气统血, 气乃肾中水化之阳, 故气着于物, 还复为水, 吾是以有气即是水之论, 妇人怀子垫胎之水衣, 即气也, 胎乃气载举之, 气即是水, 故水垫其胎, 实则气载其血也, 将产之时, 水衣先行, 气下行, 故水下行, 水行实则气行也, 气既下行, 则其胎血自随之而下, 血之从气, 又如妻之从夫, 岂有气行, 而血不行者哉, 故胎之未生, 气载之, 胎之将产, 气运之, 知此, 则知护胎者, 必调气, 催生者必行气, 而治一切血证皆宜治气与可于此悟出。

将产之时, 腰腹大痛者, 以气欲行, 而血未行, 血阻其气, 而气必欲迫之使行, 故令大痛, 此必初始初产之妇, 血道新开, 碍气之行, 故其痛极甚, 或数产之妇, 内有瘀血阻滞其气, 故令大痛, 若壮妇身无瘀血, 则将产时微痛而已, 或微胀而已, 盖其气行而血随之下, 血道既是热路, 又无瘀血阻滞, 何痛之有, 其极痛而胎不下者, 催生之法, 总宜行血, 不使阻滞其气, 则气下而胎随以下, 佛手散主之, 交骨不开者, 如败龟板, 及妇人油发烧灰, 义总取于活血, 血活则气痛, 胎顺而自生矣。

既产之后, 身痛腰痛, 恶血不尽, 阻滞其气, 故作痛也, 盖离经之血, 必须下行不留, 斯气无阻滞, 自不作痛, 又能生长新血, 若瘀血不去, 则新血不生, 且多痛楚, 宜归芎失笑散, 及生化汤治之, 夫产后百脉空虚, 亟宜补血, 而犹方主去瘀者, 瘀血不去, 则新血断无生理, 吾于男女异同论, 已详言之, 虽产后大虚, 仍以去瘀为急, 去瘀正为生新计也, 吐?家须去瘀血, 观此益信。

产后血晕, 由血随气上, 迷乱心神, 故眼前生花, 甚者闷绝口噤, 神昏气冷, 有下血过多而晕者, 属虚, 但昏闷烦乱而已, 法当补血, 宜炙甘草汤, 及八珍汤, 加枣仁龙骨朱砂丹皮, 有下血少而晕者, 乃恶露上抢于心, 心下满急, 神昏口噤, 绝不知人, 法当破血, 宜当归延胡索血竭没药荆芥穗京墨煅红醋淬童便引, 血晕之证, 吐?家间亦有之, 医者不可不知。 产后血崩, 乃荣气空虚, 不能摄血归经, 大剂归脾汤主之, 如兼汗出气喘者, 乃是血脱气散之危证, 参附汤, 加阿胶熟地茯苓甘草以救之, 然又有怒气伤肝, 肝气横决, 血因不藏者, 归脾汤, 加炒栀子阿胶艾叶迤胡, 加逍遥散, 阿胶牡蛎棕炭炒栀莲叶香附皆宜。 败血干肺, 口鼻黑色, 面如茄色, 或发鼻?, 乃气逆血升之危候, 或则喘急, 或欬逆欲死, 总缘肺虚, 不能制节其下, 是以下行之血, 得以上干, 宜参苏饮主之, 鼻?, 加杏仁, 喘欬, 加五味, 吐?家血干肺脏者, 亦与此同, 败血干心, 心气闭塞, 舌强不语, 神昏谵语, 如见鬼状, 宜归芎失笑散, 加龙脑朱砂血竭没药治之, 牛膝散, 加枣仁琥珀熟地人参, 皆宜。

败血干脾, 则呕逆腹胀, 不能饮食, 生化汤, 加半夏茯苓枳壳厚朴, 如发为水肿, 是血从水化, 而变为水, 与血变为脓无异, 既从水化, 则从水治之, 五苓散, 加蒲黄丹皮以利之。

总之, 血以下行为顺, 上行为逆, 知产血上逆之为病, 则愈知吐?之血, 上逆为病也, 但吐?与产血, 其病原不同, 故治法亦异, 此外尚有数证, 乃产后多有之证, 亦与吐?义可参观, 因连类及之, 条列如左。

产后喘促, 最危之候, 因荣血暴竭, 卫气无依, 为血脱气散之证, 宜参附汤饮之, 四磨汤亦可, 若因败血乘肺, 气喘目黑, 鼻起烟煤者, 是为肺气将绝之证, 参苏饮治之, 二证, 一是肾气虚脱, 而阳上越, 一是肺气虚竭, 而血上乘, 两方皆主人参, 大生水津, 水者, 气之母也, 方生补气, 故用人参以滋水, 滋水即是补气, 而阳上越者, 佐附子以引之归根, 血上干者, 佐苏木以速之下降, 诚产后救危之良方, 男子血气脱绝之证, 亦不能外此义也, 产后汗出, 身微似汗者, 吉, 盖产后血虚, 微汗则气来就血, 阳来和阴, 汗者气分之水也, 产后血不足而气有余, 故滞泄其气, 以与血配, 最吉之兆, 若阴虚于内, 阴浮于外, 濈濈汗出, 是为自汗, 与微汗有别, 法宜补阴而引阳, 圣愈汤, 加附子五味麦冬龙骨治之, 若大汗亡阳, 其汗如水之流, 乃元气脱散, 气即水也, 气脱故大汗, 非大剂参附汤, 不能回阳, 又有但头汗出, 剂颈而还者, 乃血不得其和, 气, 因郁而上蒸, 故但头汗, 仲景谓之郁冒, 用小柴胡汤解之, 盗汗阴虚者, 当归六黄汤治之, 此与吐衄家汗出诸证有相通处, 宜参观之。

产后发热, 因阴血暴伤, 阳无附, 四物汤加炮姜, 从阴引阳, 为正治之法, 若头痛恶寒而发热者, 属外感, 不当作寻常伤寒治之, 惟宜用四物汤, 加荆芥柴胡葱白, 和血解表而愈, 又有停食发热者, 必见胀闷嗳气呕哕等证, 异功散, 加山查神曲麦芽厚朴生姜治之, 若因瘀血壅滞而发热者, 必见身腹等处剌痛之证, 生化汤治之, 若去血过多, 烦躁口渴, 面赤身热者, 当归补血汤治之, 若阴虚阳无所附, 孤阳外越, 而发热者, 急进参附汤救之, 金鉴此条, 于产后发热虚实之证略备, 与男子亡血发热者, 治法相同, 但亡血是血上行, 产后是血下行, 一逆一顺, 其间略有不同耳。

产后杂证犹多, 所举数条, 皆与吐血之证有互相发明者, 其余不及备载, 另有产科诸书可查。

又补论曰, 产后气下泄, 故多脱证, 吐血气上逆, 故少脱证, 吐血之脱证皆宜降, 产后之脱证则宜升, 此绝不同。
 

作者: 唐宗海 2008-5-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