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检验医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观察

来源:免疫学杂志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观察免疫学杂志2000年第5期第16卷短篇报道作者:徐军罗南萍邢万佳黄厚斌杨道理单位:徐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山东济南250031)。杨道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山东济南250031)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文献标识码]B......

点击显示 收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观察

免疫学杂志 2000年第5期第16卷 短篇报道

作者:徐军 罗南萍 邢万佳 黄厚斌 杨道理

单位:徐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 山东 济南 250031);罗南萍(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 山东 济南 250031);邢万佳(济南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济南 250031);黄厚斌(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山东 济南 250031);杨道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 山东 济南 250031)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EGF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8861(2000)05-0397-01

Obser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microangiopathy in diabetes mellitu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我们通过测定不同视网膜病变期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观察VEGF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糖尿病患者52例,诊断依照1985年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全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SDR)41例,年龄61.1±10.9岁;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11例,年龄63.1±18.9岁;无视网膜病变(NDR)33例,年龄50.3±17.5岁;对照组30例,年龄57.3±15.6岁。

  1.2 方法 采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20 °C冻存。VEGF检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试剂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各组数据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与讨论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在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缺血缺氧,眼内VEGF大量产生,与高亲和力受体结合而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新生血管形成[2]。本文观察的SDR组血清中VEGF水平为222.65±198.29 ng/L明显高于正常人83.60±25.39 ng/L(P<0.01)、NDR组117.22±59.68 ng/L(P<0.01)和PDR组105.29±39.04 ng/L(P<0.05)。表明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视屏障受损关系密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以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轻度渗漏,逐渐形成新生血管。VEGF导致新生血管形成的原因正是:促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增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使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等进入细胞外基质中,允许和支持新生血管和基质细胞的内向生长[3]。无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微血管虽然尚无改变,但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使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VEGF作为促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在该病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也会增长到高于正常人(P<0.05)。

  本文还观察到血清中VEGF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新生血管活动期密切相关。当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发展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有所下降,虽低于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对照组仍有明显性差异(P<0.05)。处于该期的患者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化为特征[2],VEGF作为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当新生血管活动期结束,VEGF浓度则降低。这与文献报导相符,VEGF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新生血管发生前升高,在新生血管退行后下降[4]。本研究表明:血清中VEGF的浓度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是其发病机理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的变化,也应作为了解该病患者病情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简介] 徐 军(1954-),女,山西太原市人,副主任技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细胞免疫与细胞因子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向南,闵华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9):855-857.

  [2] 李 蓉,汪恕萍.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103-105.

  [3] FERRARA N, DAVIS-SMYTH T. The biology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J]. Endocr Res, 1997,18(4):4-25.

  [4] TOLENTINO MJ, MILLER JW, GRAGOUDAS ES, 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s sufficient to produce iris neovascularization and neovascular glaucoma in a non-human primate[J]. Arch Ophthalmol, 1996,144:(6)971-977.

  [收稿日期] 1999-12-28;[修回日期] 2000-04-05


作者: 风清扬 2009-2-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