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心脏外科学

主动脉瓣狭窄性瓣膜病介入治疗进展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美国CRF钱杰在最近两届TCT会议上,主动脉瓣狭窄性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均是大家关注的亮点之一,尤其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全世界只有大约10个中心可以进行这种治疗,从已经发表的研究数据看,总病例数大约只有150例。一、主动脉瓣介入治疗发展史是怎样的。最初,如同进行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

点击显示 收起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美国CRF 钱杰

      在最近两届TCT会议上,主动脉瓣狭窄性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均是大家关注的亮点之一,尤其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全世界只有大约10个中心可以进行这种治疗,从已经发表的研究数据看,总病例数大约只有150例。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些进展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主动脉瓣介入治疗发展史是怎样的?

      最初,如同进行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一样,人们最先考虑的就是进行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治疗。从1988年至1994年的近10篇报道看,在这些高危患者中进行这种治疗的急性期死亡率在4%至10%,1年死亡率23%至46%。尽管从各项报道看,急性期血流动力学结果很好,一般压力阶差均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瓣口面积增加一倍以上,但为什么仍然有这么高的1年死亡率呢?主要原因是球囊扩张后瓣口弹性回缩严重,难以长期维持治疗效果。

      此后,人们开始研制可以经皮导入的新型主动脉瓣膜。最先发展的是一种经皮置入主动脉瓣膜名为Cribier-Edwards及其变体。其球囊扩张构架为不锈钢,分为23毫米和26毫米直径两种,分别需要22F和24F鞘管;瓣膜材料第一代为聚氨酯,第二代为马心包瓣,具有极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体外试验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2002年4月在法国里昂完成第一例治疗,至2003年3月,共计完成先驱治疗4例。在停滞5个月后,从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完成欧洲第一个注册研究I-REVIVE,共入选16名患者。再次停滞5个月后,从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完成RECAST注册登记研究,共入选患者20名。总结这40名早期患者,结果如下:4例患者因为病情不稳定、发现二尖瓣狭窄和患者拒绝等原因未进行置入手术;术前等待过程中死亡1名患者;术中预扩张时死亡1名患者;技术失败6例,其中逆向操作失败3例,瓣膜移位3例。在28例置入成功患者中,死亡1例(在成功置入后30分钟),中风1例(在进行诊断检查过程中),心包填塞2例。置入后患者压力阶差从43 mmHg降低至8.5mmHg,瓣口面积从0.56 cm2增加至1.69 cm2,EF从42%增加至55%。随访结果为:7名患者存活超过3个月,4名患者存活超过6个月,3名患者存活超过1年,但这些死亡患者中,无一例是因为置入瓣膜毁损,大多是因为其它严重并发疾病。

      这种瓣膜置入方法包括两种,即前向技术(经房间隔穿刺)和逆向技术(经股、髂动脉)。由于这两项技术均存在缺点,因此,后续参加此项研究的加拿大温哥华中心改进了操作技术,在逆向置入过程中,他们使用了新型FLEX导管,明显提高了置入成功率。在他们报道的18例患者中,均为外科手术风险过高患者,在使用股动脉通路过程中,有2名患者因为髂动脉狭窄没有进行治疗,共成功置入主动脉瓣14例,2例未成功,术中没有发生死亡。成功置入后,患者瓣口面积从0.6 cm2增加至1.6 cm2。在2个月随访时,所有16名患者均存活。正如前面讨论的,逆向技术也有缺点,即上述两名患者因为髂动脉病变不能进行手术,所以,温哥华中心又使用了另外一种新技术,即直接通过心尖部穿刺进行主动脉瓣置入术。他们在7名高危患者中成功置入主动脉瓣,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口面积从0.7 cm2增加至1.8 cm2,在近3个月随访时,有6名患者仍然很好地存活。

      在上述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快速心室起搏以便减少心输出量,使支架可以尽可能精确地定位在瓣环处。但在置入这种Cribier-Edwards瓣膜后瓣周漏并发症较为常见。

      除了Cribier-Edwards瓣膜外,目前新发展的一种名为CoreValve的瓣膜也已经进入临床。这种瓣膜的特点是:它的支架系统使用镍钛记忆合金,置入时始终放置在鞘内,脱鞘后自动扩张,仍然使用马心包瓣,逆向操作。目前在德国、印度和南美完成的FIM研究结果显示:25名主动脉瓣狭窄伴随并发症高危患者入选本研究,瓣膜成功置入22例,手术成功21例。患者主动脉瓣压力阶差从44.2mmHg降低至12.4mmHg,主动脉瓣返流没有恶化。住院期间8名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5名患者死亡。在18名成功置入主动脉瓣并出院的患者中,30天时均未发生任何其它不良事件。其中FIMI I研究入选患者4例,成功置入3例,1例患者在转送外科手术时死亡,1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FIMI II研究入选患者14例,成功置入12例,2例患者在转送外科手术时死亡,住院死亡率14.3%。

      目前,第三种名为Lotus的主动脉瓣正在进行早期临床研究,还未见到公开报道数据。

      二、从已经完成的手术经验看,什么患者适合进行这种手术?未来如何发展?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主要手术对象应该是外科手术高危或难以完成患者:即超高龄、左心室功能不全、并发其它严重疾病、(如中末期肾功能不全、严重肺功能不全、既往进行过换瓣和CABG手术、近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患者)的患者。

      未来需要研究、解决的内容包括:生产出各种不同型号的瓣膜;前向技术中如何避免伤害二尖瓣;如何顺利通过病变严重的狭窄主动脉瓣;如何使置入的瓣膜得到最佳定位;如何选择合适的Landing(放置)位置;如何发展更好的影像技术协助准确定位;如何避免伤害到冠状动脉开口;如何减小输送系统的外径;如何在放置困难时容易地收回整个系统而不至于对患者造成伤害;如何避免瓣周漏。

      综上所述,主动脉瓣经皮置换术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如同任何新技术一样,针对那些目前常规治疗手段不能延长其生命或缓解其痛苦的患者,这毕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并且很有希望取得更好的结果。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