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活骨注射液治疗I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 8例临床观察(讨论)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是由于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美国每年约有12万人患有此病,在西欧和美国,每年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成形术的病人超过50万人。我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目前,人工假体治疗及手术技术......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是由于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美国每年约有1 2万人患有此病,在西欧和美国,每年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成形术的病人超过50万人。我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目前,人工假体治疗及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其假体相对的磨损率也随之增加,使用年限有限。一个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年轻病人一生中可能需要接受2~3次的手术,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且髋关节置换的费用昂贵,也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头”治疗的有效方法,已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趋势。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归属于中医学“骨痹”、“髋骨痹”、“骨痿”、“骨蚀”等范畴,《素问·评热病轮》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抗病机能下降时,往往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的潜在因素。《正体类要》认为:“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有所不和。”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血液循环障碍,肢体失去营养,再生及修复能力减弱,产生局部股骨头坏死。

     中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一般多以“血瘀”、“肾虚”、“痰瘀”为主要认识。临床上,也多依据三种证型运用“活血化瘀法”、“补肾壮骨法”或两者兼有或“祛痰化瘀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陈卫衡等认为:血管内凝血和脂质代谢紊乱及其相关因素是股骨头坏死“痰瘀”的物质基础,而“痰瘀同治”应当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本治则。袁浩认为,高脂血症亦属血瘀证,为“污秽之血”,血液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特点与中医“血瘀”学说相符,而骨内高压与骨质疏松造成股骨头内骨折压迫骨内微循环亦与血瘀有关,股骨头坏死应以“血瘀”为定论。

     笔者认为:鉴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首先局部出现“血瘀”改变,并贯穿本病始终,继而逐渐形成“骨萎”的病理改变,所以,根据“活血与壮骨”并重原则治疗股骨头坏死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活血化瘀法”直贯穿股骨头坏死治疗的全过程。

     活骨注射液正是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由丹参等中药组成的中药复合水针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之功效。中药注射液髋关节腔内注射,有利于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完全符合髋关节自身解剖结构的特点。定期髋关节腔内注射,有利于药物长时间发挥作用,符合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程特点,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