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血管病学

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肌梗死后长期低血压状态46例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06-8106(2004)01-0056-02心肌梗死(MI)后长期低血压状态,目前西医药无有效疗法,单用中医药起效慢。均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史。AMI期均有不同程度低血压。3讨论MI后长期低血压状态属中医“眩晕”“虚劳”范畴,为虚证。...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1-0056-02 

    心肌梗死(MI)后长期低血压状态,目前西医药无有效疗法,单用中医药起效慢。笔者13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此类病人46例,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MI病人的诊断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1] 。其中MI病史0.5~1年者26例,1~3年者20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52~69岁;均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史。AMI前,10例有1级高血压 [2] 病史,10例有2型糖尿病病史。AMI期均有不同程度低血压;大多数出现心动过缓,少数有室性早搏,传导阻滞;8例曾发生休克,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MI部位:广泛前壁伴下壁26例,下侧壁12例,下间壁8例。

    1.2 临床表现 46例MI患者均有经常性程度不同的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心烦、纳差、甚者晕厥。其中36例出现“三低”即血压低、心率慢、体温低(35.2℃~35.9℃);10例轻度紫绀、双下肢轻度浮肿。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或偏暗,脉缓细弱。血压90~82/60~50mmHg,心率40~58次/min者36例,心音略低。心电图示:均为陈旧性MI,36例心动过缓,20例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伴交界性逸搏,4例伴室性早搏。血脂血粘度高者20例,血糖高者10例。

    1.3 诊断(辩证)与治疗 中医辨证:心气血阴阳亏虚。治则:益心气养心血、温经通脉升阳。方药: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红参粉3~6g(冲服),麦冬20~30g,五味子10~15g,黄芪30~90g,丹参20~30g,白术、山萸肉、炙甘草各15~20g,陈皮、当归、桔梗、柴胡、升麻、茯苓各10~15g,熟附子6~10g(先煎30min),桂枝、川芎各6~10g。水煎,1日1剂2次分服,2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畏寒肢冷重者,重用熟附子、桂枝;双下肢浮肿者重用黄芪、麦冬、炙甘草酌减,加车前子、葶苈子各15g;胸闷、痛者加瓜蒌、薤白;纳差加鸡内金、炒麦芽;血糖高者加生地、玄参、天花粉。在中医辨证施治为主的同时,酌情选用三磷酸腺苷、肌酐、维生素C、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等,以促心肌代谢,清除自由基;血脂、血粘度高者,酌情选力平脂、舒降之、肝素钠、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心动过缓或Ⅰ、Ⅱ度房室阻滞者,选用山莨菪碱、心宝丸;心功不全者酌用地高辛,心绞痛时服消心痛或鲁南欣康片,并吸氧。合并糖尿病者,据血糖水平选用糖适平、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给予维生素B6、谷维素口服。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2~3疗程后血压升至105/70mmHg以上,心率60次/min以上,不适症状消失,停药半年以上,血压、心率稳定在上述水平为临床治愈;停药1个月血压回降至90/60mmHg左右,继原方案治疗仍达临床治愈水平者为显效;血压能回升,症状有改善,但达不到以上水平者为有效;治疗后无变化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36例,显效9例,有效1例。临床治愈率78%,临床治愈显效率97%,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MI后长期低血压状态属中医“眩晕”“虚劳”范畴,为虚证。西医认为主要是MI面积较大,部分心肌坏死、纤维化、缺血等并存,心肌心电功能异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不协调,心输出量降低致长期低血压状态。另外,此种病人可有窦房结、房室交界区供血不足,退行性变,引起心脏起搏,传导功能异常而出现心率失常,亦加重了低血压。病人多有脂质代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自由基增多等,亦是病情迁延不愈的因素。这与久病必虚,心气血阴阳亏虚的中医理论相吻合。心主血脉、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虚则心搏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而不畅,五脏六腑脑窍失养,故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诸症。方用生脉散加减,益心之气阳,养心之血阴;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生血、升阳,二方加减合用达益心气养心血,温经通脉升阳之功,兼顾诸脏腑之虚瘀。使气血生化有源,宗气足,清阳升,心之气血充盛,血脉充盈通利,脏腑、脑窍得濡养,诸虚、瘀渐复。此乃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独特之处。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为主的同时,酌情选用促心肌代谢、扩冠、降血脂、降血粘度、抗凝,清除自由基,强心、降血糖,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西药,取中西医药各自之长,达心电稳 定,心功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渐增加,而血压、心率渐升至正常,心、脑、肾等各器官组织血供正常,缺氧纠正,即达中医之阴平阳秘,则诸证自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0-312. 

    作者单位:250022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社管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