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脐疗法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脐疗法是指经脐中穴(肚脐)给药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艾灸、热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之一,也可归类于现代医学的经皮给药系统(TTs)范畴。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脐疗法从2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医籍中皆有记载,从理论到临床应用不断丰富。脐疗法的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点击显示 收起

脐疗法是指经脐中穴(肚脐)给药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艾灸、热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之一,也可归类于现代医学的经皮给药系统(TTs)范畴。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脐疗法从2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医籍中皆有记载,从理论到临床应用不断丰富。脐疗法的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范围更广,涉及消化、泌尿、呼吸、循环、神经、免疫、内分泌、生殖等系统。在内、外、妇、儿、血液、皮肤、保健等科都取得了独特的医疗效果。在国内所有医药学期刊检索中,关于脐疗法的报导有620余篇;查阅专著20余部。我们对脐中穴经皮给药的相关报导进行了采集、分类、分析、对比和总结,此外,也对一些建国前后期刊、专利和著作论述进行了整理。由于篇幅具大,本文对脐疗法的药剂学进展与展望简要论述如下。

 l脐疗法传统理论和制剂的应用

    脐疗法不仅具有中医特色,而且是对TTS的一大贡献。脐疗法的基础理论是经络学。经络是沟通人体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组织,通行气血的独立系统,是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脐中穴,又名神阙、气舍,归属任脉。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前,系阴脉之承任;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后,系阳脉之总督。任脉与督脉互为表里,共主人身诸经百脉。因为脐中穴通过各经脉的经气运行,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医临床外治法中,80%以上的给药途径均选择脐中穴。从古籍文献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外治方中,就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脐疗法的记载,此可谓开启脐疗法实际应用之先河。明清时代,脐疗法应用更加广泛,已经进人了成熟时期。清代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就曾在《理瀹骈文》中精辟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并且盛赞外治法日: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滞碍,无牵掣,无黏滞。也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脐中穴给药剂型没有脱离丸、散、膏、丹的中药传统剂型。其中散剂组方灵活,给药相对方便,所以中医临床多用,而用药特点上大多调制成膏状或糊状,赋形剂为:水、醋、酒、蜜、蛋清、葱白、姜汁、蒜等,对于不同的药物上述赋形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但促进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而且也具有发泡、促透皮吸收剂的作用。此外,中药的脐疗法制剂多为复方,每方都免不了有几味芳香药物。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云“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或力猛有毒之品”,“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率诸药开结行气,直达病所”。他说明了中药外用或脐疗法的用药应多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或富含挥发油的药材。现代中药透皮促进剂的研究证实,如薄荷、细辛、高良姜、桉叶、冰片、花椒、丁香、肉桂、川芎、当归、麝香等药,均具有很好的促进透皮吸收的作用,而且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一举两得。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对经皮给药的伟大贡献。

2脐疗法现代理论和制剂的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具有以下特点:(1)可延长半衰期较短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能长期维持稳定的给药速率等特点。可以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2)不经过口服,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环境对药效的干扰和作用(如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3)减少给药次数,对不适宜口服给药以及不愿打针与服药的儿童可方便地通过经皮给药途径给药。(4)更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可随时中断治疗,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   

    现代研究证明,脐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解剖、生理学优势,凹形的脐窝最适宜盛药;脐部皮肤及角质层菲薄,皮下无脂肪;皮与皮下神经、血运丰富,而且脐窝内温度为(35±08)℃,比其它部位表皮高出2~C左右,比较恒定。所以脐中穴不但具备经皮给药系统的一切优点,而且克服了一些起效慢,透皮困难,用药剂量小的缺陷。药代动力学也证明,脐部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可做为透皮给药以及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美国Yieww ehien的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从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中药敷贴脐部透皮吸收机制主要包括:(1)皮肤渗入:药物经表皮进入血液循环。(2)穴位的药物吸收:与其他部位皮肤相比,穴位处皮肤有利于药物吸收。(3)水合作用:中药敷贴脐部可在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增加。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4)表面活性剂或透皮促进剂的作用:可促使被动扩散的吸收,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5)芳香药物的促透作用:离体皮肤试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促进药物透皮能力。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首先提出透皮给药系统(TDDS),新的药用辅料和促透皮吸收剂应用,20多年来美国已有35种经皮贴片新药应用于临床。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上市,经皮给药系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却没有一种是经脐中穴给药的。

3  临床脐疗法常用传统药物制剂

31鲜药

鲜药是指鲜活的动、植物,洗净,或没有晾干、焙干的根茎类植物。常用的植物药如葱、姜、蒜、鲜石榴皮、鲜马蹄金、鲜艾叶、鲜青蒿等,捣烂成泥状,外敷脐;动物药如活螺肉、活蚯蚓、活蟾蜍、活鸡等,捣烂敷贴脐部。如张佩琴运用生田螺捣烂成泥与食盐混匀填入脐中穴,治疗产后尿潴留,产妇均顺利排尿,有效率达100%。这些鲜活的动、植物药还常用作赋形剂,与其它药物粉末混合,同共使用,发挥疗效。   

32散剂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散剂表面积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此外散剂制法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易于固定,携带方便。中医临床脐疗法中散剂最常应用。可将药粉或浸膏粉、药物提取物等粉剂直接填人脐内。如杨泉鱼自制的醒脑调便散,药物组成:益智仁、石菖蒲、冰片等。按一定比例配方为细粉,置于神阙穴,外敷伤湿止痛膏固定,治疗中风。田葱等运用当归、吴茱萸、肉桂、炒蒲黄等制成散剂,治疗原发性痛经61例,用法方便,效果显著。

33糊剂

指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制成的糊状制剂,糊剂的外观与软膏相似。也可将其制成丸状或饼状。糊剂的应用是脐疗法的一大进步,赋形剂使药物分散性更好,易于有效成份的溶出、透皮和吸收。

331酒调可引药人经,另外酒在药物提取中常称为万能溶剂,对中、小分子量的植物成分均有很好的溶解性。高翔等运用中药脐敷治慢性前列腺炎,将散剂用75%酒精调匀,填人脐孔,外用麝香止痛膏固定。再如陈金梅运用痛经宁敷脐治疗痛经,用黄酒或用藿香正气水调匀,敷于脐部,然后用麝香追风膏贴牢。

332  醋调可引药入肝,醋遇生物碱类成分可以生成盐,使其水溶性大大增强。另外,醋酸又有一定的刺激性,具有促透皮作用。如《中国药典》收载的小儿腹泻外敷散就是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于胃肠虚寒性及消化不良性腹痛、腹泻。临床收效显著。

333  汁调是用鲜药榨汁,与其它药粉混匀,敷脐。常用姜汁、蒜汁、葱汁等辛辣刺激性的鲜药,即有温中散寒,又有促透皮吸收作用。如赵超等运用白芥子、延胡索、辛夷等药制成散剂,用鲜姜汁调制成圆饼贴敷肚脐,治疗过敏鼻炎

334水调水是最方便、易得的溶剂,分散性好,无刺激性。施小敏等运用馋食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厌食症,将木香、藿香、陈皮、神曲等各等药分,共研细末,开水调和。临床取得佳效。

34膏药

传统的膏药即黑膏药,种类很多,其制作方法是用麻油、黄丹加药材炼制而成。用时加温使药膏软化,趁温贴脐。如清阳膏、金仙膏、行水膏、宁和堂暖脐膏等在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中都有记载。《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脐疗法成药“暖脐膏”,就是传统的膏药制剂,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等症。目前市场上多数品种都是保健用品批号,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痛经等。

35其它传统剂型

    饼剂、锭剂、丸剂等,指药物细粉与适量黏合剂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该剂型携带方便,稳定性好。但是,脐疗法临床应用时,多用适当的溶剂或基质调和。如魏振装等运用止汗锭敷贴神阙穴治疗自汗、盗汗,就以凡士林作为基质调药。

4临床脐疗法现代药物制剂

41酊剂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或用浸膏溶解制成。如盖玉惠等¨引运用藿香正气散与葛根黄芩黄连汤组成配方,60%乙醇浸提,加促透皮吸收剂二甲基亚砜制成酊剂,外涂神阙穴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释放好,作用目的明确。但是,酊剂有不易固定、流淌、易弄脏衣物等缺点,故文献报导较少。

42膏剂

脐疗法所用的膏剂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浸膏剂。膏剂的应用使药物的利用和吸收均优于传统制剂。适宜基质使药物分散更加均匀,易于药物的释放,提高临床疗效。

421软膏剂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软膏。如吴继良运用人参、白檀香、冰片等药与凡士林制成养血安心膏,贴敷脐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症;施志明等结合中医外治法,运用多塞平乳膏敷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有效地避免了嗜睡等副作用,这是为数不多的西药经脐中穴给药的临床报导。

422硬膏剂

指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黏性基质中制成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如石娜等临床用大蒜膏贴神阙穴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疲劳,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大蒜辣素,用氧化锌硬橡胶基质制成硬膏剂;黑龙江志勇药业生产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保健品“双香珍药膏”也是脐中穴给药的硬膏剂。硬膏剂比较适宜于皮肤其它部位或穴位给药,并不适宜脐部给药,因为它与脐窝内皮肤接触不良,透过率低。但是,硬膏剂在脐疗法应用中常做固定材料。

423浸膏剂  

是指药物经水或乙醇提取,并浓缩至适宜密度的制剂。临床有应用,但由于其贮藏不便,流动性大,不易固定,所以报导很少。

43栓剂

    是指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基质主要有可可豆脂、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聚乙二醇类、泊洛沙姆等,与药物融合制成适合于脐窝大小的剂型,外部用防渗圈和贴敷材料固定。目前这种制剂是最适宜于脐中穴给药的剂型,如其大小、重量可适应药物调整;熔化温度、稠度可调,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不碎裂,遇体温软化或融化,使药物能够释放;可选择各种促透皮吸收剂与基质融合,提高促透皮作用;药物的缓、控释技术能够在此剂型中应用;此外还具有剂量准确、使用方便、易于包装与运输等优点,是最适宜的脐部给药剂型。

目前应用栓剂这一技术制成脐中穴经皮给药的制剂共十几种,市场上有许多都是保健用品批号,也有少数国药准字品种,如山东荣昌制药公司生产的治疗痔疮荣昌肛泰、治疗痛经的月泰脐贴;山西亚宝药业生产的丁桂儿脐贴等。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虽报导不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44其它现代经皮给药制剂

膜剂、气雾剂、巴布剂、涂膜剂都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科技含量高,工艺简单、成本低,临床颇受欢迎。但从目前所查到的脐部给药文献来看,上述剂型在脐部疗法中很少应用。但是,它们的制备技术、研究方法和基质选用等都是脐中穴经。皮给药的适宜性研究能够借鉴的。

5脐疗法制剂的展望

    国外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历史虽然较短,但是有较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指导,上市了一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外形美观、毒副作用小的产品。与国外相比,国内经皮给药制剂的历史较悠久,品种也有很多。但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现代化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品种却不多,脐疗法的适宜剂型更少。原因在于复方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组方既要遵循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又要尽可能结合现代的经皮理论。在提纯方面,现代透皮理论认为候选药物应具有“药效强、用量小”的特点,但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份的含量一般较低,可以说是制约因素之一;另一因素是基础的药效学动物试验较少,不能很好的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保障。

    现代的TTS理论为脐疗法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战略需求,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采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研制新型中药给药系统和对已有中药制剂进行改进,无疑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中药制剂目前现状人手,借鉴现代制剂手段,引入中医药优势,随着我们“现代技术对脐中穴经皮给药适宜性研究”的深入,脐疗法将随着药物的提取、精制,及新辅料、新基质、促透皮吸收剂及外固定贴敷材料等采纳和应用,研制符合脐中穴经皮给药的最适宜剂型、研究脐中穴经皮给药制剂的共性技术以及建立脐中穴经皮给药综合评价体系等目标的实现,将会得到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更多具有中药、西药及中西医结合的脐疗法TTS制剂也会随之出现。

作者: 田明,周忠光,范越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