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双黄连粉针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组成的无菌冻干粉末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消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是医院I临床常用的抗菌、抗病毒产品。近年来,随着双黄连粉针临床应用的普遍扩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容置疑,然而双黄连冻干粉针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却逐年增多,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尤显必要。本文就......

点击显示 收起

  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组成的无菌冻干粉末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消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是医院I临床常用的抗菌、抗病毒产品。近年来,随着双黄连粉针临床应用的普遍扩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容置疑,然而双黄连冻干粉针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却逐年增多,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尤显必要。本文就其近几年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动学、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化学成分

    双黄连粉针成分多样,目前常以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咖啡酸、黄芩素等作为质控指标。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咖啡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对羟基苯乙酸、黄芩苷、芦丁、黄芩素、汉黄芩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连翘苷、胡萝卜苷、木犀草苷、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异虎耳草素、异落叶松脂素、连翘醇、连翘环己醇、半乳糖醇、β一谷甾醇和葡萄糖等24种单体成分已见报道。

2药理作用

2.1抗菌作用

    双黄连粉针体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菌、甲型链球菌、钩端螺旋体、表皮葡萄球菌、β一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霍乱弧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宋内志贺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均有杀灭作用,尤其是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主要成分黄芩苷的抗菌谱较广,对金葡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作用较明显,对白色念株菌和表皮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2.2抗病毒作用

    双黄连粉针亦是一个较广谱的抗病毒制剂。李凡等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染料摄人法检测到双黄连粉针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Ⅲ型腺病毒、I、Ⅱ型单纯疱疹病毒、B3、B4、Al6型柯萨奇病毒、71型肠道病毒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6型埃可病毒、麻疹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肺炎、心肌炎、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2.3抗炎作用

    双黄连粉针能够显著抑制炎症介质导致的肿胀,增加单核一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其中黄芩可抑制组胺的释放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弱细动脉的扩张和细静脉内皮细胞的收缩,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早期反应。对注射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反应也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呈量效对应关系。

2.4增强免疫力作用

    双黄连粉针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增强剂。有实验证明,双黄连粉针能使补体总量、CMSC的水平增高,其强度以大剂量最显著,接近正常水平。可促进溶血素的形成,对ConA诱导的T细胞的增殖反应有增强作用。张建华等对l6例肺部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双黄连,测IgM和CD4细胞水平,其值显著升高,说明双黄连粉针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抗感染作用。而黄芩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剂量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溶菌酶含量,高剂量则起抑制作用。

2.5其他作用

    双黄连粉针抗解脲支原体实验显示,该药有较强的抗解脲支原体活性。另有研究发现,双黄连粉针可减少心律失常后动物死亡数,并使大多数动物心律失常后转为窦性心律,对氯化钡和氯化钙致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3药动学研究

    目前,国内也广泛开展了双黄连粉针的药动学研究。396m9/k9给予家兔耳缘静脉给药后,黄芩苷在家兔体内呈二室开放模型,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占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的56.57%,可间接推知,黄芩苷在血流丰富的器官、组织(中央室)中分布较多,在周边室分布较少。由t。=0.056h,t,/2B=0.37h得知,黄芩苷进人体内后为快速分布、缓慢消除的过程。300m9/k9静脉给药后,黄芩苷t。为6.7min,t。/2B为118.8min,同样说明黄芩苷在家兔体内快速分布、缓慢消除。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给予绿原酸1 mg/kg、双黄连粉针,绿原酸的药动学结果表明,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而粉针中的绿原酸与单用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多个主要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可推知双黄连粉针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影响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

4质量控制研究

4.1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法具有精密度高,方法灵敏、可靠等特点,并可同时测定多种指标成分,是质控中的首选方法。杨瑞芬等同时测定了双黄连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梯度洗脱的利用有利于提高两种组分的分离度。黄义昆等在此基础上,以230nm为检测波长,可以减小两个峰高的差别,同时发现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的酸可以抑制色谱峰的拖尾现象。对绿原酸、黄芩苷及连翘苷等三种成分的含量同时测定也有报道。水彦芳等成功将该方法运用到双黄连片剂、口服液和注射剂等制剂的成分分析之中。孙永慧等建立了同时测定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黄芩苷5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双黄连粉针的质量控制。

4.2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法在双黄连粉针的质量控制研究中报道较少。刘杰等[2¨采用同法测定双黄连含片及其他双黄连类制剂中连翘苷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加样回收率达到96.94%。

4.3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快捷的定性分析方法。阎姝等用红外光谱法对双黄连粉针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指认了粉针剂中各类成分的吸收峰,建立了基于中红外光谱的黄芩苷与绿原酸含量校正模型。模型的R2值均在0.99以上,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也低于4%,具有良好的拟合及预测能力。

4.4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在双黄连粉针的质量控制研究中应用尚不多见。郑一宁等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一电导法测定双黄连粉针中黄芩苷的含量,线性范围为10~720m9/L,检出限为2.5m9/L,平均回收率为100%。刘玢等用HPCE法测定双黄连粉针中黄芩苷的质量浓度,检测波长为274nm,黄芩苷质量浓度在0.1~0.5m9/mL的范围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4.5指纹图谱研究

    双黄连粉针指纹图谱(Fingerprint)技术在其产品定性及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中日趋重要。马百平¨刈等建立了双黄连粉针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 并用于嗣剂质量的分析。其采用YMC—Pack ODS—ACn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一0.012 5tad/L醋酸铵一醋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器为PDA—ELSD串联使用。结果得到分离度较好的ltPLG—POA(254.m)和HPLC—ELSD两种指纹图谱,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以黄芩苷为参照物,共识别了l3个特征共有峰。注射用双黄连制剂指纹图谱也见报道,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4.6mm×150mm,51xm),以0.25%冰醋酸一甲醇(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显示,l9批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指纹图谱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郭洁等对双黄连冻干粉特征色谱峰进行归属研究,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色谱柱(4.6mmx250Dlltn,51un),流动相为乙腈一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ln,分离得到21个色谱峰。由此可见,指纹图谱具有专属性强,稳定性好,重现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综合性可量化的鉴别手段,是符合中药真实、稳定和一致性要求的质量控制模式之一。

  5结语

    双黄连粉针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典型代表,具有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多样、呈现不良反应等新时期中药注射剂的特点,目前限制其应用与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统一有效的质控手段,寻求全面且简便快速的质量控制方法是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随着各种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降低过敏性反应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应建立高效、快速、微量、准确的活性成分质控体系,促进化学成分与药敏反应研究的有效结合,从而客观、规范地建立国际上认可的评价体系,是注射剂安全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 本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