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检验医学

457例麻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免疫状的关系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七次感染病学会议
摘要:本市每年都有麻疹散发或暴发流行,2001年为近10年来麻疹暴发流行最为严重的1年。为了解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病学、临床和免疫学特点,进而为及时诊断、隔离和采取控制麻疹的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这些患者作了分析。对象:为今年3月以来西安市麻疹暴发流行期间连续诊治的麻疹患者45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本市每年都有麻疹散发或暴发流行,2001年为近10年来麻疹暴发流行最为严重的1年。从3月中持续到7月下旬,此间在我院诊治的有457例。为了解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病学、临床和免疫学特点,进而为及时诊断、隔离和采取控制麻疹的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这些患者作了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为今年3月以来西安市麻疹暴发流行期间连续诊治的麻疹患者457例。男249例(54.5%),女208例(45.5%)平均年龄14.7(2月~50)岁。为了便于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分为典型、轻型典型及轻型非典型3型。典型麻疹患者149例(32.6%),条件为:体温≥39.0℃,从发热到出疹时间≥3天,出疹顺序典型,皮疹持续时间≥4天,皮疹密集或成斑片状,可有并发症,本资料中61.1%(91例)有麻疹粘膜斑。轻型典型麻疹192例(41.9%),患者病情较典型麻疹为轻,最高体温<39.0℃,从发热到出疹时间>2≤3天,出疹顺序典型皮疹持续时间>2≤3.5天,皮疹较典型者为少,多无麻疹粘膜斑,甚少有并发症。轻型非典型麻疹116例(25.5%),患者低热(最高体温≤38.4℃)或无发热,从发热到出疹时间≤2天出疹顺序不典型,或仅于躯干或下肢散在皮疹甚或无皮疹,仅有轻度感冒样表现,甚至无明显症状(可有皮疹)。无麻疹粘膜斑,病情较轻型典型麻疹为轻。
  2.方法:对患者逐一作流行病学(麻疹病史、麻疹疫苗接种史及接种时间等)调查,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有关检查结果等。另对附近2所小学、2所中学及1所大学的2个班麻疹暴发流行情况作初步调查。所有患者除作常规实验室检查外,采用EIA法检测血清抗-麻疹病毒(MV)IgM、IgG及其几何滴度和抗-风疹病毒IgM。抗-MV IgM、IgG及抗-风疹病毒IgM试剂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提供,具体按说明书由1名高年资检验医师进行。有关数据用直线相关显著性检验。

                 结 果
  1部分学校麻疹暴发流行情况:本次麻疹暴发流行时间从3月中持续到7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流行高峰,流行范围涉及全市,各类人员均有患病,以学生为多,年龄从2月龄到50岁。据所调查的2所小学、2所中学、1所大学2个班的流行情况为:2所小学麻疹平均发病率为12.6%(19.8%~14.1%);2所中学的发病率为14.5%(13.7%~15.1%);1所大学2个班的发生率为8.8%(5.3%~12.2%);该大学学生入学时均接种MV,患病的学生71%是1999年入学并接种过MV。
  2发病年龄、性别及其与病情的关系:457例中,1岁以内者11例,1~5岁26例,6~10岁103例,11~15岁122例,16~20岁81例,21~25岁77例,26岁以上37例。149例典型麻疹患者平均年龄16.7岁,其中<16岁者21例,以5岁以下为多,余128例(85.6%)均≥19岁。轻型典型麻疹192例,平均年龄14.5岁,其中以8~12岁(57.1%)及20岁(14.3%)以上为多。轻型非典型麻疹116例,平均年龄11.5岁,84.4%集中在9~12岁。不同病情间无明显性别差别。
  3患者有无麻疹病史、麻疹疫苗(MV)接种史及其与病情的关系(见表1);326例有MV接种史者中明确有MV复种史者仅12例(于入学后复种),余均未复种。有麻疹病史的23例中,仅2例其后接种过MV。
         表1 有无麻疹病史、MV接种史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例   %   典型   %  轻型典型   %  轻型非典型  %
麻疹病史  23   5.0           10   43.5   13   56.5
幼年接种  304   66.5  80  26.3   135   44.4   89   29.3
1月内接种  8   1.8   5   62.5   3   37.5
2年内接种 14   3.1   8   57.1   6   42.9
接种史不详 64   14.0  18   28.1   32   50.0   14   21.9
未接种   44   9.6  38   86.4   6    13.6

  所有308例轻型典型及轻型非典型麻疹患者均无并发症。149例典型麻疹中,5例并腹泻、肺
炎,2例同时并咯血、心肌炎、心衰、腹泻及消化道出血。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4血清抗-MV IgG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457例中,抗-MV IgM阳性435例(95.2%),抗-MVIgG阴性22例(4.8%),抗-MV IgG阳性及其与病情的关系(见表2)。除12例抗-MV IgM和抗-风疹病毒IgM同时阳性外,余患者抗-风疹病毒IgM均阴性。
           表2 患者病情与抗-MV IgG水平的关系 
抗-MV IgG   例    %    典型   %   轻型典型   %  轻型非典型 %
1∶100-    84   18.9    84   100
1∶150+    40  8.7    40   100
1∶200+    39    8.5   25    64.1  14    35.9
1∶300+    136   29.7            132   97.1    4   2.9
1∶400+    103   22.5            44    42.7   59   57.3
1∶600+    41    9.0             2    4.9    39   95.1
1∶800+    14    3.1                      14   100

  抗-MV IgG滴度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38 P<0.01)。 

                讨 论
  以前的资料已表明,患1次麻疹或接种1次麻疹疫苗只能获得时限性保护。所谓的终身免疫只是在其抗体滴度较高,尚有足够保护作用时获得1次甚至多次自然隐性感染的机会使抗体水平大大提高而已。然而,多年来人们对抗体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并不清楚;对发病年龄、接种与否及其与病情的关系亦不甚明了。本次随机、连续收集的本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期间的病例,数量较多,对了解目前本地区甚至全国麻疹免疫及控制情况具一定的代表性。12例抗-风疹病毒IgM和抗-MV IgM均阳性与本地区此间风疹流行、风疹病毒与MV合并感染有关。据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三种类型,基本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有利于系统了解患者对MV的免疫状况和利于采取防护及控制措施。
  本资料表明,①尽管计划免疫已实施多年,发病年龄仍以6~15岁儿童为多,但16岁以上及成人发病比例明显增多(占42.7%)。②病情轻、不典型麻疹发病年龄较小,表明了幼年接种的作用,但同时表明,对该年龄组(6~12岁)如不复种,则可能为麻疹患者。③典型麻疹以青年成人为多(占85.9%),而余下的14.1%则多为5岁以下幼儿,提示,青年成人幼年接种所产生的抗体已衰减殆尽;而5岁以下幼儿接种时间尚短,如未失败尚有保护作用,更不会出现典型麻疹,故这些患儿可能当初接种失败。④患者的病情轻重直接与其体内抗-MV IgG水平有关。本资料证实,抗体水平在1∶300阳性时只发生轻型典型或非典型麻疹;1∶800阳性者则仅可出现轻微表现的轻型非典型麻疹;而≤1∶200阳性者,则几乎100%为较重的典型麻疹;据此,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亦可推断其体内抗体的水平。本资料还表明,在目前,计划免疫实施前的典型麻疹只占整个麻疹发病数的32.6%,即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麻疹症状(但其仍具传染性),给诊断和处理带来困难。
  根据本资料所表明的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免疫状况而应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如对学龄前儿童
,应于复种;对大龄儿童及成人则应强化免疫,尤其对婚前检查者应将接种MV列入计划项目;对≥26岁的幼年患过麻疹且未接种未接触过麻疹者亦应接种。对学校、部队等集体单位的新成员应予接种;需对我国青年成人的麻疹易感性作一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和消除麻疹。此外,计划免疫实施者对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应严格准确掌握,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免疫失败。本资料中部分患者于1月前接种过麻疹疫苗,可以肯定此次免疫未成功。此外,应考虑建立个人免疫接种卡,随本人身份证等一并保存和随人流动。
作者: 陈仕珠张… 2009-2-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