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特种医学及其他学科论文信息科学

61例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是儿童发育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具有发作性并伴有植物神经兴奋等症状。现对61例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994年7月~1998年12月,门诊诊断为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共61例。此综合征起病年龄:6个月~9。...

点击显示 收起


  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是儿童发育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具有发作性并伴有植物神经兴奋等症状。现对61例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994年7月~1998年12月,门诊诊断为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共61例。其中男3例,女58例,男女之比约为1∶19.3。年龄1~10(平均3.1)岁。其中1~5岁51例(84%)。此综合征起病年龄:6个月~9.5岁,5岁以上逐渐减少。病程数月至数年,部分患者无法确定。

  临床表现为患儿在坐位或卧位时发作性两腿并拢或交叉移动,伴有面部潮红、出汗、全神贯注等症状,持续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发作时间常为入睡时或刚醒时,无明显诱因。否认既往头部外伤、脑炎、癫痫等有关病史。

  2 方法与结果

  采用日本光电4418K型脑电仪记录,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滤波35 Hz,时间常数0.3 s,增益50 μV/5 mm,走纸速度30 mm/s,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

  脑电图诊断参考冯应琨[1]标准。结果:正常范围57例;异常脑电图4例(7%),其中轻度异常3例,另1例为左顶枕区有棘慢波、尖慢波综合。

  3 讨论

  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在小儿中并不少见,尤其女孩更多见[2]。本组男女之比为1∶19.3,发病年龄有6个月~9.5岁。据有关研究表明[3],其病因可能与体内尿氨酸增加、贮存铁减少、儿茶酚胺代谢紊乱有关,与习惯性无关(因为有些患儿发病年龄很早,谈不上形成习惯),也不完全是局部炎症及蛲虫病等或性早熟所致。本组患儿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征,仅表现在行为障碍。脑电图总异常率7%,与患儿年龄、病程无明显关系,且与发作程度不呈正相关。4例异常脑电图中仅1例发现左顶枕区多量痫性放电,患儿头颅CT提示灰额顶部灰质异位可能,说明患儿除夹腿外,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疾患,脑电图异常并非本症所致。

  综上所述,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脑电图无特征性变化,本病虽具有发作性和植物神经性方面的改变,但并未发现有脑电改变的客观依据,此综合征系因胆碱系统代谢障碍引起多巴胺功能亢进所致[3],采用多巴胺阻滞剂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3

  2,于 谦,胡 琳.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56

  3,叶其芬,张美和,苍建华.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2,30(4):230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