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儿科学

小儿全结肠点状坏死2例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小儿全结肠点状坏死并穿孔比较少见且治疗难度大。直立位腹平片示:腹腔内游离气体和肠腔内多个液平面。入院后即行剖腹探查见全结肠不均匀分布点状脓栓,取出脓栓后即有稀便溢出。3cm的穿孔,腹腔污染严重。...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全结肠点状坏死并穿孔比较少见且治疗难度大。我院1991、1997年收治2例,总结如下。

  例1:男,20天。腹胀,拒奶,呕吐,高热12小时来院。体检:T40℃,P140次/min,精神反应差,极度腹胀,全腹腹膜炎,肠鸣音消失和中毒性休克表现。直立位腹平片示:腹腔内游离气体和肠腔内多个液平面。入院后即行剖腹探查见全结肠不均匀分布点状脓栓,取出脓栓后即有稀便溢出。可见数个0.2cm×0.3cm的穿孔,腹腔污染严重。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行小肠末端双腔造瘘术。术后经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好转,切口化脓经换药治疗愈合。住院35天治愈出院。

  例2:男,4岁。腹痛发热,脓血便4天。腹痛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体检T39℃,P140次/min,腹胀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直立位腹平片示肠腔内多个液平面。诊断为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全结肠有星点状脓栓,取出脓栓后结肠壁即穿孔,并有稀便溢出。由于炎性渗出而形成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污染不重。行粘连带松解,小肠末端双腔造瘘术。术后经过顺利。

  以上2例均于术后6个月行肠吻合术,获得痊愈。随访长者7年,短者1年,生存良好,无复发。

  讨论:新生儿及小儿全结肠星点状坏死的病因可能性是:①患儿免疫力低下造成结肠内细菌侵入结肠壁造成肠壁星点状坏死;②结肠腔内菌群失调或致病菌引起结肠壁的广泛感染。该病发病率较低,诊断困难,早期不易发现,多数来院时已有明显的腹膜炎和中毒休克表现。来院后即行急症剖腹手术,根据探查情况行腹腔冲洗,引流和小肠末端造瘘。尽量轻柔探查结肠以免加重肠穿孔。术中应多放置引流管,便于术后引流或潮式冲洗。此外抗生素的应用和抗休克全身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术中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抗生素。笔者认为, 术中行小肠末端造瘘术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