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三步法促进感染伤口愈合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中国图书分类号R2—0311998年1月~1999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法”处理感染伤口52例,并与同类感染伤口52例常规换药对照观察,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52例中,男24例,女性28例。两组病例均为体表不同部位伤口感染,经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链球菌感染(特异性感染未列入观察之中)。治疗组......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031

  1998年1月~1999年4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法”处理感染伤口52例,并与同类感染伤口52例常规换药对照观察,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52例中,男24例,女性28例;年龄7~76岁。对照组52例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5~66岁。两组病例均为体表不同部位伤口感染,经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链球菌感染(特异性感染未列入观察之中)。治疗组:伤口深度<8cm,面积<11x4cm2;对照组:伤口深度<6cm,面积<9x3cm2。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医结合三步处理法

  2.1.1 控制局部感染

  冲洗伤口 (1)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创面;(2)选用有效抗生素溶液冲洗浸伤口;(3)加味消毒饮煎剂滤液冲洗浸泡伤口。以上操作可分别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消灭死腔 (1)切开窦道,暴露创面;(2)外掺排脓去腐中药扩大创口,用龙珠软膏涂敷创面。

  有效引流 (1)选用细菌敏感的药条引流;(2)中药黄马沙条引流(含黄连及捣碎的马钱子,均浸泡于75%酒精中,时间为半个月。)

  2.1.2 改善局部营养

  促进局部循环 (1)红外线灯烤;(2)“多普勒治疗仪”局部烤疗。

  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采用局部外罩吹氧。

  局部组织营养,采用白糖胶布复盖;创面也可用拔毒生肌中药,如“拔毒生肌散”。

  2.1.3 封闭伤口

  (1)蝶形胶布牵拉伤口。

  (2)重造新鲜创面,全层愈合伤口。

  2.2 常规换药法

  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洗伤口,0.2%呋喃西林纱布敷盖创面或纱条流,外盖无菌纱布。

  3 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比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分组 n 愈合 观察天数 平均换药天数
观察组 52 51 45 21
对照组 52 43 45 39

  X2检验:P<0.05。

4 讨论

  影响伤口愈合的原因,除全身因素以外,还与创面感染的延续,异物、坏死组织的存在和组织血循、营养不良有关。中西医结合“三步法”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中西药物处理伤口,缩短了愈合时间。

  三步法第一步就是控制感染的延续,选用中西药物加机械性冲洗方法,清除细菌及毒素,减轻毒性反应。伤口大、脓液多的,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用1/2000新洁尔灭溶液和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药液冲洗、浸泡;厌氧菌感染者用3%过氧化氢,大肠杆菌感染者用灭滴灵、庆大霉素稀释溶液冲洗。清热解毒中药煎剂(大黄、黄芩、黄柏、栀子、银花等水煎而成,取过滤药液使用),抗菌谱宽,不易产生耐药性,清洗伤口疗效好。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组织缺氧,营养低下,是造成伤口难以愈合的又一因素。采用100瓦白织灯或“多普勒治疗仪”烤疗,由于红外线的作用,使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周围白细胞浸润,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使生物免疫能力加强,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加速吸收消散,有消炎作用。同时可使血循环增强,组织营养改善,创面干燥,渗出减少,有利于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另外红外线的加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稍兴奋性,有镇静和止痛作用。烤灯与伤口的距离应为30~50cm左右,时间20~30分钟,防止烫伤。急性化脓性感染期不能使用烤灯。

  局部外罩吹氧:用清洁硬纸叠成漏斗状,接氧气导管对准创面间断性吹氧,可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破坏厌氧菌生长环境。

  在炎症控制、创面干燥,肉芽组织呈灰白色营养不良的状况下,可采用白糖胶布封闭法。白糖一方面可增加组织营养,另外还可起到高渗性消炎消肿作用。拔毒生肌类中药可促进肉芽生长,有祛腐生肌作用,可使伤口修复期缩短。

  沟状创面:要由肉芽组织来逐渐生长填满。创缘的上皮组织也不能生长遮盖创面,缺损部分就会被增殖的结缔组织来填充而形成瘢痕组织。并且这种自然的修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第三步采取了在感染完全控制的前提下,人工造成新鲜创面,并施以全层缝合或小伤口蝶形胶布牵拉封闭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致谢:本文承蒙我院外科王朝生教授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