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烧伤外科学

烧伤病人吸入性损伤后发生窒息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摘要:[摘要]对两年来发生吸入性损伤后窒息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以下预防及护理措施:掌握吸入性损伤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正确有效地吸取痰液,合理选择体位,严密观察窒息早期征象,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加强其他综合抢救护理措施。[KeyWords]InhalationinjurySuffocationNursing窒息是吸入性损伤中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 要] 对两年来发生吸入性损伤后窒息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以下预防及护理措施:掌握吸入性损伤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正确有效地吸取痰液,合理选择体位,严密观察窒息早期征象,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加强其他综合抢救护理措施。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Suffocation of Burn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

Lu Xiaolian

  No.181 Hospital of PLA, Guilin 541002

  [Abstract] The causes of suffocation of burn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event suffocation, the following nursing measures were adopted: to make clear the path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happened in inhalation injury, to drain the sputum effectively in a proper way, to keep the patients in a rational posture, to inspect carefully early symptoms and signs of suffocation, to set up artificial gas way timely and to take other necessary nursing measures.

  [Key Words] Inhalation injury Suffocation Nursing

  窒息是吸入性损伤中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凶险急症,因吸入性损伤常伴发生全身不同部位(特别是颜面部)烧伤,其烧伤部位特殊,病情复杂,发展迅速,无论是烧伤早期还是感染、脱落修复期,均有可能发生窒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预防和减轻窒息的发生、发展,对减少吸入性损伤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7年1月至199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25例烧伤病人中,5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其中34例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34例中有8例于伤后1~4小时内送往医院急诊抢救途中死亡(均为重度吸入性损伤),其余26例收入科治疗。34例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4~56岁,平均年龄38.2岁。烧伤原因:汽、柴油火焰烧伤10例,火药、鞭炮爆炸火焰烧伤7例,室内一般燃料烧伤6例,室内煤气罐爆炸烧伤5例,高温水泥烧伤5例,蒸气烧伤1例。入科后常规作血气分析检查、常规行多参数血液动力学监护、翻身床或悬浮床护理、超声雾化吸入和气道冲洗治疗。6例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14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6例病人入科后于病程不同时期发生5例共7例次窒息,其中伤后16小时和36小时各发生窒息1例,伤后第5天、12天和第14天发生窒息各1例共5例次。26例中死亡5例,21例救治成功。

  2.典型病例 男性,33岁。诊断:颜面部、双手烧伤Ⅲ度10%,重度吸入性损伤。1997年12月24日因煤气泄漏失火被烧伤。伤后2小时送入我院。入院查体,呼吸急促,颜面、双手烧伤创面呈焦痂状,痛觉消失。鼻毛、睫毛、眉毛烧焦,眼睑浮肿,角膜明显水肿,双唇外翻,口腔粘膜水肿,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间。即给予吸O2、雾化吸入、清创等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入科后第5天突发呼吸困难,随之呼吸骤停,立即行气管切开,吸痰时吸出粘稠痰液及一条约5cm坏死脱落粘膜组织,恢复自主呼吸第6天病情再度变化继而窒息,经吸痰后窒息解除,因呼吸困难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继续雾化吸入和间断气管灌洗等治疗,呼吸逐步改善,经综合治疗33天痊愈出院。

  二、发生原因

  1.严重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吸入性损伤,特别是严重烟雾吸入性损伤,一方面,由于吸入的空气浓度减少而缺氧,另一方面,由于吸入的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Hb)结合力大于氧200倍,从而使Hb失去带氧能力,随之发生二氧化碳上升和CO中毒[1],重者导致窒息死亡。此类病人常因远离医院或后送不及时而死于现场。本组伤后最短1小时最长4小时(平均为2.2小时)送我院急诊抢救时即死亡的8例中部分病人可能属此种情况。

  2.粘膜水肿。吸入性损伤后,1~2天内,由于热力物理作用和烟雾有毒物的化学损伤,呼吸道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急骤增加,气管、支气管粘膜、肺间质和肺泡均可出现显著水肿[2],而严重的声门水肿所致的窒息是此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本组26例伤后2天内发生窒息2例可能为此种情况,其中1例先行气管插管,因声门高度水肿,无法通过,2例均立即气管插管,解除梗阻后窒息缓解。

  3.气道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梗阻。吸入性损伤1~2天后,乃至1~2周内,气道内分泌物和坏死组织逐渐增多,甚至出现裸露肉芽组织[2],由于气道粘膜分泌物变稠和变粘,甚至形成干痂,且陆续发生坏死组织剥脱,同气道内分泌物凝聚成块,堵塞气道,严重者导致窒息死亡,本组有3例共5例次窒息发生于伤后5~14天内,多属此种情况。

作者: 佚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