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和机理分析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0%,以40&mdash。临床上对于CSA的治疗大体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风险性较大,远期疗效欠佳。因此,研究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有重要的实际指导价值。...

点击显示 收起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artery,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0%,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临床症状以眩晕眼花耳鸣、头颈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严重者可发生猝倒、昏厥。

  临床上对于CSA的治疗大体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风险性较大,远期疗效欠佳。因此,研究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有重要的实际指导价值。而在非手术治疗中,选择一套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无痛苦、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成为我们研究探讨的主攻方向。因此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是目前最有效和常用的方法,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将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和机理综述如下。1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本病一般分为肝风、血瘀、痰浊、肾虚等证型。潘之清【-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痰瘀互阻5型,分别采用羚角钩藤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八珍汤、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等治疗。乐北治等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交阻、风阳上亢3个类型进行辨证论治。具体方法为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用丹参、川芎、三棱、莪术、葛根、全蝎、炮穿山甲、熟地、生黄芪;痰瘀交阻型治以涤痰化浊、散瘀通络,方用二陈汤加丹参、川芎、葛根、全蝎、蜈蚣、地龙等;风阳上亢型治以潜阳降逆、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李国衙将该病分为肾虚肝旺、气血两虚、气虚瘀滞和痰湿阻滞型,分别用益气通脉汤、加味八珍汤、补阳还五汤和温胆汤加减治疗。方晓明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痰瘀交阻等型,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补阳还五汤、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姜江从风痰立论,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姜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川芎、姜黄、全当归、葛根、甘草)加减治疗,与单纯服用西比灵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并发现该方与血管扩张药西比灵合用,疗效显著提高。付美琴宗“瘀血致眩”学说,自拟活血除眩汤(葛根、丹参、当归、红花、天麻)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为97.6%。咎韬根据临床统计数据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以气血亏虚型最常见,治当补益气血,舒筋活络,以颈椎病方(鹿角片、鹿角胶(烊化)、熟地、牛膝、泽泻、黄芪、骨碎补、赤芍、白芍、川芎、茯苓、白芷、羌活)加减治疗,有效率为88%。陈炳坤用补阳还五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本病,有效率96.88%,认为此病病机是气虚、血瘀、痰湿三者合一,治疗过程中补气、祛瘀、除痰均不可偏废。熊昌源等以天麻钩藤饮加葛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风上扰证2例,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8例,症状减轻者7例,症状减轻不明显者5例,症状未减轻者2例。杨和民自拟寄生当归汤(寄生、当归、川续断、枸杞子、山茱萸、川芎、丹参、三七、桃仁、白菊花、法夏、生姜)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92.13%,服中药见效最少15剂,最多76剂,平均28剂。

  2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与机理分析

  2.1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以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主要有:血管自身因素、血管外因素、动力性因素、交感神经因素、体液因素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黏滞性增高是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危险因素,而血液黏度升高,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主要原因。血液黏度的增高可使血流减慢,血流减慢又会引起血黏度增高,二者之间存在正反馈,如此使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状态,造成椎动脉血流减少致脑血流量减少、缺氧、缺血。现代研究证实:活血祛瘀药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就血液本身而言。影响全血黏度的主要是红细胞浓度及其变形性血浆成分,红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性等因素。因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血小板聚集亢进,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栓病的重要因素,在缺血性疾病中存在着循环血小板聚集体增多和血小板对致聚集的反应性增强等血栓形成倾向。红细胞的聚集性、变形性及红细胞压积变化可增加血黏度升高的危险性。红细胞可通过物理与化学作用,增加血小板向血管壁输送的速度与频率,因而有增加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从而造成椎动脉的狭窄,影响了脑血流量的供应。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形成的红色血栓,虽然在人体内不能单独形成,但可以和混合血栓或白色血栓结合在一起,构成其尾部,加重缺血的严重程度。另外,红细胞聚集性增高是导致血液高黏滞状态的重要原因,血液高黏滞状态使该病的缺血缺氧状态加重。

  2.2中药内服作用机制分析

  2.2.1改善血液流变学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故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入手,是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晕乃停能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郭万以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三七、胆南星、天竺黄、半夏为主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颈痛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降低血黏度,增加大脑血流量和供氧量的明显作用。血液流变学变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陈健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全血表面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低于服药前。

  2.2.2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舒冲剂对兔离体颈动脉血管具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氨茶碱比较无显著差异,并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颈椎通胶囊能直接舒张兔离体血管,显著增加兔颈内动脉与犬椎动脉血流量。通过此三试验证实颈椎通可使颈椎病患者血管舒张,阻力下降、椎动脉血流量增加、大脑供血改善、且颈性眩晕很快消失。包力等进行了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超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中药辨证施治可有效改善椎动脉血流状态,治疗后患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此作用具有选择性,对血流量下降之椎动脉作用明显强于血流量正常之椎动脉。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可归为3点:(1)有效性: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明显,据文献报道,有效率约为88%一97.54%;(2)有理性:中药治疗本病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椎动脉血流状态从而使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理论支持;(3)持续性:根据本病进行性、反复性退变的特点,运用中药长期治疗,可寓防于治,集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开发研究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 范 荣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