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麻醉学

站在跨世纪的门槛上

来源:临床麻醉学杂志
摘要:在这21世纪曙光初现的时刻,本刊终于成功地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为我国临床麻醉学的发展又立下了一块里程碑,这是值得大大高兴的。饮水思源,在此谨向多年来关怀和支持本刊的老一代麻醉学家和广大的作者、读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深切缅怀已故的尚德延、谭蕙英、王源昶和曹子恩教授,还有沙宜云医师,他(她)们的奉献精......

点击显示 收起

  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地庆祝了建国50周年,乐犹在耳,兴还未尽。在这21世纪曙光初现的时刻,本刊终于成功地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为我国临床麻醉学的发展又立下了一块里程碑,这是值得大大高兴的。饮水思源,在此谨向多年来关怀和支持本刊的老一代麻醉学家和广大的作者、读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深切缅怀已故的尚德延、谭蕙英、王源昶和曹子恩教授,还有沙宜云医师,他(她)们的奉献精神和音容笑貌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而今,我们正站在跨世纪的门槛上,正好回头反顾和瞻望前程。

  在过去的半世纪中,我们这一代有幸亲历和目睹了现代麻醉学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和成长过程。回想起来,大概可粗分为前15年、中15年和后20年三个阶段。前15年是开创和初步收获的时期,或许可以从吴珏和谢荣等教授回国算起,以1964年5月在南京举行第一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作为标志;中15年始于1966年初在上海举行的针刺麻醉和断肢再植会议,止于1979年在哈尔滨召开第二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和麻醉学会的成立。在这两个15年中(尤其是中15年中),虽然物质条件比较艰苦,学术思想不时有较多的束缚,但我国的麻醉学家们仍在临床上开拓成功了各类麻醉术,为各类重大手术病人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手术室内外实施成功了心肺脑复苏术;与此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骨干,形成了若干个上海和北京以外的区域中心,也开展了有关临床和实验研究。从而,为日后的发展贮备了人才、创立了根据地,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和理论基础。因此,在历史地评这30年时,仍可以说是成绩斐然和弥足珍贵的。

  近20年来,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迎来了我国麻醉专业发展的好年景。新药和新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更为重要的,一是,麻醉学的涵义得到重新认识-从手术室中各类手术的麻醉拓展到疼痛治疗、急救复苏、危急医疗、ICU和围术期医学等;二是,麻醉学地位的提高-从外科的“副手”升格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三是,麻醉学系(或专科)和重点科室(或实验室)的建立-成为培养各层次高级人才和酝酿科研成果的摇篮;四是,麻醉学专业杂志的创办和繁荣-除“中华”、“临床”和“国外医学分册”外,今年可能再增加一两种。凡此,都体现了我国麻醉学专业在汲取了“左”的教训、摆脱压抑状态之后,已“五脏俱全”地初步成长起来。以上仅是记忆所及,粗略地(可能有遗漏)回顾了“来路”,以肯定成绩、坚定信心,也为今后的进程划一条起跑线。

  上月初,徐福涛教授给我看了Miller教授在东南亚麻醉学术会议上展望新千年的报告。深有同感的是,在科学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中,预言50年或100年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眼光所及,只能对已经出现苗头的事物在今后10~15年中可能达到的地步作出预期。一是,麻醉工作站(anesthesia work station)的建立和普及;二是人造血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三是更全面的药物输注系统的问世;四是透皮区域麻醉的应用(可能在30~40年内逐步代替穿刺)。至于有关医学刊物将被低成本、低消耗、快速查询和超容量的、“无纸化”的电脑互联网(Internet)所部分替代,知识产权亦将“不再被刻意保护”(no longer be jealousy guarded)。可见,新世纪近期进展的方向在于生物医药工程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对此国际上的大趋势,我们理当迎头赶上,争取及早与先进水平接轨,在战略和战术上则宜保持头脑清醒,克服浮躁心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眼于创新,好好学习并努力工作,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麻醉学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凡是花钱能做成的事可能都不难,较为困难和更为重要的是人的水平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希望主管部门在制定全国麻醉学专业跨世纪工程时,能重视这个问题,列入规划并踏实地付之实施。

  在举步跨进新世纪的时刻,我们不无留恋地告别过去,更满怀壮志和充满信心地眺望着未来。临床麻醉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有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当然有广泛发展的前途,愿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老话共勉。

作者: 李德馨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