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创伤及骨科学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影像学研究进展

来源:中医正骨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正位片可在椎体钩椎关节处看到突出的骨赘,但应注意有无颈肋及颈椎横突发育畸形。相当多的CSA有棘突偏移,齿状突左右移位。经常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消失甚至后凸。...

点击显示 收起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 经根型颈椎病 〔1〕,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如何找到一种经济、简便、无创、准确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为其临床诊断和判定疗效提供依据,成为本病研究的焦点。现将这方面的研究 进展综述如下。

  1 X线平片

  为常规检查方法,包括正侧位片、斜位片、屈伸功能位片(动力性侧位片)及张口位片〔 2〕。正位片可在椎体钩椎关节处看到突出的骨赘,但应注意有无颈肋及颈椎横突 发育畸形。张口位片可观察寰枢椎有无移位,齿侧左右间隙是否对称,C2棘 突有无偏歪。相当多的CSA有棘突偏移,齿状突左右移位。在斜位片上,可进一步观察钩突 骨赘的大小及其对椎间孔压缩的程度,并可见是否有后关节向前突入椎间孔内。侧位片亦可 见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项韧带钙化,椎体移位〔3〕。正常情况下,椎体 前后缘间隙平均为3.8±0.5mm,后缘间距为1.9±0.28mm。椎间隙前后缘均可出现骨赘,以C 5、6,C4、5和C6、7为多发。经常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消失甚至 后凸。动力性侧位片有利于鉴别CSA与上颈椎不稳〔4〕,还可测量颈椎之屈伸活动范 围,正常范围为70°左右〔2〕。

  2 脑电图(EEG)

  CSA的脑电图变化尚处在探索阶段,可出现低波及弥漫性慢波。有人报告80%有低电压活动, 并可在颞部见到转移性慢波及小尖波等〔3〕。但目前研究缺乏特异性改变,故尚不 能作为常规检测手段推广应用。

  3 脑电地形图(BEAM)

  顾华美等〔5〕用BEAM检测了30例CSA病人,并以40~60岁正常人作对比分析,CSA组 δ、θ、α、 β频域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对两组作概略差异地形图计算Z值结果,α频域在双枕、双顶 、双后颞功率均低于对照组Z值,呈马蹄形低功率区。作者认为BEAM在大脑后部即双枕、双 后颞α频域呈马蹄形低功率区可作为CSA诊断客观指标之一。也有报道椎动脉供血不足E EG多为正常,而BEAM经计算机2次处理后具有直观醒目、定位率高于EEG的优势〔5〕 。

  4 脑血流图

  为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椎动脉功能状态的判定。因其数据误差较大,仅 具有参考价值。用于对椎动脉供血情况的判定时,由于其是通过颅内血管搏动性血流所引起 的电阻抗变化来推断其供血情况的,而非直接测定血管内的血流量,因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误差较大,当前仅仅作为临床诊断上的参考意见,而不能直接用于诊断〔4〕。危小 玲等〔6〕对30例临床诊断为CSA患者进行脑血流图检查,认为如果影像上有颈椎的病 理性改变,且 脑血流图转颈试验阳性者,应考虑诊断为CSA。如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椎基底动脉 自我调节代偿作用,此时常为一侧椎动脉供血不足。

  5 常规X线椎动脉造影(XRA)

  本法是确诊CSA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需要手术减压者,更要通过造影以确定其性质和部位 〔2〕。钩椎关节病椎体后侧的钩突或横突孔处的骨质增生与关节松动,可压迫椎动 脉第2段,主要征像是椎动脉狭窄,受压部位弯曲、迂回或阻塞〔7〕。冯世庆等 〔8〕 用本法检测了30例CSA病人,测量椎动脉内径为:左侧3.6753±0.7469mm,右侧3.3957±0.9 919mm,大多数左侧大于右侧。作者也在60具成人尸体上测量,分别用精密度0.02游标 卡尺 测出椎动脉外径、壁厚,计算出左右内径值为左侧3.6913±0.5846mm,右侧3.1762±0.5844 mm,与血管造影无显著差异。作者还指出,转颈试验是诊断CSA的重要手段之一,转颈活动 可引起椎动脉狭窄或加重此病变。结合症状、体征及术中所见,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转颈试验 转向患侧阳性率高,并从阳性病例中分析主要是由钩椎关节增生所致,颈椎不稳或血管自身 因素等与转颈方向无关。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本法具有对比度佳、立即显影、安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较常规的椎动脉造影为好 〔 4〕。随着DSA与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本法已成为CSA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9〕。冯世庆等〔7〕对50例CSA患者行DSA检查,测定椎动脉内径 值为左侧4.160 0±0.7512mm,右侧3.4318±0.8121mm,大多数病人左侧大于右侧。作者认为,CSA发病 常由 于椎动脉病变侧受到钩椎关节增生压迫,颈椎不稳刺激横突孔骨性狭窄挤压,椎动脉痉挛 、狭窄、供血减少,对侧椎动脉不能代偿所致,转颈活动可加重这种病变,并且有些椎动脉 病变只在转颈时出现,故对行椎动脉造影的患者,应对每一侧椎动脉于头部中立位、左右转 颈 位动态观察,数字减影自动分析椎动脉狭窄程度、Landscanp(解剖标志)技术递加颈部其它 结构影像,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共同探讨和分析该病的应用。

  7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可清楚显示动脉全程,显示其受压折曲或梗阻。因不需动脉穿刺,又不受X线照射,故有可 能取代椎动脉造影而成为检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最佳手段。徐德永等〔10〕撰文指出 ,MRA与DSA或 CTA(CT血管成像)不同,勿需注射含碘对比剂,无过敏之忧,无放射线损害,无穿刺痛苦和 损伤,检查快,并可同时行颅脑,颈椎MRI检查,以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而且一次采集完 成后,可以从任意角度重建血管影像。MRA诊断椎基底动脉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8.9% 。作者认为,虽然MRA难以评估椎基底动脉的狭窄程度,但至少在严重的阻塞性病变的病例 ,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以代替椎动脉造影血管检查〔10〕。但MRA毕竟 是一种重建血管影像,有些难以避免的因素如成像参数的选定、移动伪影、MIP重建方式本 身的局限性、血管走行方向的影响等,可能影响图像的质量乃至结果分析。陈彦等〔11 〕用MRA检 测了15例正常人和12例CSA病人,结果正常组左侧椎动脉PSV(血流峰收缩期速度)平均值为41 .2±6.0cm*s-1,右侧为40.8±9.3cm*s-1;左侧椎动脉VFR流量平均值为152 .8±47.5ml*min-1,右侧为138.4±40.6ml*min-1,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 差异。作者认为MRA检测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彩色多普勒显像相一致,其优势在于不仅 可以直接显示血流速度和流量,而且能反映心脏的收缩、舒张运动对血流的影响,还可以全 面 地反映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钱宝全等〔12〕用MRA和MRI联合检查了13例CSA病 人,结果MRI图像异常改变者,钩椎关节增

作者: 佚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