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玄驹叶下珠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我院中医肝病专科自1998年至今,用自拟玄驹叶下珠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肝病专科收住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乙肝病毒感染史超过半年,入院时有明显乏力、纳差、腹胀、胁痛或尿黄等症状,HBsAg、HBeAg、抗一HBc均阳性。慢性轻度63例,慢性中度......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中医肝病专科自1998年至今,用自拟玄驹叶下珠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肝病专科收住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诊断标准均按1995年北京第十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乙肝病毒感染史超过半年,入院时有明显乏力、纳差、腹胀、胁痛或尿黄等症状,HBsAg、 HBeAg、抗一HBc均阳性。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3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8年;慢性轻度63例,慢性中度37例;伴肝纤维化36例,脾肿大36例。

  治疗疗法

  蚂蚁500g,三七100g,黄芪100g,仙灵脾100g,鳖甲100g,大黄100g,叶下珠250g,生五味子100g,生白术100g,女贞子100g,紫河车100g,胆南星100g,枸杞子100g。随证加减:纳差加鸡内金100g,生山楂100g;腹胀加枳实100g;伴肝掌、蜘蛛痣、脾肿大加穿山甲100g,以软坚散结;伴黄疸加茵陈100g;谷丙转氨酶升高加覆盆草100g,生五味子加至200g;球蛋白升高三七加至200g;胁痛加八月札100g,延胡索100g;肝肾阴虚加鱼膘胶100g,何首乌100g;乏力明显加高丽参100g。

  上方研极细末,每服6~9g,饭后温开水冲服。1年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肿大之肝脾缩小,其他体征消失,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部转阴,停药1年后无复发;有效:症状消失,体征部分消失,肝功能正常或明显好转,乙肝病毒标志物部分转阴,停药1年内有复发;无效: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改变不明显,肝功反复异常,乙肝病毒标志物无变化,肝脾肿大无好转。

  治疗结果:治愈25例,有效71例,无效4例。

  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胁痛”、“黄疸”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已建议把病毒肝炎的中医病名定为“肝瘟”,即湿热疫毒侵袭肝脏,蕴伏于血分不解,耗伤人体正气,煎灼人体阴津,迁延不愈,湿热久羁不退,势必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津耗则血黏稠而易滞,血瘀更趋加重,瘀滞肝络,形成“湿热疫毒留而不去一血瘀阻络一气阴两虚一邪实正虚”的病理基础。采用扶正祛邪、益气健脾、养肝益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法则。笔者自拟玄驹叶下珠散,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燥湿,生化气血,则后天之本健,运湿枢纽利;女贞子、枸杞子滋肝补肾,益精养血,软坚散结;仙灵脾、紫河车滋肾精,补肝肾,补血祛湿,肝肾同治;三七活血化瘀止痛;大黄清泄湿热,凉血解毒,活血祛瘀,使湿热之邪有出路,从二便而排出;叶下珠又名珍珠草,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利湿之功,为近年来治疗慢性乙肝有效的中草药,采用较大剂量,旨在抗乙肝病毒[1]。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七、叶下珠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黑蚂蚁又名玄驹,益气活血,解毒除湿,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抗炎、镇痛、护肝、平喘、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可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生五味子益气生津,保肝降酶;胆南星苦凉,化痰、清热、凉血,引诸药入肝,宗怪病多痰之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滋养肝肾、活血化瘀之功,标本兼治,以达抑制乙肝病毒的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病机虚实夹杂,难获速效,不宜重剂汤剂伤脾伤肝,而宜散剂丸剂、长期服用以图缓之。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